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英呂麗萍專訪 :激情何以如此“燃燒”?
(//www.tvsmo.com)
【大紀元9月23日訊】 一部看似普通的電視連續劇在悄然播出一年后,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點。
新華网9月23日報導﹐這部名為《激情燃燒的歲月》的電視劇在全國各地電視台一播再播的同時,也在無數人的心靈中掀起了感情的波瀾,喚起了人們塵封已久的激情。激情究竟何以“燃燒”?記者日前專訪了劇中兩位主要演員:孫海英和呂麗萍,傾听他們的述說。
一位觀眾看了几十遍
秋天是北京最美麗的季節。香格里拉飯店,孫海英夫婦如約而來。
孫海英身材瘦削,不苟言笑,說起話來仍有一股“石光榮”的耿直。呂麗萍則比想像中的清瘦,話語不多,但透著幽默。
某种程度上,“激情”就是由眼前兩人“點燃”:孫海英和呂麗萍以精湛的演技分別扮演了男女主人公石光榮和褚琴,在兩人跌宕起伏的婚姻和愛情之間,在面對戰爭与和平、生命与死亡、婚姻和家庭、經濟開放和軍隊傳統等問題時的精神風貌,在屏幕上被立體宏闊地表達了出來。全劇始終洋溢著激情、淳朴和樂觀,讓人強烈感到一种久違的生活真實。
激情“點燃”成熊熊烈火。孫海英、呂麗萍告訴記者,很多觀眾連續看了好多遍,他們也收到很多來信。一位觀眾在來信中說自己看了30遍,還有一位說自己看了60遍。“這有點可怕,但是我們也不能阻撓。部分觀眾已經被這個戲深深地迷住了,他們表達對這部戲的愛,呼喚人間的真摯情感,這种迫切心情我非常理解。”
藝術作品起到的作用,遠遠超出了孫海英的想像。在人們的眼里,他們不再僅僅是影視演員:“觀眾對我們兩個人,尊重多于熱烈,主要是尊重。他們盡量不打擾我們,還送給我們好多奇特的紀念品,一個觀眾寫觀后感寫到凌晨兩點,我們就跟看書似的。觀眾的體驗可能比我們更多。”
湖南的一次演出,更是讓孫海英終生難忘:“一個看台全是老同志,呼啦啦一下子就全站了起來,唱起了‘英雄贊歌’。我沒有准備,把我都唱哭了。當時我腦海里突然閃現出石光榮所說的那些話。那些話,那种情感,我深深理解。”
讓別人燃燒,首先要讓自己燃燒
孫海英無法不理解“石光榮”。他曾經在部隊干過11年,還下過3年鄉。不論是人生還是藝術道路,都經歷了不少曲折。“在藝術道路上,我比別人艱難得多。”
17歲就到西藏當兵的孫海英,至今無法忘記第一位把自己領進藝術之門的老師:“他認定我會是一個好演員,把我從沈陽堅決地招收到西藏去。我也抱定信念一生做這一行。”
單位解散、劇團不景气,孫海英的人生之路曲曲折折,“我在這個行當里努力工作,卻四處碰壁。經常演不上好的戲,往往是別人演不了的角色往我身上推,很少挑大梁。很多年來我不被人承認,而演員這一行必須觀眾承認,至少也要同行承認。”
生活的艱辛,使孫海英養成了一股子倔勁,“就像石光榮一樣執著”,韜光養晦,蓄勢待發。“石光榮60%是他的本色。”呂麗萍如此評价,“多年來積累的情感和滄桑,初衷不改的倔強,為他准備了這么一個梯子。”
“我拿到劇本梗概時,就覺得這個人物是為我寫的,一定會成功。”孫海英說,“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真實,來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的真實。我在塑造這個人物時就是要表達對真實的呼喚。盡管我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但是渴望這种真實,希望從這個人物上見到我,這是我希望表達的真正思想。”
讓別人燃燒,首先要讓自己燃燒起來。正是編導、演員們的投入,使《激情燃燒的歲月》不脛而走、眾口相傳,猶如春風一樣浸潤著人們的心田。難怪有人斷言,“‘石光榮’會在老百姓的話語和記憶中長存。”
“共鳴的力量可以排山倒海”
市場經濟條件下,一部具有怀舊色彩的電視劇緣何如此火爆?是它洋溢的万丈豪情,對戰友的錚錚友情,對親人的血肉之情,更是全劇從頭至尾貫穿始終的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
孫海英認為,激情之所以能夠“燃燒”,和社會背景大有關系。現在,一些地方人与人之間的關系淡漠,好像除了金錢就沒有別的。“這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人們呼喚友愛和幫助。觀眾的眼睛是非常准确的,群眾希望多一些健康向上的作品。”
走出“石光榮”兩年,這位演員的感悟日久彌深:因為它激發出了整個社會的這种“潛意識”,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共鳴的力量可以說是排山倒海。”(//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