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1809年5月9日,德國大詩人、劇作家、文學理論家,德國古典文學的創始人之一席勒逝世。
席勒於1759年11月10日生於內卡河畔的馬爾巴赫。幼年受牧師啓蒙教育,1773年進入軍事學校。從1776年起,開始在雜誌上發表抒情詩作。
從1781年開始,席勒在“狂飆突進”運動時期創作了劇作《強盜》(1781)、《斐愛斯柯在熱那亞的謀叛》(1783)、《陰謀與愛情》(1784)等,渴望自由,維護人的尊嚴,無情揭露封建專制制度的醜惡與黑暗。恩格斯稱《強盜》是“對於一個敢向全社會公開宣戰的胸襟豁達的青年的讚美”,是一部“暴君見了定要焚毀的書”。稱《陰謀與愛情》“主要價值就在於它是德國第一部有政治傾向的戲劇”。它們給已經平靜下來的狂飆突進運動掀起了新高潮。
1785年4月,席勒應克·克爾納等人之邀前往萊比錫小住。在那裏,他深深感到友情的溫暖,激發他寫成名詩《歡樂頌》。同年秋,席勒又隨他們遷居德累斯頓,寫成中篇小說《失去榮譽的犯罪者》和未完成的《視鬼者》,同時完成《唐·卡洛斯》。這時狂飆運動已經衰歇,進步的知識份子所憧憬的一場真正的反抗統治者的群衆運動,面對著當時“怯懦狹隘,軟弱無力,無任何開創能力”的小市民,感到沮喪絕望。《唐·卡洛斯》是席勒青年時代最後一部劇本,也是他的文藝創作從狂飆突進時期進入古典時期的一個過渡。
1787年7月,席勒應卡爾普夫人之邀前往魏瑪。經她的介紹,訪問了前輩詩人維蘭德和赫爾德。從1788至1795年,他研究了歷史和康得哲學,1788年,席勒完成《尼德蘭獨立史》,表現了精闢的史學見解和氣勢磅礴的格調。他同時鑽研古代文藝,閱讀荷馬史詩,翻譯歐裏庇得斯的劇本,寫成《希臘的神只》、《美的宗教》、《藝術家》等詩。1789年3月經歌德介紹到耶拿大學任歷史教授。他初次的講題是《什麽是和爲什麽研究世界史?》,受到大學生們熱烈歡迎。1792年,他的《三十年戰爭史》出版,是年,席勒和克洛卜施托克、華盛頓等同時獲法國國民會議頒發的榮譽公民狀。
這期間,他還寫出了《論悲劇藝術》(1792)、《論優美與莊嚴》(1793)、《關於人的審美教育的書簡》(1795)、《論崇高》(1795)、《論樸素和感傷的詩》(1795-1796)等美學論文。其中最重要的是《書簡》(1795)和《論樸素和感傷的詩》,在《書簡》裏,他主張通過美育即文藝使人類達到和諧亦即是沒有矛盾的境界。在《論素樸的與感傷的詩》裏,他認爲“詩人或者就是自然,或者追尋自然,前者成爲素樸的詩人,後者成爲感傷的詩人”。素樸詩人反映現實,感傷詩人表現理想;歌德屬於前者,他自己屬於後者。這篇論文較早地指出文藝的兩種不同創作方法,對歐洲文化和文藝的發展作了精闢概括的總結,被托馬斯·曼譽爲“德國文藝論文的高峰”。在席勒的論文裏,正和他的戲劇一樣,“也顯出了詩人的雙重性格,他一方面遁入所謂美的王國的假像領域,一方面卻對德國社會和階級情況作了最高度的現實主義的反映”。由於研究歷史,他清楚看到人民是推動歷史的力量,美的王國並沒有妨礙他在戲劇創作中指靠“那些在發展中的、有前途的、雖然當時還沒有統治權的階層”(梅林),而爲德國民族文學寫出不朽的現實主義的作品。
1793年9月,席勒到達路德維希堡探望父母,結識出版商科塔。他們商定出版文藝刊物《季節女神》,後又出版《文藝年鑒》。通過《季節女神》,席勒和威廉·洪堡的交誼日益密切。洪堡、克爾納和歌德成爲席勒一生中的三個好友。歌德對席勒函邀參加《季節女神》表示將“愉快而全心全意地合作”。他們在一次科學報告會之後相遇,訂爲深交。兩大詩人的結交給了德國民族文學巨大的貢獻。歌德已經衰憊的創作精力經席勒的激蕩而又旺盛起來,獲得了“第二次青春”;席勒得到歌德的幫助,從唯心主義的哲學探討中擺脫出來,面對現實。兩人的書信達千余封,歌德說這是“贈給德國,甚至是人類的一份厚禮”。席勒的敍事詩如《潛水者》、《手套》、《波呂克拉特的指環》、《去鐵匠鋪的路上》、《伊畢庫斯的鶴》以及後來的《人質》、《鬥龍記》等,都是對高尚德行的歌頌,格調優美,語言生動,成爲他在戲劇以外取得的最大文藝成就。
此後,席勒繼續戲劇創作,劇本《華倫斯坦》三部曲於1799年寫成(第1部《華倫斯坦的軍營》,第2部《皮柯洛米尼父子》,第3部《華倫斯坦之死》),這是席勒最大的一部歷史劇,取材於三十年戰爭史。劇本忠實地描寫客觀史實,控訴了戰爭的罪惡,表達了德國人民要求建立和平統一的國家的願望。
1801年,席勒完成一部描寫16世紀英吉利和蘇格蘭兩女王間矛盾衝突的劇本《瑪麗亞·斯圖亞特》以及描寫英法百年戰爭中法國女英雄貞德事迹的《奧爾良的姑娘》,《奧爾良的姑娘》被譽爲德國解放戰爭的前奏曲,對1813至1815年的解放戰爭起了積極作用。這年席勒還寫成名詩《一個新世紀的開始》。1802年11月,魏瑪公爵封贈席勒爲貴族。
1803年,席勒完成他的最後一部劇作《威廉·退爾》。它是席勒嘔心瀝血的一部作品。這部劇本於1804年3月在魏瑪和萊比錫演出時,受到群衆熱烈歡迎,被看成是一部有高度現實意義的愛國劇本,是喚起人民民族意識和反抗外侮的有力呼聲。德國1848年革命前後,各地劇院也都演出《威廉·退爾》。
1805年5月9日,席勒在重病中逝世。遺體于1827年遷葬魏瑪陵墓,後來歌德也安葬於此,稱爲“歌德席勒合陵”。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