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距小康社會仍有漫漫長路要走

標籤:

【大紀元12月22日訊】(中央社記者焦興華特稿)中共十六大信誓旦旦要朝二0二0年建設成全面小康社會目標邁進,但綜觀目前中國大陸每人平均國民生產總值僅八百多美元,距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每人平均國民生產總值必須要超過三千美元,以及嚴重的貧富差距、惡化的失業下崗問題,顯然知易行難,距建設小康社會仍有一大段漫漫長路要走。

 自中國大陸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十六大政治報告中宣稱要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後,不但中共官員個個琅琅上口,新上任的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更立即呼應,於日前召開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研擬明年的經濟指標﹑經濟政策及措施。

據瞭解,中共研究部門在工作會議提出了高﹑中﹑低三個建議方案。高方案是較為積極的方案﹐明年GDP增長百分之八點五。中方案是相對穩健的方案﹐明年GDP增長百分之八。低方案是相對保守的方案﹐即明年GDP增長百分之七點五。最後胡錦濤保守地採取了比較溫和的中方案。

  中共改革開放以來,在居民收入普遍提高的同時,衡量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也日漸擴大,到二000年基尼系數為零點四一七,不僅超過了零點四的國際警戒線,也超過了高收入國家九十年代零點三三八的平均水準。

  中國大陸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自一九八八年以來,總體上呈現在波動中擴大的趨勢。據粗略測算,若按可支配收入計算,二000年城鄉差距約為三比一,若只考慮貨幣收入,差距擴大為四比一,若考慮城市居民的各種福利性補貼,差距更嚴重。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局長朱之鑫坦承,目前中國大陸的基尼系數在未來一段時期內還將繼續擴大,「窮者愈窮,富者愈富」現象勢必持續惡化。

  大陸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從歷史因素看,目前尚未從根本上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狀態,地區經濟發展差距也沒有改善;從政策因素看,城市優先、東部沿海優先發展的社會經濟政策,加大了城鄉和地區差距;從體制改革情況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根本沒有形成。

此外,中國大陸要達到全面小康社會標準,幾乎仍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並非僅靠經濟成長率一蹴即至。小康社會除了物質生活水準要有所提高之外,精神生活所享受的「人民當家」的民主權利,以及生活環境品質都必須大幅改善,而目前中國大陸這些方面卻極度缺乏。

 現階段的中國大陸仍是一個發展不均衡的社會,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發展水準差距大。西部十二個省市區,面積佔全中國大陸的百分之七十一,而國內生產總值卻只佔百分之十八。到二000年,還有近三千萬人沒有完全解決溫飽問題,城鎮也有近兩千萬人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僅求解決溫飽問題,豈敢奢望小康生活。

在中國大陸各大城市和縣城之間的差距更大,到二000年底,全大陸兩千零七十三個縣中,未達溫飽線的佔百分之二十二點八,居溫飽線和小康線之間的佔百分之六十三點二,居小康線和比較富裕線之間只有百分之十三點七,達到比較富裕線的只佔百分之零點三。

貧富差距問題在中國大陸成為隨時可能引爆的地雷,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大陸銀行體系總計八千九百四十億美元存款中的百分之八十,集中在百分之二十的有錢人身上,貧富不均的情況正威脅社會的穩定性。

這幾年中國大陸陷入貧困的民眾有增無減,近年來隨著國企改革步伐加快,企業採取買斷工齡政策,按服務年限一次性補償,造成數百萬工人一夜之間陷入貧困。來自被國有企業解雇的職工以及農村多餘勞動力,已經積壓至少有一億人的顯性及隱性失業人口。

中國大陸知名學者、北京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曾經在北京「戰略與管理」雙月刊,發表嚴重的警告:中國大陸經濟繁榮背後隱藏著嚴重社會危機,處理不好便會導致社會失控。文章裡列舉許多資料及統計數字,說明民間不滿的怨恨在增長,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民眾對下崗失業的不滿。

貧富差距及龐大的失業人口,一直是大陸社會問題的隱憂,據瞭解,江澤民今年九月在北京召開全國再就業工作會議時即發出警訊認為,擴大就業及促進再就業,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財政再困難,也要拿錢出來支持就業。顯示江澤民感受到問題的嚴重性,對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構成威脅。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大陸的高經濟成長率不可能永遠持續保持下去,龐大的失業人口一旦無法快速消化掉,失業巨浪及民怨終將吞噬掉中國大陸建設小康社會的夢囈。(//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大陸需要「新土地革命」
為江澤民大唱贊歌的造神運動可休矣
中共十六大官熱民冷分組討論發言多為一言堂
中國“三農”問題解決不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