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銷商匯率避險應參酌專業建議
(//www.tvsmo.com)
【大紀元9月22日訊】台灣今年以來新台幣匯率的遽升遽貶,是影響外銷廠商獲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何針對廠商接單及外匯部位進行避險,部分上半年順利規避新台幣急升的廠商建議,除公司自行分析國際局勢外,應對公司所能承擔的風險訂出範圍,並參酌專業分析及建議,才能減少對外匯避險的誤判造成公司損失。
據中央社九月二十二日報導,台灣在外銷及代工的出口導向下,受到美元兌新台幣匯率的影響仍鉅,電子類股或是傳統產業股中的外銷廠商,在受惠於台幣走貶下往往享有可觀的匯兌收益;因此若是新台幣兌美元出現遽升或遽貶的情形,其對獲利的影響程度往往成為法人及投資人關注的焦點。如果外銷廠商出現避險不及或未抓準升貶方向的情形,不僅未能對公司獲利產生挹注,更可能侵蝕本業獲利。
去年外銷概念股即在受惠於台幣走貶的情形下享有可觀的匯兌收益,根據荷銀光華投信的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度匯兌收益每股貢獻最高的10檔個股依序為鼎營、車王電、訊碟、宏達電、英群、瑞軒、晶豪、特力、突破、國電,其中尤以鼎營每股貢獻最高,達1.45元,至於排名第10名的國電,每股貢獻亦達0.72元,如以匯兌收益金額排行,則由廣達、華航、錸德拔得頭籌, 3家公司去年度累計匯兌收益均突破10億元。
然而,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今年由 4月底的34.717元急遽升值到 6月底的33.5元,在匯差急劇擴大下,部分美元資產過高的公司,因避險不及而出現龐大的匯兌損失,去年受惠台幣貶值而有鉅額匯兌收益的公司中,廣達、華航、錸德今年上半年分別因台幣升值而受害,分別出現2.34億元、4.2億元及9.39億元的匯兌損失。而轉型朝電子業發展的鼎營,今年雖一度因電子產品利潤走高宣布調高財測,不過同樣受到匯兌損失大幅提升拖累,鼎營今年上半年就提列1.58億元匯兌損失,使鼎營上半年每股稅後淨損達2.88元,不得不調降今年財測目標。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新台幣出現急速升值的走勢,仍有多家外銷廠商成功避險,並出現匯兌收益挹注獲利。以大貿易商起家的百貨股特力(2908)公司為例,由於對外匯波動敏感度較高,因此往往每年均出現可觀的匯兌收益。
面對諸多法人對特力外匯操作及避險能力的好奇,特力財務副總經理陳彥君表即示,今年上半年匯兌收益達1.2億元,除了特力將目前佔採購比重高達70%的中國大陸出貨部分,採美元收付的自然避險方式外,特力在今年 4月份即將未來接單以新台幣34.9元兌 1美元的價位全數避險,因而產生逾億元的匯兌收益,其中最重要的即是研判趨勢、掌握到新台幣升值的方向所致。
另外,同樣以外銷為主的製鎖大廠台灣福興(9924),其產品外銷比重高達95%,除3%的歐元部位外,其餘每月約有400-500萬美元的部位,因此避險動作相當重要。台灣福興財務副理黃君美表示,福興在去年11月底即在分析經濟數據及美國、台灣等經濟景氣情況不佳下,評估今年全年的匯率平均水準在34.5元左右,不過由於來自於經濟環境、投信法人、金融資產顧問公司的報告,以及韓幣、日幣升值的脈動來看,在大部分看新台幣有可能升值的空間下,福興即依訂單量自去年12月起以34.3-34.5元的價位預售半年度的美元部位,初期比重為30%,在逼近35元時預售提升至50%的比重。
而在今年3、4月間,新台幣升值趨勢轉趨明顯,認為除非有重大事件或干預動作才會出現反向的情況下,福興開始和銀行溝通將預售期由半年延長至 1年,以進一步規避新台幣急升的風險;同時由於預期7、8月新台幣可能因外資出現大舉匯出而貶值,因而採行原本不熟悉或排斥的選擇權方式於34.3元價位避險,搭配少量歐元選擇權。使福興在台幣升值時至少可賣在34.3元價位,若出現貶值逾34.3元則可在市場以現價34.5元或34.8元成交,達到避險效果。
黃君美表示,對於外匯避險除了財務人員必需多聽多問、研判經濟數據、掌握國際局勢進行綜合分析外,並需明訂公司所能承擔的風險範圍,參考專業金融投資機構的建議,而公司財務人員是否憑藉客觀情勢接受專業建議亦很重要。
而日前因美伊戰事緊張可能造成的美元短期貶值走勢,7、8月則因外資大舉匯出造成台幣快速反轉貶值,使市場及法人對上半年遭受匯兌損失的公司能否有回沖利益而有所期待;以目前 9月下旬新台幣兌美元回貶至34.8元左右水準來看,確實有部分外銷公司的匯損可望回沖。
不過亦有部分公司在上半年時即已實現損失,黃君美對此認為,可能是 6月底當時新台幣升值的氣勢如虹,再加上產業界認為台灣情況不比美國差,而傳統以來市場認為過去20年美元被高估及 6月底被帳面匯兌損失的影響,使財務人員決定直接實現損失,畢竟當時連部分專業外商銀行亦有上看新台幣升值到30元價位的評估報告。
至於投資人關心的中概股受新台幣升貶的影響程度,則由於人民幣緊盯美元呈現貶值,已使近期貨幣相對美元呈升值的亞洲主要出口國家,競爭力普遍受創,這波美元貶值將使中國出口受惠最多,不利亞洲其他國家。不過,市場法人卻認為,台灣企業因大陸投資最積極,受影響程度也相對較小。
以上半年來看,自去年底至 6月中旬為止,各主要貨幣兌美元的升值幅度來分析,歐元在上半年升值6.13%,日圓升值5.21%,澳幣升值11.31%,韓元升值6.18%,新台幣升值2.41%,而人民幣由於緊盯美元的走勢,匯率表現反而呈現持平,然在其他幣值都出現升值跡象下,人民幣相對其他幣值算是處於貶值的狀態,因此在大陸握有生產基地的外銷概念股,無異也享有幣值貶值的優勢,台幣升值對中概股造成的衝擊,遠低於未在大陸設廠的外銷業者。
在中國大陸設廠多年的巨大機械 (9921)指出,由於人民幣相對於美元匯率一直表現持穩,因此由大陸出口的自行車車種,幾乎沒有匯差的問題,再加上巨大多數零件外購自日本,根據巨大估算,零件的支出約佔營收的 8成,其中進口物料佔零件支出的 5成,而進口物料中採美元報價的部分僅佔半數,經換算採美元報價的零件約佔總體營收的 2成,正好可以沖抵掉部分匯兌損失,再加上巨大與客戶都簽有幣值急漲或急貶時可按月調整報價的約定,這也是降低新台幣升、貶值對於公司影響的避險之道。儘管新台幣的升值成為影響外銷廠商獲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綜合多家避險有成的公司經驗,面對新台幣匯率的遽升遽貶,廠商均是以其本身經驗及條件各自衍生一套因應之道。至於如何針對廠商接單及外匯部位進行有效的避險動作,仍需綜合分析國際局勢判斷,界定公司所能承擔的風險範圍,並參酌或進一步要求專業金融投資機構提供量身訂作的分析及建議,才能減少廠商對外匯避險方向上的誤判而造成公司損失。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