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楊振寧:本世紀最蓬勃的領域仍是生命科學

(//www.tvsmo.com)

【大紀元11月12日訊】前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表示,未來大學研究生要朝那個方向發展攸關未來學術上的成就,但方向的選擇則靠著日積月累的觀察和體會,二十一世紀的前半段生命科學仍是最蓬勃發展的領域。

據中央社11月12日報導,楊振寧今天下午在台灣大學第二學生活動中心參加「二十一世紀之大學教育」座談會,與會者包括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曾志朗、台大校長陳維昭、清華大學校長徐遐生、前清華大學校長沈君山等人。



圖片出處:中央社

沈君山在席間曾提及,二十年前在美國華盛頓參加楊振寧的六十大壽生日,當時楊振寧認為未來二十一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如今證明他的見解是對的。楊振寧在會後接受採訪時再度表示,二十一世紀的前半段仍以生命科學為最蓬勃發展的科學。

楊振寧表示,他這一生和大學的關係長達六十年,他不了解台灣的大學教育,所以很難討論。但是從國際變化來看,他從一九三八年唸大學,不管是教學或研究型大學,型態都和今天的大學不同,主要是全球科技的快速變化,世界變了樣,跟著影響大學教育的型態。

楊振寧指出,二十世紀科技發展太快速,因此大學的研究生所要面對的問題也跟著不一樣。以物理界為例,六十年前的前景非常簡單,畢業之後自然走進基本物理的領域。但今天前景變得複雜,而且物理的型態演變為應用為主,且極有前途者都在應用領域,研究生可以選擇的機會大增,可說是既是機會又是困難。

另外這麼多年他看了無數的研究生,往往研究生畢業時很聰明,二十年後卻成就懸殊,主要因素就是彼此研究方向的差異,如果畢業後所研究領域是未來五至十年發展的主流,當然愈走愈亮麗。如果研究領域走向強弩之末就麻煩了,所以最重要就是走對方向。

楊振寧強調,研究生可以自己控制的事,就是把「天線」放遠一些,意即前景有些什麼樣的發展,國際趨勢如何,都要靠著逐月在領域內探討,才會摸索出未來前景發展為何。楊振寧比較東西方教育哲學的不同,美國的中學和大學生的研究比較不專精,但涉獵領域很廣,從廣義面來看,了解的事會比亞洲學生廣,較佔便宜;但亞洲傳統教育哲學是紮紮實實的研讀,不會分散到別的領域,雖然兩者各有好壞,但除了接受本位教育之外,要多吸收一些別的方向的事,可能對往後要研究的路造成決定性的影響。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