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專欄】林保華: 香港二二八﹐禍胎董建華

林保華

標籤:

(//www.tvsmo.com)
【大紀元3月14日訊】在沒有人願意和敢於同董建華連任特首爭鋒的情況下﹐董建華自動連任。根據規定﹐特首候選人必須有由北京設計的八百名選舉委員中至少一百人的提名﹐才有參選資格﹔提名從二月十五日開始﹐二月二十八日結束。董建華在二月十九日遞上參選表格時﹐就已經有七百○六人參加提名﹐後來還有人陸續參與﹐最後董得到七百一十四人的提名﹐支持率高達九成。提名者這樣多﹐顯然是一種政治上的表態﹐討好董建華﹐也避免得罪北京。然而如此一來就等於是記名投票﹐沒有參與提名的“一小撮”人成了暴露在光天化日下的“反董”人士。也因為“反董”人士不到一百名﹐因此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被提名同董建華競爭的可能。這就是中共所謂的“民主選舉”。

董建華在“二二八”自動當選實在不是一個好意頭。長期以來﹐“二二八”是台灣悲情的象徵。要向台灣垂範“一國兩制”的香港﹐居然選擇這麼一個日子來作為董建華當選的節日﹐說明有關人太缺乏政治智慧。

為了配合這場鬧劇﹐董建華挖空心思營造氣氛﹐利用媒體塑造他的親民形象﹐拒絕市民要他參加公開論壇的要求﹐避免被公開質詢而大出洋相﹔北京更一再表態支持董建華而願意在經濟上要給香港好處﹐擬成立中港自由貿易區和考慮允許大陸資金到香港炒股票﹔而最重要的一環是為董建華多年來執政的失敗尋找替死鬼﹐他們是作為“港英餘孽”的香港公務員﹐去年年初炒掉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就是前奏。

但是經濟數字始終抹不掉董建華這個禍胎的無能。統計處公佈的數字﹐去年十一月到今年一月的失業率是百分之六點七﹐創香港歷史新高﹐較上一個月激增○點六個百分點﹐比台灣﹑日本﹑南韓﹑新加坡和中國官方數字的失業率高。董建華和財政司司長梁錦松都被迫承認失業問題還會繼續惡化。

而政府的財政赤字也日益嚴重。這是結構性赤字﹐主要是因為大陸統一香港後﹐兩地的進一步融合﹐造成稅收﹑投資和賣地收入減少﹐通貨緊縮的情況長期得不到改善﹐而政府支出卻未能減少。

二月下旬﹐政府檢討公共政策財務小組公佈他們歷經兩年的研究結果說﹐小組發現香港財政已經亮起警號,今年財赤就有六百六十億元,在未來二十年每年會錄得超過五百億赤字,財政儲備到二○○八至○九年度就會完全花光。

消息引起香港震動﹐但是學者質疑港府的動機﹐認為數字很誇張﹐如同前兩年為了請求北京釋法推翻終審庭對出生在大陸香港人子女申請居港權的判決﹐故意誇大可能申請居港人數﹐嚇唬市民來接受北京對香港司法獨立的干預。而這次是為公務員減薪和增設消費稅造輿論。當局更加不時拋料揭露一些公務員隊伍中的懶散和浪費等情況來配合﹐造成市民對公務員的不滿﹐以便支持對公務員裁員和減薪。而借裁減公務員可以推行董建華的“部長制”﹐從公務員隊伍外﹐特別是親北京的商界組成自己的班底。然而如果香港“回歸”十年後就花光英國人留下豐厚的財政儲備﹐這“苦肉計”也太過分了﹐因為“一國兩制”還有什麼優越性可言呢﹖

三月六日港府提出財政報告﹐這是“愛國學生”出身而在去年從商界轉任的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的第一個財政報告﹐主要解決財政問題﹐裁減公務員和削減他們的工資是主要方式。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一百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前在香港政府各部門﹐包括警察部門任職的公務人員均可留用﹐其年資予以保留﹐薪金﹑津貼﹑福利待遇和服務條件不低於原來的標準。”所以估計減薪的幅度應該不會大於百分之四點七五﹐以保證他們的工資不會低於九七年“回歸”之前﹐避免有違反基本法和“今不如昔”之感。為了增加政府收入﹐還要開增“陸路離境稅”﹐也就是香港人從陸路離開香港到中國大陸都要繳稅。港府本來應該鼓勵和方便中港交流﹐現在窮到要加以“阻礙”而可知其困境。

由於董建華突出了“商人治港”的色彩﹐政府還違反過去傳統加強了協助商家干預經濟角色﹐從而得到商界和親北京與計畫經濟色彩學者的讚揚﹐但是<亞洲華爾街日報>卻發表社論稱之為“香港最黑暗的一天”。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章天亮:慈悲與懲罰
【人物真相】楊慧妍:中共金融爆雷的犧牲品?
馮睎乾:彭定康仗義執言
【名家專欄】摧毀共產主義從各州開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