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台灣應提高科技優勢 避免大陸黑洞效應
(//www.tvsmo.com)
【大紀元4月26日訊】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張佩珍在「國際社會變遷下的中國大陸政經改革」研討會中指出,在IT業快速成長之際,大陸的傳統勞力密集產業並未因此喪失競爭優勢;而且儘管目前全球科技產業走下坡,大陸的IT產業仍持續蓬勃發展。持續下去大陸高科技業的發展將大幅改變兩岸經貿關係的模式,使兩岸的經濟整合陷入亦敵亦友的痛苦局面。 台灣應該保持對大陸高科技業的優勢,否則將步上東南亞國家在傳統製造業遭遇大陸「黑洞效應」的困境。
據中時電子報四月二十六日報導,國內學者在昨天一場研討會中指出,大陸高科技產業快速躍升為主要製造者和消費者,已經改變兩岸的經貿關係,兩岸的整合將愈加密切。不過學者提醒,台灣應該保持對大陸高科技業的優勢,否則將步上東南亞國家在傳統製造業遭遇大陸「黑洞效應」的困境。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張佩珍在「國際社會變遷下的中國大陸政經改革」研討會中指出,大陸經濟改革在過去十年經歷兩次「大躍進」,第一次是在一九九七年金融危機前,成功地轉型為具有競爭力的勞力密集產業,並以後來居上姿態使東協各國喪失競爭優勢。緊接著在一九九七年後,大陸吸取台灣以高科技業安然度過金融危機的經驗,開始全力仿效竹科發展模式,四年下來,已經逐漸展現其IT產業的競爭力。
張佩珍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在IT業快速成長之際,大陸的傳統勞力密集產業並未因此喪失競爭優勢;而且儘管目前全球科技產業走下坡,大陸的IT產業仍持續蓬勃發展。她認為,持續下去大陸高科技業的發展將大幅改變兩岸經貿關係的模式,使兩岸的經濟整合陷入亦敵亦友的痛苦局面。
她指出,目前大陸有三分之一的留學生回國效力,逐漸縮小大陸和世界在科技上的差距,而那些留在美國者,則作為大陸和西方在科學上的中介角色,將西方科技繼續傳送到大陸。相對地,台灣科技人才卻越來越少進軍矽谷,儘管如此可促成台灣成科技中心或高品質居住環境,但可能因此失去全球視野。
至於台灣的因應之道,張佩珍認為,台灣無法防止大陸由目前第四大科技產業國變成第三大,而大陸也可能與最大科技國結合,取代台灣成為西方跨國公司的主要伙伴,有鑑於大陸對東協國家製造業的重大衝擊,為避免黑洞理論重現台灣,她建議,在大陸科技產業仍屬低層次之際,台灣應該視大陸的巨大市場為優勢,積極和想利用台灣為跳板的美國和日本企業結盟,進軍大陸市場。而這種結盟方式,也可以減輕台灣的政治風險。
張佩珍評估,大陸在幾年內即可完成這次科技「大躍進」,台灣應該還有三年的時間維持目前競爭優勢,而台灣在這段時間應該做的是:一、將科技製造中心轉型為高附加價值的管理中心,負責技術研發、財務管理、市場行銷和資訊流通;二、扮演系統整合的角色,以目前台灣廠商的潛力,足以整合不同產業的業者,並且成為知識密集的風險投資者;三、以台灣民主、國際化和社會開放的優勢,嘗試將台灣變成大陸電腦網路的研發中心。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