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鶯歌陶博館展出碗盤特展
(//www.tvsmo.com)
【大紀元10月24日訊】 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今天起推出「常民之美–鶯歌的碗盤展」,以古早廚房飯桌之場景,帶民眾回味台灣早期碗盤的製作技術與裝飾技法,認識鶯歌碗窯的故事。
據中央社10月24日報導,每天生活中三餐必備的碗盤,看來是再尋常不過的生活器皿,但是在習以為常的圖案、線條、造型裡,卻蘊含著每一個時代的故事,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今天起推出「常民之美-鶯歌的碗盤展」,帶您認識鶯歌碗窯的故事,一起回遺留在阿嬤舊家的碗盤、聽聽她們的故事,洽詢電話(○二)八六七二七二七。
陶博館館長吳進風表示,台灣光復後由於與日本及大陸的往來中斷,一向依賴進口的民生陶瓷用品碗盤市臨短缺,原本生產缸、斗、甕的鶯歌傳統窯場,引進北投師傅及四角窯的技術,鶯歌的碗窯發展開啟榮景。
鶯歌由於鐵路交通的優勢,無論是市場通路、或燃料的取得都相當便利,當時造就了鶯歌中山路及鐵路沿有上百家碗窯的榮景。
吳進風表示,鶯歌碗盤彩繪早期主要以「青花」彩主,由於青花料發色穩定、加工容易、使用方便的優點,自古以來便備受民間窯業的喜愛,以青花料繪製花卉、竹葉及幾何線條等是最常見的裝飾紋樣。
青花之後所出現的「粉紅彩」(俗稱胭脂紅),常被視為鶯歌產品的代表。粉紅彩之後,在碗盤上展現其他色以及除了花卉之外的主題。例如圖案中,蝦象徵科第之意,牡丹花、鳳凰鳥象徵一品富貴,鴛鴦與荷徵百年好合。
在繪畫及裝飾紋樣上,常見的山水風景、魚鳥飛禽、祥紋瑞獸都相繼表現於碗盤,象徵農業社會,大家對期待及以和為貴的純樸生活。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