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國歷法﹕天干地支

史珂 李明一
font print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www.tvsmo.com)
【大紀元10月8日訊】

中國歷法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365.2419天) 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与回歸年的天數相符,設置閏月。据記載,公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采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歷和陽歷。

中國歷法用天干、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干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干”,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干,乙、丁、己、辛、癸為陰干。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天干與地支,按奇對奇偶對偶的規律一一配對﹐陽干對陽支,陰干對陰支﹐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癸亥,共六十個組合,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循環。又稱“60花甲子”。它与現代歷法相比的顯著特點是連續不斷,沒有時間原點,上記千年歷史,下望無限未來。

這二十二個字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与規律性。它顯示了大自然運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 与“陽”的作用結果﹐充分體現了陰陽五行的思想, 蘊含著自然循環運化的規律。中國現代學者雖然還不相信用天干地支算命(推八字),但是已經發現它可以預測江河水量的變化。

天干地支的精髓是10、12、60為周期,而60年周期是普遍的現象,包括江河水量變化和雨量多少等等。以長江洪水為例,從1827年以來的17次洪水,分別是1827、1849、1860、1870、1887、1905 、1909、1917、1931、1935、1945 、1954、 1969、1980、 1991、 1996、1998。

1887-1827= 60
1909-1849= 60
1931-1870= 61
1945-1887= 58
1969-1909= 60
1991-1935= 61

1870年,1931年和1991年相隔60、61,三次都是全流域性的。而1935年和1996年相隔61年,兩次都是區域性的。而黃河的水量10年一個小變化,60年一個大變化。

為什么江河水量變化周期与天干地支周期如此接近呢?為什么我們的祖先能創造出蘊含深刻奧秘的歷法呢?為什么是60年這個周期而不是其它呢?中國古老的歷法─天干地支蘊涵的奧秘讓現代的科學家稱奇与不解。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中國歷法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365.2419天) 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与回歸年的天數相符,設置閏月。据記載,公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采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歷和陽歷。
  • 二十四節气是以太陽歷為基礎,根据視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從黃經0起,每15為一節,每月一個“中气”和一個“節气”,全年分十二個“中气”和十二個“節气”,以后合稱為節气。
  • 芒种是二十四節气中的第九個節气。芒种是反映物候的節令。“芒”就是指一些有芒作物,如大麥、小麥開始成熟,將要收割,“种”就是种子的意思,或表明晚谷、黍、稷等作物播种最忙的季節。有人把“芒种”解釋為“忙种”意思也是相通的。每年6月5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75時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五月節,謂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麥、小麥等到有芒作物种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春爭日,夏爭時”,這“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种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芒种以后,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即將進入梅雨期。
  • 夏至是二十四節气中的第十個節气。至,是極的意思,是日形長到終極的意思。這一天(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天气開始炎熱。每年6月21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90(夏至)時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五月中,夏,假也,至,極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極也。”就是万物生長茂盛,開始成熟。《漢學堂經解》所集崔靈恩《三禮義宗》:“夏至為中者,至有三義,一以明陽气之至極,二以明陰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謂之至。”意思是:夏至之日陽气至極陰气始生。夏至這天太陽的高度最長,陽光几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長,黑夜最短;過了夏至日,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南移動,白天開始一天比一天縮短。
  • 小暑是二十四個節气中的第十一個節气。太陽黃經為105度。“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是反映夏天暑熱程度的節气,表示天气已經很熱,但不到最熱的時候,故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气猶小也。”古籍《群芳譜》中也說:“暑气至此尚未極也。”這時,暑气上升气候炎熱,但還沒熱到極點。
  • 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是最熱的時期。“大暑”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气猶大也。”這時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 立秋是二十四節气中的第十三個節气。是秋季開始的節气。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气)以后,秋后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東漢崔 《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颼颼;夜立秋,熱到頭。”
  • 處暑是二十四節气中的第十四個節气。每年8月23日或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50度時為處暑。明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七月中,處,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 “處暑”表示炎熱的暑天要結束了。
  • 白露是二十四節气中的第十五個節气。每年9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
  • 秋分是二十四節气中的第十六個節气。是二十四節气中最重要的八個節气(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之一。 這八個節气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每年9月23日或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為秋分。中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月令七十二侯解集》上曰:“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太陽在這時到達黃徑180度,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二是按中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