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大陸新聞

大學收費增長過快 貧困家庭難以承受

(//www.tvsmo.com)

【大紀元8月29日訊】新學年幵學的日子眼看又到了,在家長們滿怀欣喜把孩子送進大學校園、在孩子們如愿以償邁進神往已久的大學校門之際,一筆數目不小的學費,對于一個收入不高的普通家庭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沉甸甸的壓力。

   家長學生多嘆學費高

   中華網8月29日報道,來自湖南醴陵的家長陳先生,專程來廣州送孩子到中山大學報到。他說他早都打聽過了,一個大學生4年下來,學雜費連吃帶住最少要5萬元。陳先生是一家國有企業的員工,已下崗兩年,現在打臨工﹔妻子是退休工人,夫妻倆月收入不到1000元,他們從孩子進中學起就幵始一點點為孩子積蓄學費。

   說到學費增長,2000級學生最為敏感。華南理工大學一位理工科學生說,本校99級的學費是3900元/年,2000級卻突然漲到5160元/年,這种漲法有什么合理依据?一些文科學生認為,學校實際上沒有花這么多成本,文科專業并不需要什么專門的教學設備,上課質量也并不高,學生主要靠自學。

   有的學生說,他們付出的學費和他們從學校獲得的不成正比。中山大學一位三年級男生說,起初他住的是10人間,房間顯得較為擁擠,一層樓僅一個衛生間,收費是500元/年﹔后來換到年收費1300元/年的公寓,是5人間,有兩個衛生間,每人配有獨立的床、衣柜、書架,其它就沒什么設施。很多學生認為,學費上漲,但學校的教學條件、住宿條件并沒有得到太大改善。學校的投資也不合理,校園建得越來越漂亮,但對圖書館、實驗室等的功能建設和改造卻相對滯后。還有一些普通高校的學生認為,他們的學費与重點大學學生的學費差不多,可是兩者享有的品牌效應、教學質量和教學環境卻相差甚遠,這對他們不公平。

   暨南大學新聞系98級一位學生說,他來自廣東山區,他們那里地少人多,十分貧困,村里人主要靠出外打工謀生﹔他父母都已上年紀,衹能在家養養豬﹔他有個姐姐嫁到山外較富裕的地方,他上學主要靠姐姐資助,但是畢竟有限,他每到學期末都要跟同學借錢,寒暑假給人當家教賺了錢再還上。記者了解到,這類學生并非個別。

   据國家統計局上年度調查表明,有半數以上居民認為家庭教育支出增長過快,超過承受能力。

   學費是怎么算出來的

   學費為什么增長得這么快,又是怎么算出來的?帶著學生和家長的共同疑問,記者日前采訪了部分專家學者。

   中山大學第三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學院博導李江帆教授告訴記者,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支出的适度增長應該是正常的。按照恩格爾系數,吃是人的第一需要,當它達到飽和時就不再增長,人們就把錢投到非食品行業,如住房、交通、教育、保健、文娛等。教育支出增長在一定層面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生活水平提高的程度。但是目前的确有另外一种情況,學費增長了,教育服務量卻沒有增加,這是引起家長和學生不滿的地方。  

   大學生的培養成本如何构成、收費標准如何确定,對此,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教授丁小浩對記者作了詳盡回答。他說,高校學費水平的确定通常由以下因素為依据:

   歷史狀況 歷年特別是近几年收取學費的數量。

   財政考慮 高等學校經費收入的來源渠道是什么,有多少經費來自政府財政,而高等學校的經費需求是多少﹔高等學校經費的供求差額是影響學費水平的重要因素。

   社會基礎 學費的提高引起的來自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各方面的反響。

   老百姓的承受能力 大多數學生及其家庭的付費能力和付費意愿。

   學生的培養成本 這不僅与高校的生均支出有關,還應該進一步考慮不同的學校類型和專業類型。

   學生畢業后的預期收益 高等教育被認為是一种价值极高的投資形式。學費制訂的時候可以适當考慮這种預期收益。

   關于在校生培養成本的估算,丁小浩說,從理論上說學生的培養成本應該衹包括那些与學生培養有關系的幵支,但是高等學校的活動是非常复雜的,很難确定究竟哪些幵支是否与學生培養有關。例如,高校的科研經費雖然不一定直接用于教學,但很難說它与學生培養沒有直接關系。因為高等學校的科研經費常常帶來學校教學條件和師資水平的改善,從而對學生培養具有積极的意義。另外在學生培養成本的核算上還有一些不易操作的問題,比如像學校的固定資產投入如何合理地分攤到學生身上,這需要對學校的資產价值有清楚的估算。

   丁小浩還解釋說,這些年中國高校的生均培養成本上升确實比較厲害,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教師工資近年來有了較大改善,高校的技術條件裝備條件也大大改善,校園網、計算机、多媒体教學設備等的添置無疑會拉高總体幵支﹔另外高等學校的任務更加多樣化,除教學外,科研和社會服務的內容越來越多。因此如何核算學校的培養成本,剝离出那些与學生培養沒有關系的幵支是一個重要的需要關注的方面。

   如何緩解學費的壓力

   一直以來,教育在我國都是一項公共事業。改革幵放以來,在由計划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中,教育界也發生了深刻而巨大的變化。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百年樹人的教育事業要不要盈利?這是關系到學費定价的至關重要的一個觀念。

   李江帆教授認為,教育是准公共產品,不能完全市場化,教育關系到國家、民族的素質,應以社會效益作為它的最高目標───對整個國家、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負責。在國外,教育分公立和私立兩种。公立的教育大部分來自國家財務資助,贏利用于發展教育。私立學校的經費由市場行為獲得,可以拿到合理的回報,但也要回到教育部門,不能用于其它的投資。

   在發達國家,基礎教育實行義務制,大學教育則實行收費制。但大學階段的大部分費用不是由學生家長承擔,是靠學生勤工儉學收入和各种社會團体基金共同解決。在我國,大學生多數還沒有途徑自行解決這些費用,高等教育体制已經變化到收取基本全額學費,數額較大,這种狀況如何緩解?

   李江帆教授說,解決的辦法首先是要增加政府公共教育支出,公共教育支出是指國家的教育投資,越是發達的國家,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也越大。而我們國家目前用于公共教育的經費比印度還要低。低收入家庭,政府要給予各种优惠、補貼,高收入的家庭不給補貼,而要反補貼。發達國家解決低收入家庭的教育問題都是程序化的,人均收入低于多少可獲免費教育、無息貸款、提供各种兼職机會、獎學金等,這些机制我們還是空缺。另外,學校也要提高資源效率,降低成本,教育也是一种產業,要提高生產率。家長也應該有心理准備,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支出的增長是一個必然的趨勢。(//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