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命運天定.撥開迷霧】

【命理】盡人事感天心 五度落榜生變狀元

作者:泰源
《太上感應篇》有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3359
【字號】    
   標籤: tags: , ,

道教經典的《太上感應篇》(也稱《感應篇》)被譽為「古今第一善書」,在歷史上,這本經典也帶給不少人福份。上至朝廷,下至民間,注釋、刊印傳播者眾多,尤其是在明清時期達到高峰。《太上感應篇》旨在勸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能行善去惡「必獲吉慶」。書中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告訴人,禍福都是人自己召來的,天地有神掌管善惡之報,行善得善報,作惡得惡果,一定如影隨形。

《感應篇》最初著錄於《宋史‧藝文志》:「李昌齡《感應篇》一卷」。清初康熙年間,趙熊詔(字裘萼,號學了氏)編撰了《太上感應篇注訓證》。他說舊傳宋理宗登位後,曾用百萬錢刊布這本書;順治十三年,清世祖也親諭刊刻《感應篇》,頒給群臣和貢舉生。

他在《自敘》中講到自己編撰此書的經歷。他在康熙庚午年(西元1690年)秋試時,嘗到第五次應試失敗的痛苦,身心痛苦不堪的無淚,他打算帶著平時所讀的書和撰寫的文章,投河自盡。但考慮到這樣一來將會使父母傷心,因此猶豫不定。

幾天後,他的父親趙申喬看他盡日愁容滿面,就開導他:

人生總有不如意之運,憂憂戚戚有什麼用呢?「得失在天,修為在人,欲感天心,須盡人事」,我們這些德行學問淺薄的人趕不上聖賢修性的功夫,但是「強為善之念,何可一日不存」。

接著他的父親又建議他編撰《太上感應篇注訓證》,以自己的見聞,註解文句的出處,取真實的事證講因果道理,若能「發揮事理,指陳禍福」,也可以作為自己修身的助力。如果書作成了,他會資助刊刻助人。

趙熊詔領受父親的教誨,在編寫此書的過程,感受到書中的每句話有如針灸,針對他的病痛處給予療傷。他發現了自己生平造過失、造口業又滿腦子妄念,已經習以為常而不知,卻抱怨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報,讓他在考場苦嘗五次敗果,原來是自己平素沒有好好耕耘。

一年以後,書編寫完成了,其父趙申喬便為他刊刻,又花十個月完成校對終於能夠印刷出版。九年後的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趙熊詔中了順天鄉試,又過了十年,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榮登己丑科一甲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參與修纂《御定淵鑒類函》、《康熙字典》等大部工具書,入值南書房。由此看來,刊刻、傳播善書也會積下善德得福份。

還有另一例,也是因助印《太上感應篇》而招來登第福報的靈驗事例。

黃巖縣書生楊琛,家中貧寒,然而平日樂於行善。他功名未得時,碰到一位善於相面的相士為他看相。相士說:「按照你的骨格相貌,有希望獲取科第。但是,運不好,並且上考場時恰好逢剋星。所以不極力做好事,福份難得。」

楊琛的心被他的話打動了,適逢當時鄉裡中的人正在酬集資金刻印《感應篇》。他心中著急,因為想捐獻財物,又苦於家中生計捉襟見肘。他更加省吃儉用勉力資助刊刻了第十七號那一塊刻印版。到了甲午年春天,他夢見神仙告訴他道:「已經按照你的願望,將你排在第十七號了。」這一年鄉試科舉成績公布時,楊琛果然中了第十七名舉人。丁酉年春天,楊琛又刻印小卷本的《感應篇》送給人,以方便人們在車船上閱讀。就在這年,他又考中了第十七名進士。

考試的名次,為什麼和刻印經書的版數巧合呢?而且科舉考試未舉,怎能預先知道結果顯示給當事人呢?這應是神仙有意彰顯其中的因果報應關聯,以鼓勵世人「勿以善小而不為」!一切善行都能得到積累,能起到改變命運的好作用;反之,惡行也不會銷匿痕跡,對命運則起了壞作用。@*

──點閱【命運天定.撥開迷霧】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王皇后與永曆帝感情非常好,在顛沛流離的日子裡,他們患難與共,相互扶持,將風雨飄搖的南明苦苦撐了十六年。示意圖。(公有領域)
    一個書生遭喪父之痛時,未婚妻被改嫁,赴考之日正是他失婚之時。後來他幸逢貴人,竟然幫他找回了未婚妻,挽救了婚姻。這事是怎麼發生的呢?
  • 何醫生給兩人病情相似的人開了同樣的藥,結果卻大不同。他茫然若失地說:「今天才知死生在命,不在藥的功效,也不在醫生的技術啊。」從此閉門謝客,許多年不再談醫術了。
  • 粵語中有這樣一句方言:「財來自有方,唔使咁彷徨。吃幾多,著幾多都系整定噶。」意思是說:一個人發起財來自有它的方法,無須你煞費苦心地去籌謀。吃多少,穿多少,用多少,都是註定的。本文的故事就能反映出這一點道理來。
  • 成公為人耿直,性好善良,老了就在水邊建了一座茅廬,以捕魚為生。有一天,天快黑的時候,有個穿著濕衣服的人,哭泣著走來,成公以為他是個掉落水中而爬上來的人,於是就叫他進來,準備辦了酒飯,要招待他吃一頓,暖暖身子。後來這兩「人」發生了一段「超人」而感人的故事。
  • 父親欠下巨債憂悶喪命導致家庭變故,一個豆蔻年華的女孩子和母親被騙入「瘦馬家」,等待她的是養肥後被出售的命運。直到「買主」來「挑貨」那一天,她才豁然明白!面對艱苦餘生,她怎樣選擇?屈從偷生?還是「寧做乞丐而死,而不受辱而生」呢?
  • 平日作人做事不貪不取、一塵不染的人,對人存一份厚道、一份好心的人,可能在經歷人生坎坷之後,得到豐厚的回報。請看本文講的兩個這樣的故事。
  • 亂世中,有人看似強盜,卻是地道的好人;有人看似好人,卻是真正的強盜。看故事吧!
  • 明末清初著名詩文作家王猷定說:「古往今來,因為琵琶彈得好而聞名於世的人多了,可沒有一個人能與湯(應曾)先生相比!人如果沒有至性,情感就不會深入專一,那怎麼能流傳後世呢?」湯應曾彈奏琵琶怎般地感人呢?
  • 清朝未年時,武昌事發,北京大亂。書生呂居翰家住北京,請求母親去避亂,他的母親說:「人心瓦解,清室固亡。但是也沒有什麼地方可去。假如革命軍是救民的,就不用避;假如是害民的,到哪裡也不能倖免。皇宮裡,京師內都還算安靜,我們家又窮,沒有必要去匆忙避亂。」呂生也就順從了母親的意思,後來亂兵來打劫,呂生怎樣在亂世中保住一家人和鄰人的平安又締結了良緣呢?
  • 世上之人,都以物質利益為交際原則,往往由於一錢之爭則至死不放,而陳國瑞和張翁兩人反而互相推讓,這樣的人在世上應是打著燈籠也難尋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