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11月10日訊】
農歷九月九日,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中國古代以“六”為陰數,“九”為陽數,九月九日正好是兩個陽數相重,所以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早在戰國時期屈原的《遠游》詩中就有反映,“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而《离騷》中的“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露秋菊之落英”,則反映了當時的餐菊習俗。重陽節在漢代就有了丰富的民俗活動,劉歆《西京雜記》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陽,士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三國時曹丕《与鐘繇九日送菊書》中說:“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始于東漢。据南朝· 梁· 吳均《續齊諧記· 重陽登高》載:“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以代矣。’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于此。”東漢年間,這個故事傳開,從此,每逢農歷九月初九,插茱萸和登高飲菊花酒,便成了歷代相傳的風俗。
据西漢時的《長安志》記載,京城長安城外專門筑了一個高台,每逢重九,帽子上插著茱萸的人們紛紛登上高台游玩觀景,非常熱鬧。到了三國、晉代以后,登高之風更為盛行、登高活動更為普遍,歷代詩人留下了許多“重陽詩”、“登高詩”。詩人李白寫道:“九日天气晴,登高無秋云,造化辟山岳,了然楚漢分。”王維詩云:“獨在异鄉為异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牧在《九日齊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江涵秋影雁初飛,与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這些登高詩極為后世所稱誦。
U◎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