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美食天地

10种易患癌症的人

(//www.tvsmo.com)

【大紀元3月23日訊】癌症似惡魔,人人都可能受其侵害,但醫學研究證明,下列人群受害的可能性更大,應及早防范。

  

  (一)常喝很熱的濃茶者

  

  經常飲用高溫(80攝氏度以上)濃茶水,不但易燙傷食道,形成食道慢性潰瘍,茶中的鞣質由于在損傷部位沉積,更易刺激受傷食道上皮細胞,促使慢性潰瘍經久不愈,導致癌變。

  

  (二)經常熬夜者

  

  癌細胞是在正常細胞裂變過程中發生突變而形成的。夜間是細胞發生裂變最旺盛的時期,如果夜晚睡眠不足、人體抗病能力降低,就很難控制細胞發生變异而形成癌細胞。熬夜者為提神常吸煙喝咖啡,也易使更多的致癌物侵入人體。

  

  (三)憋大小便的人

  

  患膀胱癌的風險与尿液滯留的時間成正比。尿液中含有一种致癌物質能侵犯膀胱肌肉纖維,使其癌變。大便中有害物更多,硫化氫、糞臭素和其他致癌物,若經常刺激腸粘膜,也會導致癌變。

  

  (四)過敏體質者

  

  美國科學家調查了近4万人,凡是有哮喘和對某些藥物或化學試劑過敏的人,比無過敏者更易發生癌症。如有過敏史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机率比正常人就高30%;有過敏史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机率比正常人高41%。

  

  (五)膽固醇過于低者

  

  美國一些專家認為,血清膽固醇過低的,其結腸癌發生率較高,血清膽固醇低于19毫克/1000毫升的人,其患結腸癌的危險性比正常人高3倍以上。膽固醇低雖不是致癌的直接原因,但是癌症易潛伏的結果。

  

  (六)偏吃肉食者

  

  美國哈佛大學專家發現,每天以豬、牛、羊等畜肉為主食的人,患腸癌的比例比那些每月只吃几次少量肉食者高2.5倍;患胰腺癌的危險性也隨食入肉量的增加而增加。

  

  (七)癌症病人的子女

  

  現代遺傳學研究認為,人類癌症的發生約85%以上与環境因素有關,有些人對某些癌症有一定易感性。癌症病人的后代患癌的風險高出一般人群。如胃癌病人的子女遭受癌症之害的机會,超過其他人的4倍;母親患乳腺癌,其女儿“重蹈覆轍”的机率也高于健康者;家庭中如果父母有患結腸癌的,其子女往往會有半數患結腸癌;据日本學者對肺癌遺傳因素調查發現,患鱗狀細胞癌的有家族史的占38%;患肺小細胞癌的占58.3%。

  

  (八)夫妻一方患癌的

  

  資料表明,夫妻雙方同時或先后患癌的現象,有逐漸增多的趨勢,稱為“夫妻癌”。專家認為,相同的不良生活方式為其禍根。

  

  (九)高血壓患者

  

  高血壓雖不能直接導致癌症,但是兩病的發生有著共同的机理,如肥胖、嗜酒、吸煙、吃鹽過多,既能使血壓升高,也能誘發癌症。所以積極防治高血壓也能降低患癌風險。

  

  (十)維生素缺乏者

  

  瑞士專家認為,體內保護性維生素少的人,易受癌症侵犯;維生素A缺乏者,罹患肺癌的危險增加3倍;胡蘿卜素缺乏者,罹患胃癌的危險增加3.5倍,食道癌、腎上腺癌的危險性增加2倍;在維生素E不足的人群中、唇癌、口腔癌、皮膚癌、宮頸癌、胃癌、腸癌、肺癌的發生率都高。

(千龍新聞网)(//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步行紀念我們所愛的人 (3/22/2002)    
  • 含致癌代糖13食品回收 (3/20/2002)    
  • 得了“癌症”的中國——什么都不相信 (3/18/2002)    
  • 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可以降低肺癌發病率 (3/14/2002)    
  • 專家稱吸煙和14種癌症有關 (3/14/2002)    
  • 【紀元特稿】史東:有些美國長大的華人實在太Naïve! (3/10/2002)    
  • 華人腌肉原料 可減少致癌物 (3/9/2002)    
  • 參加抗癌計劃 (3/7/2002)    
  • 从中国“金融癌症”看党国资本主义的弊病 (3/5/2002)    
  • 大蒜吃出健康 (3/1/2002)    
  • 小麥就“喝”這樣污水長大 得癌症的人是越來越多 (2/27/2002)    
  • 治癌新理念:“哄”癌細胞“入睡” (2/21/2002)    
  • 台北榮總成立腫瘤專科照護病房 (2/20/2002)    
  • 錢讓我丟失了親情与尊嚴 (2/8/2002)    
  • 多圖:英國女王伊麗莎白50年前的絕代芳容 (2/8/2002)    
  • 美國“步行大俠”將作告別“絕走”跨万里長城 (2/6/2002)    
  • 鋪爪夢魘 美鱈角居民寢食難安 (2/3/2002)    
  • 傳与華納不和升級 張惠妹拒領”MTV亞洲大獎” (2/2/2002)    
  • 貧血藥被運動員用作興奮劑 目前無法檢測 (1/3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