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陝西蒲城的羅秀才因招待一位僧人,結下了奇緣。秀才受僧人之邀,見識了「圓紙成明月,木龍化真龍」。兩人相別,僧人相贈薄禮,並預言「殷邦十五,鬼井奇祲」。這難懂的字眼,預示的又是什麼呢?
蒲城(陝西渭南所轄縣)有一位羅秀才,他家境貧窮,平日僅靠授徒為生。
一天,閒暇之時,羅秀才出門散步,遇見了一位相貌奇特的僧人。羅秀才向僧人作揖,詢問道:「老師父從哪裡來?」僧人笑而不答。羅秀才邀請僧人來到書館,並招待了他一餐飯。臨別前僧人說:「明天你到東嶽神祠等我,到時我設筵酬謝你。」
第二天,羅秀才如期而至,等了許久才見僧人到來。然而神祠內空無一物,僧人怎麼設宴款待秀才呢?當時已是黃昏,僧人從袖子裡取出一張圓紙,將其吹上屋梁,圓紙忽然化成一輪皎潔明月。霎時月光傾灑普照,神祠內一片光彩煜煜。
僧人又以手指向神祠東壁,畫出了雙扇門,門豁然而開。幾個蓄著長鬚的僕人從壁門裡走了出來,著手設坐布席,張開錦繡屏風,鋪上錦繡坐褥。不一會兒就備妥宴席。
僧人和羅秀才酣暢飲酒,僧人說:「這麼安靜,怎能使賓客愉悅呢?可命能歌善舞的人進來。」一會兒,十六名漂亮的美人,從壁門中走了出來。一時雅樂雜鳴,舞蹈翩躚。
羅秀才是一位寒士,看著眼前的奇妙景象,感到頭暈目眩,心中生起怕意,請求告辭。僧人舉袖一揮,所有景象驟然消失,唯有明月隨人而行。他們走到神祠外,月亮也跟著移到祠外。
這時秀才知曉僧人為世外高人,遂向僧人拜謝,並懇求今後跟隨僧人雲遊四海。老僧說:「你有窮相,而無仙骨,這事太難了。」羅秀才再三哀求,老僧遂從袖中取出一個小木龍,讓羅秀才乘坐。
霎時,木龍鱗角飛動,變成數丈長,千林萬壑,瞬間飛過。狂濤駭浪,澎湃之聲不絕於耳。羅秀才感到驚恐,幾乎從龍背上墜下。沒想到這時老僧已站在前方呼喊道:「可以下來了。」羅秀才下來一看,發現自己置身於海島的一所茅庵中。僧人讓他稍待休息,並為他取茶醒酒。
忽然間茅庵外跳出一隻白額大虎,張著大口衝向秀才。僧人現身,喝退了白虎。羅秀才驚恐萬分,流著淚請求回去。僧人說:「我就知道,你不能跟我雲遊。然而你曾招待我,我也有一點薄禮送你,作為壺餐之報。」
僧人從小瓶裡倒出豆子般小的藥丸,又折斷庭前的幾寸細竹贈予秀才,並對他說:「你回去之後,到了『殷邦十五,鬼井奇祲』時,你就用這些免除困厄。」
羅秀才收下禮物,在茅庵裡睡了一會兒後,張開眼一看,已置身在神祠門外了。天色剛剛拂曉,羅秀才悵惘地走回書館,將竹枝及藥丸放放入一個小箱裡。
三年後,陝西渭南一帶發生旱災,羅秀才的日子更加貧困。他想起僧人的禮物,取出藥丸,但不知道如何使用。
一天,他偶然地將藥丸向門上釘著的吊環磨了一下,藥丸一下就化了,還發出火花,吊環一下就化成了黃金,重約二兩多。他再用細竹枝在地上畫了一個圈,即刻得到了一張胡餅。當他吃了三枚,再劃就不起作用了。此後,每天都重複這麼做。得益於僧人的救助,旱災之年,令他免於貧困窘迫。第二年,五穀豐熟,竹枝也就消失了。
那麼僧人預言「殷邦十五,鬼井奇祲」,是什麼意思呢?清朝官員鈕琇輯錄此事,「『殷邦』是指嘉靖;『十五』,即(嘉靖)七八兩年;『鬼井』,則是秦的分野。」
「殷邦」出自《尚書.無逸》,原文曰:「(高宗)不敢荒寧,嘉靖殷邦。至於小大,無時或怨。」即指賢王商朝高宗武丁,勤政不怠,善行仁政,在朝大臣及百姓,對他均無怨言。「嘉靖殷邦」,嘉是善的意思,靖是謀略國策的意思,指高宗推行的大小政策,用禮樂教化百姓,天下子民安居樂業,社稷安定美好。僧人以「殷邦」隱喻嘉靖。
「鬼井」二星宿屬於南方朱雀七宿。根據《漢書•地理志》,「鬼井」主要對應秦地分野,相當於陝西和甘肅一帶,還包括了四川大部分。「祲」是陰陽二氣不和,導致災異。
而據《明史》卷30記載:「(嘉靖)七年,北畿、湖廣、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大旱。」官方記載陝西發生大旱,災情嚴重。嘉靖七年,明世宗舉行祭天大典,禳災祈神。
「殷邦十五,鬼井奇祲」意指:明朝嘉靖七八年間,陝西一帶將出現災異。僧人預言了羅秀才遭遇的這場天災。@*#
事據《觚賸.秦觚》卷六》
責任編輯:王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