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3月16日訊】連云港藤花落地區存在著一處中國第一座內外域結构的史前城址。
揚子晚報 2000年6月20日消息,藤花落遺址位于連云港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中云鄉西諸朝村南,北云台山之間的沖擊平原上,該城址分外城、內城兩部分:外城平面呈圓角長方形,總面積約15万平方米,內城位于外城內南部;城址平面呈圓角方形,面積約40000多平方米,城內眾多房址中有一座“回”字形大房址,面積約110平方米。此外,城內還發現有供排水用的水溝、道路、石埠碼頭、水稻稻田和儿童尸骸等遺跡200多處,動植物標本、玉器等共計1200余件。
另据新華网報道,龍山時代距今已5500至4000年之久,該時代城址并不鮮見,從70年代開始,我國已陸續發現龍山時代城址50多處。但這些城址大多只發現了城牆和城濠,城內遺跡保留很少。這是因為選擇作為城址的地點一般地理位置較好,隨著時代的推移,后繼的文明痕跡替代了前期文化,原貌大多遭到破坏。与其他城址相比,藤花落古城因為自然原因或人為原因而過早地廢棄了,所以城內的龍山時代景觀保存較好。
主持發掘工作的考古領隊林留根說,這次發掘不僅确定了藤花落古城具有內外兩重城垣的框架結构,并對城址內部的平面布局作了初步揭示。發現了三處夯土台基、台基之上的大型回廊式建筑,城內有明顯等級差异的居址以及城內的主要道路系統。
藤花落古城外城由城牆、城壕、城門等組成。內城由城垣、城外道路、城門和哨所等組成。在內城以內發現了35座房址,分長方形單間房、雙間房、排房、回字形房和圓形房等多种形狀。此外還發現水溝、水坑、水田等与稻作農業生產有關的遺跡。考古工作者在城內發現了碳化稻米數百粒,其中一粒茶色稻谷,從外形上來看与現代栽培稻已極為相似。大量發現碳化稻米在龍山文化中尚屬首次。這說明在當時已經有了發達的稻作農業。根据稻粒是在城內發現的,有專家推測,為了抵御自然災害及戰亂,當時的人們除了在城外种糧食,城內也可能存在生產區。
林留根說,該城址的發掘回答了中國起源的許多問題,也留下了許多待解之謎。
待解之謎一:藤花落城址的廢棄之謎。一种推測是自然原因毀滅說,根据外城牆上發現有洪水沖擊痕跡,許多專家認為,該城位于南云台山和中云台山之間的沖積平原,海侵,即海水倒灌導致了藤花落的滅亡。但地層發掘情況證明,洪水沖擊層并沒有越過外城牆的頂部,證明藤花落古城在當時就有防洪功能,并不一定是洪水滅亡了藤花落。
有人認為,城牆內栽埋了大量的粗木樁,多達數以万計,再加上建造房屋和日常生活等需要,大面積的森林砍伐,造成了當地的環境惡化,加上人口膨脹,致使正常的自然与社會的協調關系遭到致命的毀坏,從而導致藤花落滅亡。
這是自然加社會原因毀滅說。
待解之謎二:藤花落處于龍山文化南部邊緣,但在該城內卻發現了位于中原的河南龍山文化的陶器,其中有王油坊文化類型的陶器。這些陶器是如何到這里來的?兩种不同文化是如何融合相處的?根据王油坊文化比藤花落文化時代較晚,有學者推測,河南王油坊文化的部落集團通過戰爭侵入到東海一帶,占領了藤花落,這又构成了藤花落的社會原因毀滅說。
待解之謎三:藤花落的墓葬區在哪里?根据發掘,在城內沒有發現墓葬區,這說明當時城址的居住功能已經強化,城內由活人与死人共處變為專供活人居住。但城外的墓葬區究竟在哪里?目前仍在探索之中。
待解之謎四:城內的平面布局之謎。一般城址中百姓住在外城,但在藤花落的外城沒有住房的遺址。所以有可能百姓与貴族同住在內城,以房屋所在地勢的高低和房屋結构的不同來區分身份地位的不同。在城內,除了在2號台基上發現有在宗教活動中起重要作用的回廊式建筑外,城內的廣場、道路、水溝、生活區、作坊區的布局的分布規律仍需通過考古發掘和分期研究作最終判定。(//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