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www.tvsmo.com)
琴之沿革
琴,相傳為公元前二十九世紀時伏羲氏所創製,又稱〝瑤琴〞,後來為分別胡琴、揚琴等樂器,就加上〝古〞字,稱為〝古琴〞,初創時僅五條絃,其散音(指空絃定音)為宮、商、角、徵、羽(Do、Re、 Mi、Sol、La)五聲。到周代雅樂,增為七絃,故古琴又稱〝七絃琴〞。
琴的形式及構造
在彈絃樂器中,古琴的構造比較複雜,由於幾千年的傳統,它的各部分都有著古色古香的名字,如下:
<琴的本體>是一整塊長型木板,相傳由精選面陽(日光照射之一邊)的「桐」為面,背陽的「梓」為底,合成共鳴箱。表面成拱形,琴首一端成方形,並開有穿弦孔,琴尾一端成橢圓形,兩旁各有月牙形缺口。底板上開有兩個大小不同的長方形出音孔。
<音梁>是一根位於面板背部(共鳴箱內的面板頂部)的長條木,用以調整琴音,音梁用板面的材料製作。
<弦軸>即轉軫,有圓形的和瓜稜形的,是用木旋成的中空(為穿弦用)體,琴弦由絲絨繩繫住,栓線於弦軸上。
<琴弦>多用絲弦,共有七弦,一弦最粗,依次漸細,一至四弦用纏弦(弦線外邊纏有細絲)。
<岳山>鑲嵌於面板首部,中間開有七個穿弦孔,琴弦從中穿過,架於岳山上。
<琴鰴>在面板上鑲嵌十三個用螺鈿做的小圓點,名叫〝鰴〞,用以標記琴的音位。鰴的順序是從琴首一端數起,靠岳山近的是一鰴,中間較大的是七鰴,近琴尾的是十三鰴,鰴位是依據琴面的長度分成若干等份來排定的。
琴的特質
傳統的說法,一支好琴要具備〝九德〞,即〝奇、古、透、靜、潤、圓、清、勻、芳〞。但九德具備的琴很少,一般具有靜、透、圓、潤、清、勻就算很好的古琴了。
古琴的音域很廣,共有四個八度另一個音。
但古琴的音量很小,而在運用不同的彈奏手法下,也可以發揮很多藝術表現。琴適宜獨奏,亦可為伴奏,尤其與蕭合奏效果更佳。
琴的彈奏技巧
琴以右手大、食、中、無名四指向內或向外彈奏,右手姿勢放鬆手指下垂於琴面。琴的出音可分為散音、泛音與按音。散音即空弦之音、音色嘹亮、渾厚而莊嚴。泛音即在彈弦同時將左手輕觸弦上某點,一觸即起:在高音區之泛音輕清脆亮,在中音區之泛音明亮鏗鏘。按音即左手先按弦所彈得之音:在低音區中渾厚有力;中音區中宏實寬闊;
高音區中尖脆纖細,而按音中左手變化所產生的各種滑音,更可表達許多不同的韻味。
資料來源:中國音樂鑑賞專輯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