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 中國的脊梁——推薦《脊梁——中國三代自由知識份子評傳》
(//www.tvsmo.com)
【大紀元3月30日訊】感謝傅國湧、樊百華等合作寫成了這本《脊梁–中國三代自由知識份子評傳》(香港開放雜誌出版社,2001年12月)。這本評傳勾畫出當代中國自由知識份子的群體形象,概括了當代中國自由主義思潮的理念脈絡,它本身就是對自由中國的一項貢獻。
“六四”之後,中國知識界發生大分化。在“避席畏談文字獄,著書都爲稻粱謀”的低迷氣氛中,一批自由知識份子不甘屈服,挺身而出,勇敢地扛起自由主義大旗,書寫下九十年代最光輝的篇章。固然,在表面上衆聲喧嘩的當今中國,他們的聲音並不是最響亮的,但無疑是最重要的。我們簡直無法想象,如果沒有他們的聲音,外人、後人將怎樣看待中國的知識界,怎樣看待今天的中國。正象書名揭示的那樣,他們是知識界的脊梁,是中國的脊梁。
《脊梁》一書收有三十篇文章,介紹了現今活躍於大陸知識界的老中青三代自由知識份子共四十余人,其中有胡績偉、吳祖光、許良英、李慎之、林牧、何家棟、吳敬璉、茅于軾、鮑彤、錢理群、徐友漁、蕭雪慧、林賢治、秦暉、何清漣、朱學勤、謝泳、崔衛平、江棋生、劉軍甯、胡石根、餘世存、余傑、江緒林、摩羅、李永剛等。雖然免不了有遺珠之憾,但畢竟向讀者展示出一幅廣闊的畫面。如果你想概略地瞭解今日中國知識界和當代中國的自由主義,《脊梁》是一本很好的向導。
《脊梁》的寫法很別致,幾位作者採取筆談的形式,各抒己見,你一段,我一段,講這些知識份子的生平經歷,思想觀點,還講到彼此交往的感性印象,有敍述有評論,角度富於變化,文字活潑流暢,從中不但能對被評介的人物獲得多方面的瞭解,也能呈現出作者不同的個性。事實上,《脊梁》一書的幾位作者(除開傅國湧、樊百華外,還有王天成、湯致平、狄沙、楊海、劉軍和劉鶴守)本身就屬於評傳所描寫的自由知識份子群體。因此,由他們來寫這樣一本書就帶有如數家珍的親切和實在。
著名思想史家余英時教授爲《脊梁》一書寫序。他強調,自由這一名詞雖然是從西方移植過來的,但自由作爲人的精神要求在中國同樣源遠流長。余英時尖銳地批判了中國的老左派和新左派,指出兩者殊途同歸,都是服務於共產黨一黨專政。林牧則在自己寫的序裏講到了老中青三代自由知識份子的特點,指出,老一代自由知識份子具有堅毅的人格力量,不過在思想轉機的同時還有必要進一步知識更新;中青年一代自由知識份子正處於思想、學術和能力的鼎盛時期,其中,偏重理論的需要加強實踐,偏重行動的需要加強學術功底。
《脊梁》一書評介的四十幾位大陸自由知識份子,如作者所說,“限於生活在中國大陸,在知識界活躍著,並對重大問題發言的自由知識份子”。那些在八十年代非常活躍而在六四之後相對沈寂的自由知識份子,那些流亡海外的自由知識份子沒有包括在內。從著述的角度看,這種限定自然有其必要性與合理性;不過,倘若作者能進一步對九十年代與八十年代的承繼關係以及國內與海外的互動關係也加以適當的論述,那就更好了。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