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是哈佛博士么? “海归百万年薪任大学校长”
(//www.tvsmo.com)
【大紀元6月26日訊】中國青年報報6月26日道﹐5月15日﹐山東多家報紙﹑電臺﹑電視臺報導了同一則新聞﹕哈佛博士陳琳從山東外事翻譯學院院長手中接過常務院長的聘書﹐成為我國第一個年薪百萬的大學校長。報導稱﹐陳琳博士原籍中國福建﹐是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惟一的一個從有“總統搖籃”之稱的哈佛大學肯尼迪管理學院獲得博士學位的華人﹐是進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惟一華人經濟學家。
消息一傳出﹐立即在當地引起強烈反響﹐很多人對山東外事翻譯學院的驚人之舉表示嘆服﹐但也有不少人對此事的真偽持懷疑態度。本報記者歷時多日對此事進行調查﹐發現“哈佛博士”有諸多可疑之處。
■“第一年至少輸送10名學生到世界一流名校留學”
山東外事翻譯學院是一所民辦高校﹐至今只有3年的歷史﹐但今年3月底的一則新聞着實令它火了一把———山東外事翻譯學院向社會發佈了一條消息﹕以50萬元人民幣的年薪誠聘常務院長。
待遇雖然優厚﹐但對這位常務院長的要求也令眾多眼熱者望塵莫及﹕畢業于哈佛﹑劍橋﹑耶魯﹑早稻田等世界一流名校﹐具有博導資格﹔分管中外教育交流與合作﹐第一年至少輸送10名學生到哈佛﹑劍橋﹑耶魯等世界一流名校留學﹐每年按5名指標遞增﹔分管專業學科帶頭人和整體師資隊伍﹐使其在預計期限內達到世界一流師資水平﹔分管教學工作﹐使教育質量在預計期限內達到世界一流高校標準。
■是教育改革還是新聞炒作﹖一時間﹐社會各界對此議論紛紛。
山東外事翻譯學院院長孫承武解釋說﹐這是學校發展的需要﹐山譯目前在校生已過4000人﹐今年9月將達8000人﹐學校規模迅速擴大﹐面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國際教育競爭與整合的形勢﹐如果不站在世界教育的前沿用人育人﹐如果不站在世界教育競爭的高度抓教學﹑抓管理﹐在國際教育競爭的比賽中﹐結果可想而知。
就算山譯是真心納賢﹐但栽下的梧桐樹能否引得“鳳凰”來﹖很多人懷有疑慮。
■年薪從50萬元漲到百萬元
5月14日﹐山東外事翻譯學院一樓會議室裡涌入了將近20家媒體的記者﹐令眾多記者心動的消息是﹕山東外事翻譯學院虛位以待的常務院長終於找到了﹐而且年薪從50萬元漲到了100萬元。
■本報記者也應邀出席了當日的簽字儀式。
眾人翹首期盼的常務院長陳琳博士在簽字儀式上回答了記者的提問。他說﹐近年來﹐他一直希望能夠回國從事大學管理工作﹐為中國培養出一流人才。去年回國時﹐他曾公開向媒體提出希望回國當綜合性大學校長的願望﹐隨後﹐曾有不少公立綜合性大學希望聘請他出任校長﹐但由於體制上的種種原因未能落實。
對年薪從50萬元漲到100萬元﹐他的解釋是﹕“我不缺錢﹐我的錢一輩子都花不完。清華大學前不久年薪百萬聘請了28位客座教授﹐本來我也在被邀請之列﹐被我拒絕了。若是我只要50萬元﹐人家會笑話我的。”
據院長孫承武介紹﹐雙方從今年4月份開始接觸———互發了10來封電子郵件。5月3日﹐陳琳第一次到該校﹐5月8日就開始工作了。本報記者詢問該校是否查看過對方證件﹐孫承武說曾問過﹐但對方說證書在美國﹐沒帶回來。他告訴記者﹐可以到哈佛大學的網站上去查﹐上面有“陳琳”的名字。當記者問網上是否有照片時﹐他回答沒有照片。
當其他傳媒記者大多已離去後﹐本報記者委婉地向陳琳博士提出希望他提供能證明他身份的有關證件。他回答說﹕“證書都在美國﹐我有護照。”當記者表示希望看一下時﹐他說護照沒有帶在身邊。
他說﹕“在美國找工作﹐從來沒有人要看證書﹐一個人是什麼樣的水平﹐你只要跟他談10分鐘就知道了。”
後來﹐陳琳把記者叫到他的辦公室﹐打開電腦﹐進入哈佛網站﹐指着其中一欄說那就是他﹐除了“CHEN﹐LIN”外﹐只有一個導師名字和論文名稱。而陳琳並未提供能證明他就叫“陳琳”而且就是他所說的那個“陳琳”的任何有效證件。
■“哈佛博士”的經歷一團迷霧
在此後的一個多月中﹐對於陳琳提供的簡歷﹐本報記者逐一進行了核實。
這份簡歷稱﹕“陳琳﹐男﹐原籍中國福建。1994年畢業于哈佛大學肯尼迪管理學院﹐為該院獲得博士學位的惟一華人﹐專業方向為經濟金融管理。此外﹐陳還擁有斯坦福大學社會學碩士學位和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碩士學位。
陳琳曾就職于哈佛大學商學院﹑美林證券﹑美聯儲等機構﹐現為美國佛州一對沖基金公司副董事長。陳琳是中國政府在海外聘請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的入圍人選。”“陳琳為具有國際影響的金融理論家。在哈佛大學期間﹐陳琳師從于諾貝爾獎獲得者羅伯特‧莫頓教授﹐從事資本市場﹑金融衍生工具和風險管理方面的研究。”
5月23日﹐記者趕赴合肥﹐在中國科技大學的檔案館裡查找了物理系所有碩士研究生的名單﹐只發現了一個“陳琳”﹐系該校1982屆畢業生﹐1943年4月出生于福建廈門﹐已近花甲之年。而“哈佛博士陳琳”自我介紹今年40歲。
■清華大學有關人士則稱﹐經查詢﹐沒有發現該“陳琳”的任何備案。
中國人民銀行人事司幹部處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確實有個叫“陳琳”的人多次給該行發來電子郵件﹐要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的職位。但央行絕沒有給他任何答復。央行確實準備向海外引進人才﹐但這項工作還沒有開展。
記者了解到﹐哈佛大學以肯尼迪命名的學院只有一個﹐但並非“肯尼迪管理學院”﹐而是“肯尼迪政府(government)學院”。此外﹐該學院的博士學位也沒有“經濟金融管理”這一專業方向。
在哈佛大學的教授名單中﹐確實有一位RobertMerton教授﹐曾于1997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但經與他聯繫﹐他卻表示回想不起來曾經指導過一個叫“LinChen”的學生。
記者向哈佛大學校友會等有關機構查詢﹐找到了兩位“LinChen”﹐其中一位“LinChen”1994年從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但他的專業方向是生物與生物化學﹐目前在美國一所大學任助理教授。而另一個“LinChen”1991-1995年在肯尼迪政府學院學習﹐獲得博士學位的時間是1995年3月﹐專業方向是公共政策。因為沒有找到該“LinChen”的詳細聯繫方式﹐記者未能與他取得聯繫。
■誰來審查“海歸派”學者的資歷
在對“哈佛博士”的調查中﹐記者深感艱辛和複雜。面對記者的質疑﹐當事人“哈佛博士陳琳”非常惱怒﹕“你又不是公安局的﹐你憑什麼查我﹖”
■媒體該不該質疑他的身份﹖應該由誰來審查“哈佛博士”的資歷﹖
一位高校人事處處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按照慣例﹐歸國服務人員一般在回國前會到當地使領館開具證明﹐證明他(她)在哪所大學學習了幾年﹐獲得了什麼樣的學位﹐證明上有當地使領館的公章和分管教育的官員的簽名。該校對“海歸派”學者的資歷審查一般以此為準。
有關人士認為﹐民辦高校在用人機製上相對較為靈活是其優勢。具體到這起新聞事件中﹐如果學校年薪百萬聘請常務院長﹐只看真才實學﹐不看資歷﹐則另當別論﹐但因為其新聞賣點在於“哈佛博士”﹐媒體代表的是公眾知情權﹐有權對公眾人物的身份和資歷提出質疑﹐對方應主動出示能表明其身份的有關證書。
6月24日﹐記者再次與山東外事翻譯學院院長孫承武取得了電話聯繫﹐向他通報了記者的調查結果。對中國科技大學查不到陳琳的碩士學位﹑中國人民銀行否認曾給過陳琳任何答復﹑RobertMerton教授否認曾有個叫“LinChen”的學生等情節﹐孫承武多次以電話不清楚為由未做回答。
孫承武說﹐在新聞發佈會後﹐他們通過哈佛網站查到肯尼迪學院的電話﹐與陳琳的導師(不是RobertMerton)電話聯繫過。他還看過陳琳的護照﹐上面有照片﹐名字是“ChenLin”(據一位在美國生活了十幾年的博士說﹐按照西方國家的習慣﹐應為“LinChen”)。孫承武說﹐他對陳琳的身份不懷疑﹐因為他還看過陳琳寫的一本書﹐書中提到戈爾演講和在哈佛的經歷﹐他感覺沒有哈佛的經歷是寫不出來的。
問到陳琳在山東外事翻譯學院的工作近況﹐孫承武說﹐他感覺陳琳很難跟老師溝通﹐觀念不大一樣。孫承武認為師生應融為一體﹐教學是個互動的過程﹐但陳琳認為老師應有老師的尊嚴﹐不應該輕易和學生說話。孫承武認為“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沒有永遠的老師﹐也沒有永遠的學生﹐但陳琳說﹐就是因為這樣﹐中國的教育發展不快。孫承武認為﹐陳琳在理論上說得不錯﹐給學校拿了許多方案﹐提了很多建議﹐還是有可取之處﹐但在行動上與理論相差很遠。(//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