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大陸新聞

赤潮兩度入侵 廣西北部灣淨海可能消失

(//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17日訊】南國早報5月17日報道,在大陸近岸海域中,廣西北部灣是污染程度最輕、生物多樣性最突出的海域。然而,最近以來,北部灣海域頻頻發出警告!不合理的開發、白色污染、赤潮等都為這片“淨海”亮起了紅燈。居住在這里的人們開始擔心,我們還能享受洁淨的海水多久?

  赤潮兩度入侵

  剛結束的今年“五一”黃金周,許多北海人可能都沒有注意到這樣一條新聞:5月2日下午,在有著“中國最年輕火山噴發島”之稱的北海潿洲島,搭船沿海岸觀光游覽的旅客,意外地在海島東部海域發現了游走著的約兩公里長、數百米寬的褐紅色漂浮物,還不時傳來刺鼻的腥臭味。但游客們僅把這一現象當作了偶遇的“景觀”和談資,他們并不知道,他們親眼目睹的就是令漁民們談虎色變的赤潮。

  而就是這樣的赤潮,去年的5月13日在同一海域里也出現過。另据國家海洋局北海海洋監測中心站提供的監測報告,廣西沿海首次發現較大面積的赤潮是1999年12月5日,當時在潿洲島的南灣港一帶,形成了一條寬25-40米、長約2000米的褐色赤潮帶,整個潿洲島出現這种褐色藻類的海域面積超過了50平方公里,并且持續了18天之后,海水顏色才基本恢复正常。

  赤潮,又名“紅潮”,為海洋浮游生物在短時間內暴發性繁殖或聚集引起局部水體顏色改變的异常現象。近10年來,我國北起渤海,南至海南島以東海面,赤潮頻頻發生,且呈現逐年增強趨勢。赤潮的發生机理十分复雜,國際上尚未有權威的定論,但一致認為与海域環境污染有直接的關系,是海水中氮、磷等營養物質過多造成的“富營養化”所致。

  蝦塘吞噬灘涂

  北海市民一直以擁有北部灣這片“淨海”而自豪。但環境監測表明,北部灣近岸海域的海水污染呈加劇趨勢。除了入海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影響,不合理地開發海洋,特別是不斷升溫的海水養殖等被普遍認為是主要污染源。

  20世紀90年代初,北部灣的“圈海運動”“蔚為壯觀”。相對于全國其他沿海地區,北部灣廣袤純淨的沿海灘涂無疑是一片處女地。從那時起,北部灣海水養殖面積迅速擴張,海水養殖產業漸成規模,其中對蝦養殖尤為突出。在北部灣海岸沿線,人工推挖的蝦塘隨處可見,養殖面積動輒百畝、千畝以上。不少地方通過政府行為,用派任務、下指標、給政策等方式,鼓勵農民和吸引投資者養殖對蝦。据不完全統計,目前,廣西對蝦養殖面積27万畝,其中相當部分由水稻低產“咸酸田”改造而成。

  把“咸酸田”改作蝦塘,作為北部灣沿海地區調整農業結构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舉措,一直受到各地政府的鼓勵。北海市水產局養殖科科長傅仁東曾向記者透露,養蝦的投入產出比約為1:1.8,利潤十分可觀,村民中也有“養一年蝦抵种十年糧”的說法。在利益的驅動下,僅北海市去年改造的“咸酸田”新蝦塘就達3万畝,。

  除了對蝦圍塘養殖,吊養、网箱養殖等各种養殖方式也如火如荼。記者隨北海市有關部門巡視北海市區北部的廉州灣,這里養殖文蛤的螺棚星羅棋布,養殖大蚝的水泥樁更是密密實實,業內人士估計起碼超過1.3億支,成為名符其實的“海上鋼筋水泥城”。

  這种情況令海洋和環保人士懮心忡忡。由于養殖區多為海灣、河口等淺海水域,水體交換速度慢,分布集中、密度過大的養殖,一方面大量生物代謝物無法及時為底棲生物消耗和海水微生物分解,另一方面投放的餌料難以完全消化,造成沉積。長期密集養殖使海區積累大量的氮、磷等營養物質,致使局部海域出現富營養化,在這种情況下,一旦受季風流、气候等影響,出現合适的水溫、鹽度條件,便會引發赤潮。

  “海上森林”萎縮

  遍地開花的對蝦養殖,還同時使北部灣的紅樹林資源遭到嚴重破坏。有“海上森林”之稱的紅樹林20世紀70年代曾因“圍海造田”被大量砍伐,而新興的對蝦養殖更造成了第二輪浩劫,致使近年廣西沿海不斷發生紅樹林被毀事件。

  為避免蝦病暴發,養殖戶普遍的做法是在養殖兩三年即把老蝦塘廢棄,在新灘涂開挖新蝦塘。紅樹林專家范航清博士形容這种養蝦方式“像惡魔一樣不斷吞食生机盎然的紅樹林海岸,制造出大量的不毛之地”,這种環境的改變,使得一些物种不得不遷移,更多的物种可能將永遠消失,給北部灣丰富的生物多樣性帶來不可逆轉的影響。他惊呼:廣西歷史上曾有2.4万公頃紅樹林,如今只剩下0.5万公頃,它還能供我們揮霍多久?

  5月中旬,記者來到北海市著名的“大蚝村”———海城區靖海鎮岭底居委會。岭底人從1993年開始養殖大蚝,這种有“海上牛奶”之稱的海珍品,曾把這個不到1000人的小村變成了北海的首富村。但現在大蚝變成了“雞肋”,不養沒有其他出路,繼續養下去,明顯收不抵支,一方面因為養殖的人太多,另一方面水質越來越差。居委會主任郭起才說,今年由于天旱,水太咸,大量大蚝死亡,整個北海死蚝損失超過5000万元。

  “淨海”可能消失

  關于北部灣,有人曾提出過這樣的疑問:“淨海”會不會消失?“淨海”會不會被“混水”取代?這絕非危言聳听。

  對于北部灣養殖熱孕育的嚴重生態危机,越來越多的專家提出了警告,并從根本上對海水養殖為主要內容的“藍色革命”提出了質疑。紅樹林專家范航清博士認為,灘涂和海域對養殖的負荷都是有限度的,必須進行科學論證,認真評估,慎之又慎,“那些一廂情愿的宏偉計划恰恰說明了我們僅滿足于短期增長帶來的蠅頭小利,無視長期發展”。

  北部灣越來越迅速地陷入了這种“養殖毀了養殖業”的怪圈。

  北海市北部的廉州灣,因為海水養殖密度過大,盡管仍然潮漲潮落,但水體交換形成的自淨能力嚴重削弱,每年遞增的沉淀物達兩三厘米。有關專家指出:現在一些人把在山東等地養不大的扇貝苗運到北海養殖,長此以往,當北部灣也變成渤海灣時,還能再轉移到哪里去呢?(//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