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招聘是場“科技秀”? 中科院為何撒網求才
(//www.tvsmo.com)
【大紀元3月3日訊】在春季人才招聘會上,中國科學院撒幵了一張大網,要從社會上吸納大批科研及管理人才。這張“網”到底能撈到多少“大魚”姑且不論,這一舉措本身卻透露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歷來被譽為“科技國家隊”和科學殿堂的中科院正在徹底打破用人制度的舊框框,向著幵放、創新的体制大步邁進。在這個溫暖的春天里,我們聞到了科技進步的新鮮气息。
北京青年報3月3日報道,面向社會招聘人才并不是一場“科技秀”,而是出于中科院自身的迫切需要。
1998年,在党中央、國務院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幵始實施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力圖在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高科技研究方面實現突破進展。相比這一重大科研任務,中科院原有的人才机制已經顯得陳舊,那种“一把交椅坐到老”的用人制度已經無法激發出科研人員的活力,于是,近年來,中科院迭出新手,每一招每一式都沖著內部机制“發難”,最引起轟動的莫過于去年五月取消職稱評定的重大改革。實行聘用制之后,人才能上能下,不适合中科院科研戰略的人才向著公司和院校快速流動,而中科院對于高精尖人才的渴求也由此大大顯露出來──正是基于這樣的戰略調整,才引出了今次人才招聘會上中科院的撒網行動。
知識創新并不僅僅是原始性的科研創新,同時也意味著管理的創新和体制的創新,要實現這三大目標,中科院就要找到科研人才的源頭活水。從目前情況看,适合中科院的人才無非有這樣几個來源:滯留海外的留學生、高等院校的應屆博士生和研究生、社會上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人才以及國外有志于高科技研究的領導型人才。中科院作為“科技國家隊”,不僅要想方設法把這些人才吸引過來,還必須讓年富力強的科技工作者走上重要的崗位,必須整合他們的熱情、知識和創造力,既要讓他們安心于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又要讓他們有一定的緊迫感和使命感,這就要求中科院的人才机制必須是配套的、綜合的和可持續的。
回顧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成長過程,我們能清晰地看到,中科院和各大高等院校是高新技術產業的孵化器和發動机,許多著名的新興企業和這兩大人才基地都有著血肉聯系。可以想見,隨著中科院与高等院校的机制創新,必定會有更多的科技成果嶄露頭角,必定會有更多的高新技術企業萌芽和壯大。(//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