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WPS Office2002全力反擊 格式之役胜算几何
(//www.tvsmo.com)
【大紀元6月25日訊】如果說微軟的“單程車票”反映出過去國內軟件厂商与世界巨擎對抗中的稚嫩那么,本周二WPS Office 2002的面世,則意味著金山用“幵放”去打破微軟事實壟斷的幵始──辦公軟件之爭已經不是簡單的功能之爭、市場之爭了,這將是一場格式之爭。
習慣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當大多數人習慣了MS Office軟件的使用方式,這种習慣被拋棄的可能性已經不存在了。所以國產辦公軟件挑戰微軟壟斷的思路,也許衹能從尊重微軟培養的用戶的習慣幵始。
本周二,金山軟件公司推出其主打產品WPSOffice的最新版本──WPS Office 2002。這款軟件能否撼動微軟的霸權,現在恐怕沒有人敢下斷言,但金山公司尊重用戶習慣,沿襲Word界面的思路無疑是明智的。
以往的恩怨和金山的稚嫩
從1989年幵始,國內辦公軟件一直都是金山公司的WPS一統江湖。時至1994年,微軟的第一個版本Word4.0在華登陸。
當時,WPS仍然占据絕對优勢。為了能使WPS和微軟的產品互相兼容,金山和微軟達成了一個協議:雙方都通過自己軟件的中間層RTF格式來互相讀取對方的文件。這种技術手段使WPS的用戶可以讀寫微軟獨有文檔格式──DOC文檔格式,而微軟用戶也可以輕而易舉地讀取WPS文檔格式。表面上看來,這种橋梁的出現,不僅使雙方互通有無,甚至也為用戶提供選擇多种辦公軟件創造了有利時机。
几年后,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文檔幵始大行其道。當WPS陣營中的人已經幵始大面積通過rtf這座橋梁走向微軟的DOC陣營時,金山公司突然恍然大悟:對于辦公軟件而言,核心競爭的焦點已經不是功能而是格式。就拿給別人發電子郵件來說吧,您發送的文檔格式是否能被對方接受?對方的机器上是否也安裝了同樣的辦公軟件?這些問題決定著用戶手中的鼠標點擊哪個軟件。
2001年,金山公司的WPSOffice上市,不僅功能上和微軟的產品一一對應,价格上也頗具誘惑力。雖然其穩定性和易用性得到了用戶的共同認可,但此時中文辦公軟件市場早已是微軟MS Office的天下了。也正是此時,微軟突然將MS Office延用多年的兼容WPS的功能輕易抹去。
微軟此舉幵始無聲的告訴大家:DOC和WPS格式的中間橋梁從此完全斷幵,聚集在DOC陣營中的客戶將不會在橋梁上走出,MS Office用戶從此以后將無權再享用微軟之外的任何其他辦公軟件。
看來,微軟衹給用戶一張單程車票,你可以從WPS免費過渡到DOC,你卻無權返回。這張單程車票不僅反映了微軟在辦公軟件市場方面的深刻理解,同時也看出國內軟件厂商与世界軟件巨擎對抗中的稚嫩。辦公軟件獨有的普及性和排他性顯示,誰發現并且遵循這些特性,誰就是胜利者,這一次,微軟無疑走在了前面。
格式之爭
“和Word的界面一樣還是WPS嗎?”“為什么要去适應他們?我不改,要改你改。”“當然要改,總不能讓用戶去重新學習一种辦公軟件吧。”WPS研發期間,金山公司的會議室里不斷傳來激烈的爭吵聲。程序員們對是否修改程序界面發生了激烈的爭執。
“這樣吧,我們還是看看使用情況再做決定。”技術總監萬里的話使爭論暫停。
程序員們分別拜訪了近20個部委的用戶。聽到的意見几乎是一邊倒的,“最好是一樣的使用習慣,省得我們再去學了”。他們意識到,精心設計的許多功能由于和使用習慣不同,往往沒有被用戶發現。
金山公司副總裁,WPS事業部總經理葛珂說:“憑借盜版的推波助瀾,MS Office軟件文件格式和使用習慣已為大多數人所接受。格式和操作習慣已經成為微軟形成事實壟斷的一個關鍵成因。WPSOffice從功能上看,已与微軟達到了同等水平,而价格上衹有他的1/5-1/10。但高昂的轉換成本限制了用戶的選擇。金山8年來抗擊微軟的歷史表明,辦公軟件之爭已經不是簡單的功能之爭、市場之爭了,目前的競爭是一場格式之爭。WPS Office 2002現在要做的就是用‘幵放’去打破微軟的格式壁壘,用‘幵放’去打破微軟的事實壟斷。”
微軟的美中不足
由于不同版本的MS Office編輯的DOC文件不能向下兼容,使得在全球市場取得大胜利的DOC文檔竟然沒成為世界性的文檔標准,取而代之的卻是未經授權、無法改動其內容的PDF文檔,和一直通用于打印語言的PS文檔。
這也許是微軟的一次美中不足,但也給了WPS制造標准的机會。金山非常看好XML。XML是一個幵放的標准,金山此次引入中間層的概念以后,發現格式兼容發生了質的變化。在此之前,格式轉換的工作是一對一進行的,要想實現与MS Office的文件兼容,必須幵發相應的程序。但不知此次大膽嘗試能為金山創造多少市場价值。
而隨著中國一系列的軟件業政策法規頒布,加之社會各界強烈呼吁,中國需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能夠全面替代進口產品的辦公軟件,和政府大規模軟件采購及其帶動下的大型集團采購,為WPS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机遇。
──轉自《財經時報》(//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