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神仙故事:陶弘景

劉新宇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81
【字號】    
   標籤: tags:

(//www.tvsmo.com)
【大紀元11月14日訊】
陶弘景,字通明,道號真白先生,是吳地荊州牧陶濬的七世孫,丹陽人。他的母親剛懷上他,就夢見一條青龍在她的懷中,同時有兩個神仙從天而降,手裡拿著香爐。他母親睡醒後對旁邊的人說懷的一定是個男孩,但不會是凡人,恐怕還是等於沒有後代。孩子生下以後,果然和平常人不同,自小就特別聰明,長大後博學多聞,因為讀了《神仙傳》而萌生了乘龍駕雲的志向。先生十七歲時,和江□、褚炫、劉俊,並稱為南朝宋國的“升明四友”。

陶弘景一開始在齊地做官,給幾位王侯當過侍讀。二十多歲時,開始服食仙藥,後來在興世觀的觀主孫先生門下學習道經,研究道學的奧秘,達到了洞察人間一切大小事物的程度。後來陶弘景上表請求辭去官職,皇帝很惋惜,給了他很多的賞賜准許了他的請求。陶弘景辭官返鄉,臨上路時,三公大臣們在征虜亭為他送行,宴會很豐盛,都說南朝宋、齊以來,從沒見君主給臣下這樣的賞賜禮遇。

陶弘景進入茅山修道,又得到了楊主、許邁的真經。於是他登上山峰與人世隔絕,自稱“華陽穩居”,寫信著書也用“華陽隱居”為代。到南朝宋明帝時,朝裡的人們共同商量打算迎他到蔣山,陶弘景再三辭謝才算作罷。從此他更加深居簡出,收斂了自己一切外在的神採,專門修煉心性。他修道的一份誠心始終寄託給天上的神靈,上天的神人果然也很讚賞他的堅定志向,真可謂人神相互通達感應了。陶弘景身高七尺八寸,性格謙遜豁達,心如明鏡般清淨,任何事情一眼都能看透。他羨慕敬佩張良的為人,認為張良放達飄逸,看破凡俗,頗有雲中神仙的氣度。他對道術的精通全靠心領神會,不是靠常人的學識所能達到的。對於地理、曆法、算學等門類的學問也不只停留在論述上,而是聯繫實際使之能夠應用。他撰寫的有關道學研究和修道秘訣的著作共有二百多卷。

到了永元(南朝齊東昏侯年號)三年時,更加潛心修煉。後來樑武帝謀取皇位後,和大臣們商討定國號的事,一直沒有統一的意見。陶弘景就按照各種卦書推算,建議國號定為“樑”,說這個國號上應天運,一定能使國家昌盛。他又為樑武帝卜算出登基的日子,也十分吉利靈驗。樑武帝即位後,派使臣進山,向陶弘景宣讀了感謝他輔佐的聖旨。樑武帝早就和陶弘景有交往,從即位以後,更是有事必然報知,一同商議國家大事。他早就得到了煉制仙丹的秘方,認為仙丹一定可以煉成,但苦於一時找不到煉丹的金、石等藥料,樑武帝就供給他需要的藥料。樑武帝有一次寫了一封親筆信請他入朝作官,陶弘景就畫了兩條牛,一條散放在水間自由自在,另一條戴著黃金籠頭被人用繩子牽著,用棍子趕著走。樑武帝看後笑道:“這個人真是什麼都能幹的好人才,但他硬要學烏龜縮頭縮腦,誰也沒法子讓他出山做官。”

陶弘景曾作過一首詩說:“夷甫任散誕,平叔坐談空。不信昭陽殿,化作單於宮。”這是他在告誠當時的官宦大夫們都愛空談,不注重富國強兵,後來河南王侯景叛變,攻破建康把樑武帝圍困在台城最後餓死,這場“侯景之亂”,就驗證了那首詩中的預言。陶弘景在樑武帝(中)大同二年(丙辰年)三月十二日癸醜去世,當時八十一歲,死時臉上顏色像活著一樣,四肢柔軟沒有僵硬能屈能伸,室內的香氣好幾天不散。三月十四日,在雷平山給他建了衣冠塚。

陶弘景弟子中得道的有王遠之、陸逸衝、桓清遠等人,都繼承了陶先生的高尚的道德節操。唐代天寶元年,唐玄宗追賜他為金紫光祿大夫和太子太保,樑郡陵王肖綸為他的墓碑撰寫了墓誌銘。
(資料來源: 《太平廣記》)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陶弘景用“岭上多白云”回答了梁武帝“山中何所有”的問題,那梁武帝很長一段時間再不提請這位陶隱出山輔政的事。那皇帝不想使這高臥于白云岭上的華陽隱士感覺到是朝廷在勉強他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況且有些事情也是絲毫勉強不得的。但是梁武帝并不死心,心中暗暗地說:“好你個牛鼻子陶弘景,這一次我請不動你啊,會有法子慢慢將你牽出山來的!”所以茅山道中,驛卒仍然不斷。
  • 人間包括飲食在內大小事件都是有預先安排的,但這種安排也不是絕對的,也是可以變動的,既有定數也有變數。
  • 望兒山也稱百望山,此山為太行山脈至華北平原最東端,主峰的海拔雖僅有210米但視野極為開闊,對北京城周邊的景致可一覽無遺。此地樹林茂盛、環境清幽,到了秋季可見遍山楓紅,如詩如畫的美景令人為之心曠神怡。關於此山的文字紀載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長安夜話》,其內容說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猶見其峰,故曰『百望』」。
  • 北宋哲宗紹聖年間(西元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有個僧人遊歷浙江天台山,在山上迷路了,最後他走進了越州新昌縣(今浙江新昌縣)的沃焦山上。他發覺前面有一座大佛寺,寺裡寂靜無人聲。
  • 清代紀曉嵐的四叔,名叫紀栗甫。一天,到外地去探望朋友。走在半路上的時候,看到一個人騎馬飛馳而來,突然被路邊的柳樹枝條掛倒,撲通一聲,從馬背上跌到地下。當時路上有好些人,走過去一看:那個人已經好像氣絕了。
  • 人做善事時,不求回報,但善報之理卻往往真實不爽!
  • 這兩個恣意揮霍人生的徽州商人,沉迷青樓,幸好遇到的是有情有義的青樓女子,終於迷途知返,在困境中找到生機。他們記取人生教訓,把發跡的「一文錢」的經驗傳承後代,使得家族生意興旺了二百餘年。安逸的順境是失敗的溫床,嚴酷的逆境才是成功的搖籃,這人生的道理在這兩個徽州商人身上得到了印證。
  • 古往今來,對古聖先賢都是非常恭敬的。我們無論學習哪一門正教,心中都要常懷誠敬,不可褻瀆。
  • 人間萬事,真是都有安排。不管在人這兒看,多麼不可能的事,只要是上天注定的就一定會實現。劉若虛的族人算出他當不了官,後來接他赴任的人都到了,表面上看起來他真要當官了,預言落空了,結果最後他在當官的前一天卻去世了,預言真的成真了。
  • 熊某妻子無罪過,熊某卻與她離婚,因此神明將他所有科名、官職一律削盡,官至參謀長為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