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12月18日訊】
梁思成為北京舊城呼籲
對梁思成先生的迫害,是于光遠,何祚庥聯合的大手筆。梁思成,梁啟超之子,(1901年~1972年),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梁思成教授19l5年~1923年就學于北京清華學校,1924年赴美留學入康乃爾大學,不久轉學人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1927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碩士,1927、1928年在哈佛大學美術研究院學習。1928年回國,到瀋陽東北大學創辦了建築系,擔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1946年擔任中國營造學社研究員、法式部主任。l94l年還擔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員。1946年為清華大學創辦了建築系,擔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在這期間,還曾于1946年ll月、1947年6月,應美國耶魯大學之聘為訪問教授。l947年1月~1947年6月,作為中國代表擔任聯合國大廈設計委員會顧問。1948年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榮譽博士學位。解放後,于1952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三屆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及民盟中央常委等職。歷任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土建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學部委員、中國建築科學院建築歷史理論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全國科學普及協會北京分會副會長等職。
梁思成教授長期從事建築教育事業,對建築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學術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30年代起,對我國古代建築進行了系統的調查研究,他生前寫的許多有關中國古代建築的專著和論文,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文匯報>曾發表一篇著名的文章<第十二座雕像>記述的就是北京舊城被毀前後梁思成奔走呼籲的過程及被批鬥的過程,以下是摘錄:梁思成後來這樣回憶說:“建國之初,北京市一位領導曾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對我說:‘毛主席說,將來從這裏望過去,要看到處處都是煙囪﹗’這使我大吃一驚。這難道不正是我們所要避免的嗎?‘處處都是煙囪’的城市將是什麼樣子?那情景實在太可怕了……”
在北京《新建設》中,梁思成為北京城墻做了他最後的徒勞辯護﹐但是爭辯很快就結束了。
對梁思成建築學的批判
有一天,梁先生從城內開完會回到清華園,談到了北京市負責人的話:“誰要是再反對拆城墻,是黨員就開除他的黨籍!”從此,反對的意見,美好的建議,都沈默了。這一次,是科學和理性的敗退。于是,對梁思成的批判開始了。于光遠(50年代曾任中宣部理論教育處副處長)先生回憶說:“對梁思成的批判,上面是彭真負責管,我做具體事。我按彭真的意見,在頤和園的暢觀堂組織人寫批判文章,不久30多篇批判文章就寫出來了。彭真拿到這批文章後,並沒有讓發表,而是交給梁思成看。彭真說,梁思成原來認為自己是這方面的權威,沒有人能批評他。一下看到這麼多篇文章批評他,覺得自己錯了。彭真對他說,如果你不放棄你的意見,我們就一篇一篇地發表這些批判文章。梁思成這時就承認自己有不對的地方。其實我想也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這些文章若都公開發表了,他當然也受不了。 ”
結果梁思成不阻擋天安門的改建,大批判的文章一篇也沒有發表,只有何祚庥自己送到《學習》雜志的一篇漏網了。我記得這是唯一發表出來的批判梁的文章(何祚庥時任中宣部衛生處幹士)。讓我們再看看何祚庥<論梁思成對建築問題的若干錯誤見解>中的幾個標題吧:“梁思成顛倒了建築學中‘適用、經濟、和在可能條件下講求美觀’的原則”“梁思成所提倡的‘民族形式’實際上就是復古主義的主張”“所謂建築上的‘文法’、‘辭彙’論乃是一種形式主義的理論”“梁思成的錯誤思想根源–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梁思成的建築理論是直接違反總路線的錯誤理論”。(此時,何祚庥不知何時成了建築學家。)于光遠尚且擔心梁思成是否受得了﹐何祚庥卻迫不及待地將他的批判文章發表了。
梁思成之死
梁思成的第二位夫人林洙回憶:“一天我下班回來,發現一箱林先生(指梁思成的第一位夫人林徽因–作者注)生前與思成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的花圈紋飾草圖,被扯得亂七八糟,還踏上很多腳印。我正準備整理,思成說,算了吧!于是讓我把這些圖抱到院子裏去,他點燃火柴默默地把它們燒了。最後的一張他拿在手中凝視了良久,還是扔進了火堆。結婚幾年,我沒有見過他哭,但是這時,在火光中我看到了他眼中的淚花。”很快,梁思成先生便像沉默且沉重的墓碑一樣倒下了。
有意者不仿翻一下歷史,認識一下何祚庥到底是何許人也,都寫了一些什麼樣的文章,不要被他披在身上的院士之類的外衣所蒙蔽。在人類的歷史上,這種人只是要被拋棄的跳梁小丑。(全文完﹐略有刪改)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