site logo: www.tvsmo.com

車禍險終身臥床 三醫師聯手全修復

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楊鎮源(右)向患者說明手術後修復情況。(光田綜合醫院提供)
人氣: 21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0年1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瑞台灣台中報導)22歲鄭姓男大生一年多前車禍致右大腿和骨盆連接處的右髖臼粉碎性骨折,外院手術後長達6個月時間臥床、完全無法自理生活,髖臼也遲遲無法復原,右膝蓋以下就像24小時通電般持續麻痛,合併腳板垂足「腳不舉」,最後在親友協助下至另一家醫院骨科就醫,骨科醫師們透過2次手術給予「置換人工關節」、「神經鬆解」及「肌腱轉移」3階段治療,讓他擺脫床鋪重拾行走能力、恢復生活,完成學業且投入工作。

「不僅不能走,我只能一直躺著!」男大生說明車禍後自己長期臥床,復原不理想,連續手術2-3次都無改善,全家人束手無策十分擔憂,決定陪同他以輪椅代步求醫。經過骨科醫師檢查後,發現病人髖關節已經嚴重損壞位移失去功能,而且長期錯位、加速軟骨磨損造成關節疼痛與長短腳,同時也壓迫病人坐骨神經,造成右腳麻痛難耐,以及更糟的右腳板垂足,讓他無法舉步行走。

鄭姓患者髖關節受損情況(紅圈處)。(光田綜合醫院提供)

為讓男大生恢復走路重拾生活品質,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李芳材、楊鎮源協同關節重建科主任蕭敬樺共同擬定手術計畫。蕭敬樺醫師解釋,首先為病人置換人工髖關節,考量其髖關節因錯位有嚴重骨缺損,髖臼就像破了洞的碗,醫師透過院內骨骼銀行異體骨移植填補破洞後,再置換人工髖關節到正確位置,讓髖關節恢復功能同時也一併改善長短腳。

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蕭敬樺第一階段人工關節置換說明。(光田綜合醫院提供)

第二階段由楊鎮源醫師施以神經鬆解手術,將受傷的坐骨神經與周圍嚴重沾黏的纖維化組織仔細分開,達到神經減壓目的,緩和右腳持續電麻感。最後進行肌腱轉移手術,將脛後肌肌腱繞道固定至足背骨頭,加強腳掌背屈的力量,改善垂足。階段性的關節重建、神經鬆解、肌腱轉移手術,有效地改善了病人的麻痛感,恢復走路能力可自理生活,目前只要定期回診即可。

鄭男說,手術後1個月自己就能夠起身行走,重返校園完成學業,現在甫踏入職場,家人也放下心中大石,恢復狀況也越來越好,可以短暫小跑步,心情也放鬆許多。

交通部自9月起實施「路口安全大執法」,盼能降低車禍事故傷害,根據統計108年就有1800多人因車禍事故身亡,而骨折又是車禍碰撞最常見的傷害之一,醫師提醒民眾別以為骨折很常見就認為沒有關係,骨骼修復時間至少都要3-6個月不等,粉碎性或複雜骨折重建則需要更多時間,還可能帶來無法擺脫的併發症如神經損傷、骨折癒合不良、傷口感染不癒合、骨髓炎等,民眾出入交通一定要留意安全。◇

責任編輯:李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