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大陸新聞

淺嘗青果的滋味–大學生”同居”調查手記

(//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24日訊】引子

校園受訪者A:能擁有自己的空間多好啊!可惜我沒錢,有錢我也出去租房子住,和同性住異性住無所謂,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呀!

校園受訪者B:同居有什麼不好?最主要的是感情要好!隻要真的相愛,住在一起是很正常的事。

校園受訪者C:同居可以使愛情達到更高的境界。兩個人住在一起,可以互相照顧,互相學習,隻要合理地安排時間,比住宿舍效率高多了。

校園受訪者D:都什麼年代了,異性同居或合租應該不是新鮮事兒了,當年第一個“喫螃蟹”的人都該成“古董”了吧?

南方網 5月23日報道﹐從字面來看,“同居”一詞僅僅指的是“共同居住”,在《婚姻法》中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也隻是解釋為“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這樣的法律概念中似乎未點明多少與性和非婚背景的內容。然而在歷史文化的變遷中,它卻被賦予了特定的隱含意義,一度讓人們諱莫如深,談“同居”色變。似乎“同居”一詞就此披上了一件“非禮勿說”的外衣,似乎就能看到從一張嘴巴到另一張嘴巴的蜚短流長。是該重新審視這個詞的時候了,我們會看到“同居”與時俱進而帶來意義上的變遷,校園的另類、實驗的先鋒們正用自己的行為去詮釋新的定義,去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

無“性”同居

調查資料A

一方面是陳舊校舍的年久失修,一方面是各大高校的猛烈擴招,學生宿舍的髒亂擁擠幾乎與民工無異。高校在招生制度改革的同時,並未及時跟上後勤服務等配套措施。成長於80年代獨生子女們,大多有自己的書房,家庭環境與校園環境的反差,使許多無法接受。適應能力強的,就默默忍受;而經濟條件寬餘的,便紛紛離開宿舍,尋找自己的一方空間。

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異性合租正在成為一種新現像。有人說,異性合租為鋼筋水泥的都市叢林增添了一絲亮麗的色彩。上海社區服務中心曾對預約登記的近4000名白領作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喜歡與人合租的達95%,其中有超過85%的人表示,能夠接受與比較談得來的異性同事、好友合租。在江蘇省某高校的抽樣調查中,在外租房的學生約有半數表示願與認識的異性合租,也有部分表示不反對,完全持反對態度的人不到10%。有人認為與異性合租較有安全感,更容易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

“異性同居,難道一定會著上‘性’的色彩?我們能夠選擇自己生活的方式,不管形式如何,請不要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們。”

同居故事:小米和阿劉的故事

小米準備考研了。她在一所大學裡讀中文。這是一個美麗的城市,有著滿天飛舞的梧桐葉子和她心儀的菁菁校園,還有一年她就要走出像牙塔,去面對生活的競爭,工作的壓力。小米舍不得手中的書本,舍不得那些密密麻麻的方塊字,於是她和男友商量:考研。

剛剛踏上考研的路,小米就踫到了頭疼的問題:環境!對,小米沒有一個安靜的環境。寢室裡的姐妹大都沉浸在畢業的氣氛中,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多愁善感地等待著將要來臨的“勞燕分飛”。要不然就是畢業前夕的瀟灑,關心的是美容、健身、娛樂。這一切都和小米的步調格格不入。每天上過自習之後,回到寢室裡,正趕上大家聊天、嬉笑的高潮。小米開始焦急了,甚至徹夜不眠。她需要的是一個安定的學習環境,要有好的學習氛圍,而周圍的同學總是給她各種與考研無關的信息,刺激著她的神經,有時候她都動了放棄的念頭。問題最後解決了,因為她遇到了阿劉。

阿劉也是考研大軍中的一員。他面臨著與小米一樣的問題:環境。寢室的哥們整天上網、喝酒、胡侃著各種漂亮的美眉,各種頻率的聲波從寢室的各個方位向想安靜看書的阿劉襲來,充斥著他的耳膜。書上的東西忘得快,而哥們每天在耳旁嘮叨的女孩、遊戲、年薪總會紛擾著他的心。阿劉想想決定搬出寢室,另擇佳處,潛心“修煉”。

他們是在找房源的時候踫見的。兩個人都看中了一套環境安靜的房子,離學校近,兩室一廳,房子不大,但容各自書桌一張足矣。但如此順心如意的“桃花源”僅此一處,且過期不候,兩個人一合計,干脆,來個大膽的舉措:異性合租。

小米有點擔心,一時間各種問題湧上心頭,自己的安全、兩個人的生活習慣,特別是小米不認識他,會不會有詐?小米的男友倒是開通之人,他背地裡幫著小米早打聽好了一切,阿劉乃本校行政繫人士,目標考研,心無旁騖,素喜安靜,成績優良,更重要的是早已有一女友,兩人放心了。其實,在他們“調查”阿劉的同時,阿劉也在對小米明探暗訪。這下大家都放心了,於是進住屬於自己的安靜小天地,互不干擾,自得其樂。

在考研的日子裡,小米和阿劉各自為陣,互相監督,互為良師諍友,英語和政治是他們共同的必考科目,於是兩個人有了很多的共同話題,相互啟發,開導,他們有時開玩笑說這是上小學時一幫一學習小組之“大學版”。

第二年的三月,是個萬物蘇長的日子,校園裡,梧桐樹的枝頭又綴滿了翠綠的葉子,葉子上是否寫著他們的希望?分數下來了,他們共賀自己的成績。五月,通知書像一枚梧桐葉,遞到他們的手中,在這方校園裡,他們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葉子和果實。

小米告訴我,考研的日子過得很充實,也很踏實,每日都是緊張的復習,到了衝刺的關頭,感覺就像兩個人相互攙扶著走過險途。各自的朋友也很理解我們,放心地讓我們去圓自己的考研夢。寢室裡的同學也很樂意這樣,因為他們也不必為了影響我們而去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異性同居,在別人的眼裡似乎與嘗“禁果”等同,這樣就一定會著上“性”的色彩麼?我們有權利選擇自己生活的方式,不管形式如何,請不要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們。

專家如是說:無“性”同居不違法

對於此種“無性同居”,社會上莫衷一是,褒貶不一。它是否有悖於我們的傳統的倫理道德,有悖於現行法律法規,以及它將何去何從,這都是我們亟待了解的問題。

一位社會科學院社會研究所的趙所長告訴記者,男女合租一套房在國外比較常見。隨著我國人口流動頻繁,這種租房方式將越來越多,至少它可以節約租金。為何男女合租一套房會引來他人的非議呢?這主要是由於我國“男女授受不親”的傳統觀念在作梗,在國外,很少有人過問此事。

南京東南律師事務所的王庭軍律師認為,此種“異性合租”並沒有觸及任何法律條文,很多人把它與“非法同居”混為一談,事實上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國有關法律規定,隻是交了租金就對房屋有使用權,而並沒有規定合租一套房者必須是同性。公安機關有保護租賃人的人身財產安全不受侵犯的義務,同時其形成的其同租賃關繫也受法律保護。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有關社會學家指出,異性合租既然存在了,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社會意義,城市裡的異性合租族在觀念不斷更新的年輕人當中將會越來越多。至於其可能會產生一些負面的、不良的後果,那也並不是異性合租這種形式本身帶來的。

有“性”同居

調查資料B

2001年4月,教育部就普通高等學校招生作出規定,對報名者條件進一步放寬,並取消“未婚,年齡一般不超過25周歲”的限制,由此引發了一場關於“在校大學生能否結婚”的大爭論。在這場爭論中,南京的幾所著名高校一致持反對態度,江蘇省教育廳學生處的一位官員則明確申明,在國家新政策沒有出臺之前,絕對不允許江蘇高校學生結婚。且不管這場爭論將導致何種結果,但大學生的性需求問題已經隨之浮出水面。正當青春年華的學子們是否就該為了學業而壓抑人性?或者情欲需求的滿足就必然導致學業的荒廢?學業與愛情真的隻能是一對矛盾嗎?

早在1997年,著名性學專家潘綏銘教授的《全國大學生異性交往》調查中就已顯示,在校大學生的性接觸比例達到––接吻:男生39.5%,女生45.5%;性愛撫:男生25.6%,女生28.9%;性交:男生10.9%,女生8.4%。大多數年輕人認同“存在愛情的前提,婚前性行為沒有必要反對”。對數據的交叉分析還顯示,年齡越小對上述觀點持贊成態度的越多,80年代的年輕人比他們的前代人對此問題的贊成度高了16個百分點。專家認為,中國的年輕一代對性的開放和寬容態度將成為趨勢性傾向。

同居,給性的開放帶來了機會,也正是由於對性的寬容,另類同居也就有了孳生的溫床,戀人之間的同居故事愈演愈烈,真正意義上的夫妻生活已有模有樣地開始搭鍋起灶,除了沒有一紙證書,其他的全盤照收,酸甜苦辣盡在自己“愛的小屋”演繹或正在上演著。

“愛他,所以願意和他住在一起,共話朝夕,共度風雨。”

同居故事:宇和晴的故事

宇和晴在網上認識了。他們的網上聊天源自於各自失敗的愛情,晴向宇傾訴著自己的痛苦和無奈,宇也把晴當作知心朋友,說著自己愛情中的苦澀和心酸。兩個受傷了的人總是能找到許多契合的話題,於是他們在網上總是聊得很開心。

不開心的日子也會接踵而來。晴是獨生子女,不習慣在寢室裡和大家一起生活,環境的嘈雜,個人空間的局狹,加之她與室友相處也日漸生疏和冷漠,全無家裡的溫暖。晴有了搬出去的念頭。像往常一樣,她上網找到宇,問他意見。

宇擔心,這個未曾謀面的女孩出去住能照顧好自己嗎?不會遇到什麼不測嗎?在心底,宇告訴自己,難以放下的牽掛是因為以後網上就見不到晴了,那樣的生活似乎就此漏掉了許多音符,少了些許美麗的顏色,宇明白,他愛上了她。

就像每個網戀一樣,他們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見面了,就像每個愛情故事一樣,他們相愛了。

戀愛中的人常常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當晴實在忍不住寢室的種種不適,決定還是搬出去住,宇決定守候在晴的身旁,關心她、照顧她,給她又一個溫暖的家。

房子很快就找到了,是一套小居室:一間臥室,一間小客廳。房東在客廳的一角給宇支了張簡陋的小床,宇沒有任何怨言。每天晚上他在床上躺下,想著房間裡面睡得很 的晴,心裡總是飛揚著幸福的感覺,讓自己愛的人踏實地睡在安全的地方,照顧她的起居飲食。很快,房間裡就充滿了溫馨的味道。他們又添了灶具,平日裡自己在家做飯燒菜,更有家的詩意。

晴喫著宇為她做的菜肴,住著宇打掃收拾過的房間,看著每晚睡在外邊的宇,她的心融化了,終於一天晚上,她把宇的被子搬到了自己的床上,兩隻枕頭也並排放在了一起。

如今,晴和宇一直在一起生活。晴現在想過一種鍋碗瓢盆的生活,繫著油乎乎的圍裙,身上有一種實在的氣味,飯 ,菜 。或者開一盞橘色的臺燈,兩人坐在書桌前,專心致志地看著各自的書,聊著充滿憧憬的未來,晴嘆道,也許這纔是一種實在的愛,住在一起,更了解對方,更容易磨合兩人之間的感情,愛他,所以願意和他住在一起,共話朝夕,共度風雨。

教育部門如是說:嚴懲不貸

大學生同居現像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對此,一些高校和教育部門早已有明確規定。某高校在校報上醒目位置對近來校園內發生的一繫列大學生越軌事件進行了曝光:一女大學生校園的花園內與男友發生不正當關繫,被保安發現;一女大學生與男友在校外同居被查出

雲南某大學對大學生同居作了明確規定:一經發現,立馬開除學籍。

江蘇省教委在近年頒布了《學生違紀處分細則》,專門對學生私自租房作了規定,明令禁止在校學生擅自在外租房,一旦發現將處以警告以上處分。

當然,有的學校對此的態度是:隻要是不出“事”,便視之若無,置之不理。

後記

時代真是變了!猛然間,很多東西都在不斷的嬗替,從無到有,從肇始到成熟。昨天還新鮮得耀眼,今天卻可以漠視不見。若干年後,當我們翻開一本比較摩登的詞典,也許都難以找得到“同居”這個詞彙,同居本身也會隨時間的遷移在人們的觀念中或淡漠或深化,不管未來如何,還是記住這個時代的“同居”。有很多個小米和阿劉在同居的日子互相激勵,有很多個宇和晴在同居的日子經營著自己的“家”和愛情。他們在突破,在創新,試圖在愛情的記憶裡留下美輪美奐的青春符號。

從中國近現代史中都可以發現,大學生永遠站在新思潮的最前列。他們的思想大都受西方文化的潛移默化。但同居生活方式在西方的出現和流行,是有著其深刻的社會原因和文化背景的,並與當地的國情、文化息息相關。而在我國,文化背景和倫理道德與西方都有所不同,現階段對待非婚同居,社會還缺乏足夠的適宜環境,所以同居者必須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來正視現實。(//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