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醫山夜話】淺論「醫德」

李德孚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0日訊】對於一個醫生來說,重視醫德修養,尊重職業道德,忠於職守,竭誠為病人診治應該是有一個道德標準的。醫者一身系著病人的安危,切忌粗心大意,敷衍塞責。探脈診舌,問起始原因病因,憂患飲食之節,起居之度,或傷於毒,應盡察細毫,切不可花言巧語地口頭應付,或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攻其一關,不顧其它,往往會導致舊病未除,新病復起的不良後果。

掌握患者的心理特點和情志,比治療外感疾病要困難的多,如不察視仔細,問題問得巧妙,就得不到正確回答,有時很難把握真正病因,從而無法進行治療。

歷代名家都認為醫學是仁術,對病者要關心、體貼,做到竭誠盡智,全力救治。孫思邈主張不分貧富貴賤,一視同仁。他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不分親疏貴賤,把所有的病人都當做自己的至親好友看待。當醫生的應摒棄一切私心雜念,不問年齡老少、容貌美醜、聰明愚蠢、屬何民族、性格特點,都要精誠診治。

治病亦不分生熟親疏,即使是有宿怨舊恨的人家,也絕不拒絕診治。在此,有一個小故事為例:

元代朱震亨主動去貧病之家診治,尤其照顧“困厄無告”的病人。相反,對於那些頤指氣使,盛氣凌人的豪貴,不僅不予逢迎,而且藐視。有一次“權貴人以微疾來招,危坐中庭,列三品儀衛左右。先生脈已,不言而出。乎下人追問之。先生曰:“三月後當為鬼,猶有驕氣耶?”

治病貴速,一發千鈞,凡病家有請,就不顧艱險疲勞,立即出診。孫思邈對於求治的患者,總是有求必應,做到了“勿避艱險,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

元代朱震亨更是不憚路途遠近,有請必往。“四方以疾迎候者無虛日,先生無不即往。雖雨雪載途,亦不為止。他說,“病者度刻如歲,而欲自逸耶?”病人熬過一刻勝於一年,痛苦不堪,我怎能圖自己的安逸呢?病家求藥,不求其償,不要報酬;其困厄無告者,不待其招,窮困病苦的人,只當奉送。

故歷代醫家擇徒授藝,都要挑選心誠意專的人。即使是名醫的子孫,也不一定都能克紹萁裘,繼承家學。

明代著名兒科醫學家萬全,共有十個兒子,沒有一個能繼承父業的。清代名醫葉天士在臨死之前,曾諄諄告誡他的兒子說:“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讀書萬卷,而後可以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鉺為刀刃也。吾死,子孫慎勿輕言醫。”(《清史稿.葉桂傳》)這段話是值得令人深思的。

(正見網)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唐朝貞觀元年,李世民當上皇帝,為了醫治疾病,開始設置學校,“醫生”之稱起於此時,是指學習醫學的人。“醫生”與“學生”義同。
  • 張劭、范式二年之約,張劭殺雞炊黍,范式依約前來;陳重、雷義被舉薦做官,二人互相禮讓,都被徵召為官。
  •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為了紀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了凌煙閣,陳列由閻本立所畫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並經常前往懷舊,房玄齡、杜如晦亦位列其中。
  • 《三字經》裡說:「夏傳子,家天下。」從大禹把王位傳給兒子開始,中國一直延續著父傳子的王位世襲制度。但是有一個朝代,皇帝竟然把帝位傳給親弟弟,這是什麼原因呢?
  • 陶淵明喜愛玩賞菊花,林逋喜歡觀看梅花。
  • 作為名臣,張養浩是元朝三俊之一;作為文學家,他更是元曲作家中的泰斗。今人對張養浩的了解,大概就是從那首《山坡羊·潼關懷古》開始的。
  • 朱熹宏揚了正統儒學,蘇軾是位奇特的人才。
  • 資深中醫師趙豐宇非常欣賞坤德中醫養生軒遵循中醫傳統療法,將針、灸、藥草、拔罐、刮痧等古法,融入適合現代人生活習慣與步調的治療中。(shutterstock)
    在過往幾千年中,隨著朝代更迭,人們漸漸背離了對天地、神佛的正信,在世風日下的社會中,人心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敗壞。瘟疫若在某一個特定時間集中爆發,一般就是這個朝代到了覆滅之時。比如明朝,就是在各類瘟疫的密集爆發中,加速走向終結的。
  • 自孟子道出「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千古名言,其剛正、博大的氣魄深受歷代文人仰慕。他們甚至化用這句話為名取字,時時激勵自己,其中最知名者有唐代的孟浩然,還有元代的一位名臣兼文學大家——張養浩。
  • 李綱雖是一位文官,卻像一道堅固的長城,守衛北宋都城開封,連金兵都是他的手下敗將!李綱一生堅持抗金,如果說皇帝堅持重用他,可怕的「靖康之恥」也許就不會發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