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做人──一個大學生的心路(四)
(//www.tvsmo.com)
【大紀元4月17日訊】我很喜歡看根据名著拍成的電影。三年級的時候,看了《悲慘世界》,受到了很大的啟迪。
冉阿讓,一個坐了十余年冤獄,服了十余年苦役的苦刑犯,對生活和社會充滿了仇視。在受到一位超凡的主教的點化而心靈發現之后,他希望通過善行來贖罪,希望人們能夠重新接受他。所以,當他成為那個小城的市長時,他可謂為了百姓嘔心瀝血。但善行終是沒有能涂掉“苦刑犯”的印記,社會沒有接受他,他從市長一夜之間變成了被追捕的逃犯!而這時,在他的靈魂中,善与愛已遠遠胜過了邪惡与仇恨成了他生命的全部意義,他的善行不再是為了贖罪而是遵從心靈的正義評判。但他再也不能為更多的平民的幸福操勞了。然而即便如此,他仍真正地,全心全意地、慈父般地愛過一個人,一個孤儿,把她從地獄般的黑暗、邪惡、無知与苦難中拯救出來,為了她的光明与幸福無私地傾注了余生。
我不是一個只能影響自己的人,從中學到大學,也讓我看到自己是個有影響力的人。因此,我也從來不認為我僅僅是為了自己而活著的。有些人天分很高,奮斗不息;而有些人樂于付出,寬容而愛人,我覺得自己更接近于后者。我并不是說自己具有多么崇高的美德。我是個普通人,恐怕不能為太多的人做些有益的事情,那么就從真正地去愛自己的几位朋友做起吧!為了他們的成功与幸福,真正地付出愛心,付出真誠,付出關怀与幫助!這真的是做人的本分啊!對于許多普通人來說,這就夠了。
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我們當不懈于從身邊,從小事做起。為更多的人謀幸福恐怕算是足夠崇高的理想吧,但在我听來也是足夠空洞了。這也許就是理想与現實之間的距离太遠之故吧。每個人都會有理想,共產主義也好,成名成家也好,冉阿讓的贖罪也好,當口號喊的也好,潛意識中的也好,沒有它就無所謂“千里之行”,而有了“千里之行”,那便是要“始于足下”了。年輕人尤其如此,因為這道理好說卻不那么容易做。人這种東西總是十分樂于想象著“無限風光在險峰”,卻不愿去多想那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攀登的山路,或許那地方本還沒有路。
校長在談及大學四年時曾風趣地說:“一二年級應理想一點,三四年級則要現實一點,而浪漫應貫穿始終,這樣就把理想主義、現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完美地結合起來了。”我想,對于年輕人來說,浪漫也許并非最緊要,把扎扎實實的作風貫穿在這四年的始終似乎要更好些。因為如果沒有這點,無論你是在理想上浪漫,還是在現實中浪漫,都是比較危險的,也許會一事無成。
回首我的大學,學習也好,當干部也好,參加組織各种活動也好,我都崇尚一點──實干!說真的,我的目標呀,打算呀,計划呀真是夠多的,而實現它們的唯一道路就是扎扎實實地去做!盡管二者之間不一定成正比,卻絕對是因果關系!俗話不是講嗎,“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而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更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