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美食天地

養生之道:善心養生

(//www.tvsmo.com)

【大紀元7月18日訊】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夫養性者,所以習以成性,性自為善。…性既自善,內外百病皆不悉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生之大經也。”養性是養生的根本,養性就是使“性善”。老百姓的通俗說法是“心善”、“善心”。說白了就是心眼好,心術正。心地善良,擺正良心,就不會去做坏事,凡事光明磊落,心安理得,無內疚,就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一個人是否能達到“心善”的境界,主要在于是否能樹立正确的道德標准,也可以說,心善的養生之道,主要講的是道德修養的養生之道。所謂“養性”者,核心問題也是道德修養的問題。古代學者提出“仁者壽”的養生理論,春秋時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在《中庸》中提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壽”,即有高尚道德修養的人,必然會獲得高壽。明朝醫家王文祿在《醫生》中則明确提出:“養德、養生無二術”,認為養德和養生是統一的,密不可分的,是兼而得之的。

人的道德倫理意識對心理狀況有極重要的影響作用。做了利人利物的善事,會給自己帶來精神上的無限愉快之感,從而對自己机體各部官能活動起到有益的調節作用,使其正常發展。古人云“厚德載福”,就是說多做好事本身就是幸福。這其中的道理一是說人做了好事會感到心理上的一种愉悅;二是說由精神上的愉悅而帶來攝生長壽的幸福之果。

應當指出的是,古今養生之道中所論及的道德觀念,是指人們的行為規范,就是做人的規矩。這個概念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和社會交往中經常使用,是用來評价他人和自身言行對錯的標准和尺度。人們之所以需要道德,是因為人類的一切活動都不能脫离社會而存在,都是在社會中進行的。道德作為一定的行為評价尺度,存在于人們的觀念之中。如“廉洁奉公”、“童叟無欺”、“誨人不倦”、“救死扶傷”、“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人窮志不短”等等,這些道德品質都是傳統的道德觀念長期發展所形成的。是人類應當共同遵守的信念。(//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