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中國西部的“絲綢之路”早已名滿天下。而在中國的大西南,有著一條可同“絲綢之路”相媲美的“茶馬古道”。專家認為,“茶馬古道”的商路網絡比“絲綢之路”更為繁密,是目前已知亞洲大陸歷史上最為龐大複雜的商業道路。
由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民族學、植物學、地理學等各學科領域專家組成的一支科考隊正在對這條茶馬古道進行首次綜合科學考察。隨著考察的逐步深入,不斷有新的古道支線被發現和確認。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旭告訴記者,茶馬古道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擴散性,因為這種擴散性,使茶馬古道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內涵十分宏大。“茶馬古道究竟有多少條支線,誰也說不清,我們只能以‘密如稍ou1chou2de1you1I’來形容。”李旭說。
今天,科考隊現場踏勘了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境內中甸至東巴聖地白水台的一段古驛道。專家們確認,這是茶馬古道的另一條重要線路:由白水台直下達虎跳峽,然後從麗江石鼓沿金沙江而上到魯甸,翻越栗地坪雪山埡口到維西城,再逆瀾滄江而上至岩瓦後分兩路,一路渡瀾滄江翻碧羅雪山至雲南怒江栗僳族自治州後可進入緬甸,另一路繼續從岩瓦逆瀾滄江而上,在德欽燕門谷紮渡江越太子雪山到西藏、印度。
據文獻記載,“茶馬古道”早在西漢時期就已初具雛形,當時稱為“蜀(四川)身毒(印度)道”。隨著茶葉為載體的商貿日趨發達,宋、元、明、清歷代大大強化了這條道路,由此形成亞洲大陸上龐大的以茶葉為紐帶的古道網絡。
專家研究表明,茶馬古道的運行範圍在中國主要包括滇、藏、川三大區域,外圍可延伸到廣西、貴州等省。而國外則直接到達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和緬甸、越南、老撾、泰國,進一步還涉及到南亞、西南亞、東南亞的另外一些國家。
李旭告訴記者,一般認為,茶馬古道主要有兩條,一條是從雲南的南部西雙版納、思茅經臨滄、保山、大理、怒江、麗江、迪慶到四川的甘孜及西藏的昌都、察隅、波密、林芝、拉薩,再進入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阿富汗;另一條是從四川的雅安出發,經康定到昌都的左貢同雲南之道相匯。
茶葉和茶文化是從中國傳入西方的第一物種。千百年來,馬幫在這條古道上活動,茶葉從一個商人轉到另一個商人手中,中國人、印度人、波斯人等將這些茶葉一站轉一站,送到世界的另一邊。茶葉成為連結不同民族和不同大陸的紐帶,並形成了一條條無窮無盡的商路。
迄今發現最完整的茶馬古道地圖揭開驚世之謎
新華網6月4日消息,年前一張通往“香格里拉”腹地的精美地圖,被一位女學者意外地發現。經鑑定,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完整的一張茶馬古道地圖,茶馬古道上的許多驚世之謎將由此解開。
一百多年前,在滇西北這片天荒地老的高原,曾有許許多多的法國籍、德國籍傳教士來到這裡傳教,足跡曾經踏遍整個滇西北高原,他們會不會留下關於茶馬古道的一些記述?
在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熱衷於“香格里拉”和茶馬古道研究的女學者、雲南人民出版社女編輯郭素芹習慣性地前往縣圖書館查閱資料。她意外地發現,不大的德欽縣圖書館裡,竟藏有外文原著近千冊,其中法文原著就有300多冊。當地學者告訴她,那些書原本都是茨中教堂的倖存物,所有的書都是當年的外籍傳教士或探險家們帶來的,還有一部分是那些傳教士們回國著書立說後寄來的。
那些碼放在書架上的書雖然被當作寶物很珍重地陳列在縣圖書館的書架上,但是數十年沒有任何人去翻動它們,輕輕一拂,都會揚起一陣灰塵。郭素芹一本一本地翻閱,突然,在一本書的夾頁裡她翻到了一張地圖,印製得十分清晰精美。精通法文的郭素芹將地圖上標注的法文地名一一翻譯出來,茶馬古道研究專家、雲南省迪慶州政協副主席劉群激動了:這竟是一張通往“香格里拉”腹地的茶馬古道完整路線圖!
地圖印製於1875年法國巴黎出版的《地理社會》公報。150多年前,一位名叫弗朗索瓦巴達讓的探險家闖入“香格里拉”遊歷,他從印度進入滇西北高原,沿著崎嶇險峻的茶馬古道,先後踏訪了巴東、白地、葉枝、茨菇、德欽、維西、中甸、貢山等地,記載下了詳盡珍貴的考察回憶錄,並繪製出漂亮的地圖。
專家們認為“這是一個十分重大的發現,它不僅是目前發現的一張茶馬古道的完整地圖,對於茶馬古道研究具有不可多得的史料價值,而且多年以來,中國社會科學院及雲南社會科學院的研究人員一直根據民間傳說有一種猜測:滇藏茶馬古道有一條附線可以不經過西藏腹地而直接從雲南走出去。社會科學研究者們一直在苦苦尋找這條路的蹤跡,但未見突破,那條傳說中的道路仿佛是淹沒在歷史的塵埃裡了。這張百多年前老地圖的發現,強有力地佐證了研究人員們的猜測。滇藏茶馬古道附線自大理經六庫過茨菇沿獨龍江而不需要橫穿西藏腹地便可直接進入印度。”
(來源:新生網 2002年6月7日)(//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