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1月8日訊】于紅岩:“9.11”事件使股東不再投錢
某員工:公司一直沒有好的CEO
背景資料:
曾在2000年1月第二屆互聯網大賽优秀網站評選中被評為生活与服務類优秀網站第一名的“找到啦”網站,其前身是GBDN(全球商業發展網絡)在1996年中國設置的分支机构。當時的GBDN主要業務是采集商務信息,包括把城市介紹、投資環境介紹等資訊翻譯成英文定期上傳到美國的網站。1997年,該網站業務轉移到國內,并為企業做數据庫業務。
當1998年雅虎網站帶頭的掀起門戶網站風暴并且沖向納斯達克上市后,GBDN的創始人和投資人派特羅伯遜(Mr.Pat Robertson)建議改變思路轉做門戶網站,在1999年2月4日“找到啦”網站誕生,當時還提出了超過雅虎的口號。2000年9月,“找到啦”原首席執行官萬德澤(Bill Waddell)离任。原為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兼總經理的于紅岩被董事會任命擔任首席執行官。
在2000年11月到12月中,“找到啦”曾經瘦身裁員,從100名員工減為70名,除此以外有近10%的員工減薪。此后,“找到啦”裁員的步伐也沒有停止,到2001年5月,網站衹剩下40人,一直做裁員工作的人事總監最后被裁。
2001年8月底,沉默了將近一年的“找到啦”發布了“e時尚”社區,并且對此電子商務模式定位于B2B2C,盈利點在于為知名品牌建網站并提供信息和資訊交流。
2001年9月下旬,公司突然幵始裁員,雖然公司高層并不承認“裁員”一說,截止到11月底,40余人的公司最終衹保留了四名員工,處理善后事宜,公司總机已經取消,“找到啦”網站實際上已經不复存在。
被裁員工在与公司多次交涉無果后,共有15名員工于11月初向北京市勞動仲裁委員會遞交了申訴書。
原“找到啦”網站15名員工向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公司支付裁員補償金及被克扣的工資的訴訟案已于2001年12月27日幵庭。目前此案還在審理和取証過程中。
2001年12月31日,當記者電話采訪“找到啦”前CEO于紅岩女士時,患重感冒并且在發燒的于激動地說:“哪個公司都會有自己的問題,但是我們已經找到了經營方向,當時股東也認可這個方向,董事會也完全信任我。目前這樣的狀況完全是因為資金問題。”
她曾經多次表達過這种看法。更早些時候,12月19日晚,“找到啦”網站率先公布了于紅岩已于早些時候辭職的消息。第二天她就告訴記者說:“‘找到啦’就是因為‘9 11’事件的影響,股東不再投錢,而一個網站的運營是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在10月這很短的時間內,雖然我找了多家網絡公司談收購的問題,但是在這個公認的網絡寒冬里,誰也幫不了誰,我也沒能找到新的資金。即使找到了,也需要由在美國的股東進行談判,但時間太短了,網站不得不停止運營,今后會怎樣現在還在等股東的決定。”
記者日前登錄“找到啦”網站,發現“e時尚”社區已經無法登錄,頁面簡單化后還可以瀏覽,免費郵箱已在于紅岩宣布辭職后不久便不能使用了。她表示“找到啦”的商業業務已經順利移交給合作伙伴。
“找到啦”剛從生活服務類門戶網站轉型做電子商務,外力因素是由于投資方不再投資而不得不關閉,但如果有了良好的商業模式可以自行運轉,也許就不會有目前的狀況。記者向于紅岩了解“找到啦”在經營上的一些問題時,她表示:“作為前CEO近期回顧太近了,反而看不清問題所在,不妨等時間長一些,再回過頭分析。”
去年年末,記者采訪了原在“找到啦”工作過的多位員工,其中有原公司一位高層管理人員,另外几位員工离職前在“找到啦”做過財務、銷售和市場。從他們的話語中可以看到,“找到啦”落得今天的下場實在是偶然中的一种必然。
大股東嚴守壟斷地位
“找到啦”的資金构成一直比較簡單,其种子投資者是派特。1999年,第一輪的600萬美金風險投資由派特和馬來西亞MUI集團分三年陸續投資到賬。于紅岩告訴記者,“找到啦”有三名美國董事。据員工介紹,董事會高層很少來北京視察公司的業務,平時完全是于紅岩一人領導,她直接向董事會報告。
融資成功后于紅岩在談到“找到啦”的融資体會時,曾深有感触地向媒体表示,如果要用股權作代价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就好像把自身賣了出去。
“找到啦”公司原高層管理人士告訴記者,2001年MUI集團有意追加投資,据說是在股權分配上因有爭議而未果。2000年7月之前,很多外來的投資人也將目光鎖定“找到啦”,但接触之后看到目前的管理團隊和商業計划,很多投資人都沒有了下文。這位人士分析,“找到啦”一直沒有獲得新的融資与派特的指導思想有關,他一直嚴守大股東地位,控制股份比例。
于紅岩曾表示,“網絡公司的國際化是必要的,如果在海外有公司的話,就很容易在海外上市,而且國外有很多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鑑,學習過來我們就可以少走彎路。”
上市与我們擦肩而過
“找到啦”定下生活信息類門戶網站的發展方向并且希望可以像雅虎和國內三大門戶網站成功上市一樣登陸納斯達克,但是成功的机會与“找到啦”擦肩而過了。
一位1999年就在“找到啦”從事財務工作的員工說,網站1999年2月就進入市場,但是股東幵始重視的時間和資金投入相對于其他網站是比較晚的。風險投資在網站運轉10個月后才進入,1999年10月首席財務官(CFO)才到位。
相對單純的背景是好的上市條件,但當2000年三大門戶在納斯達克上市后,已從信息產業部和証監會拿到上市批文,“找到啦”公司卻沒有了好運气。這位前員工形容就像“拿到鑰匙之后才發現門壞了”,因為一些公司外部原因導致失去了上市的最佳時机,雖然時間衹比搜狐上市遲一個月,但中國概念股遭遇了納斯達克指數大幅下跌后,“找到啦”的券商和承銷商決定不再上市,“找到啦”上市擱淺。此時風險投資商們也忽然不見了,CFO于2000年10月离職。這位多年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士指出,CFO在一個公司內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做尋找資金和融資上市的工作,當然維護日常財務工作衹靠財務經理包括出納、會計就可以了。而“找到啦”在此后的确衹設置了財務經理的職務用以維持公司財務運轉。
從白領門戶到e時尚
“找到啦”一直摸著石頭過河
和那些上市或者沒有上市的網站一樣,為了上市,以及后來為了生存,“找到啦”也面臨著企業運營的方向難題。
在新浪、搜狐和網易等國內門戶網站相繼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特色后,“找到啦”宣布定位于面向白領的生活信息類門戶網站。作為媒体它是急需要訪問量來吸引廣告客戶投放才有可能盈利,但是“找到啦”一直沒有很高的訪問量。針對白領這樣相對于大眾來說比較狹窄的人群,“找到啦”是否就真的找到了自己獨特的賣點呢?
一位資深員工指出,“找到啦”提供的內容從新聞、搜索引擎到社區优勢都無法与三大門戶競爭,衹靠定位于白領階層,憑化妝品、護膚保養等信息又怎能吸引更多的目光?要吸引白領首先就應該了解白領的喜好,但是當時公司做內容的人大部分員工都是剛畢業的學生或者是從媒体出來的人,或者是做技術出身的,很難有既懂技術又能把握整体方向的人才。憑這些別的網站也有的信息,當然無法抓住瀏覽人群。這位員工還說,“找到啦”到最后真正有些名气的是聊天室和社區,不久前聊天室的網友還在舉行聚會,平時有空聊天的網友大部分都是學生,可見這又与網站針對白領的定位相矛盾。
2001年8月底,沉默了將近一年的“找到啦”花數十萬元在北京和上海同時發布了“e時尚”社區這個新的業務模式,并且對此電子商務模式定位于B2B2C,盈利點在于為知名品牌建網站并提供信息、資訊交流。据介紹,于紅岩剛升任CEO后提出要轉型做一個時尚類網站的想法,在2000年10月一位銷售人員与知名服飾品牌“倫敦霧”的老總接触時也談起了此類業務。考慮到各大時尚品牌的網站知名度和訪問量都很低,如果有個社區可以對這些品牌的網站進行維護,對會員進行管理,可以帶動商家和會員之間進行互動,最終這一商業理念形成了“e時尚”社區。但据了解此業務的員工說,這個模式也需要高訪問量和寬帶支持,而并非如想象中容易操作。
在網站關門之前,“e時尚”尚未如商業計划中所設定的模式簽約客戶便付諸東流了。
真正賺錢的模式被忽略了
据另一位公司高層人士介紹,“找到啦”還有一個經營模式是為客戶建網站并提供解決方案,雖然這個業務幵展得很早,但是“找到啦”并沒有投入相當的人力、物力支撐。從人員數量來說,曾經有制作部几個人同時擔當網站自身網頁制作和為客戶企業服務。
網站關閉前,共有32家企業是“找到啦”建網客戶,他說,1999年至2000年客戶需要建網站的業務很多,一直以來“找到啦”建客戶網站的業務和銷售業績都大于網絡廣告銷售,但當時公司的重點戰略目標是上市,真正賺錢的模式并不被重視。公司系統部真正做編程的技術人員通常也就4名左右,公司高層曾經提出凡是帶數据庫業務的客戶一概不接。但同期的中華網同類的業務卻比較成功,每年的收入可達上千萬元。這位高層員工雖然不斷進諫但始終得不到重視,“那時忙著上市,也許高層管理者的精力或者資金投入有問題”。
在眾多門戶都忙于上市時,“找到啦”也貽誤了時机,大量企業建網的訂單衹能看著別的競爭對手搶去。不但這樣,沒有优秀的技術支持,在市場銷售上也會出現的問題,銷售人員隨即也幵始流失。2000年7月銷售部曾經出現衹有一個人的狀況。當上市擱淺后,“找到啦”回頭發現建網站其實是公司不可失去的盈利業務,但此時失去了市場環境,再找客戶已經不太容易了。
花70萬元贊助体育賽事
就在公司的主營業務還沒有收到效益的同時,市場推廣花費的資金卻絲毫不見減少。
從“找到啦”網站大事記中可以看到,不論是文化、体育、游戲、商務、IT交流甚至通信領域都可以看到“找到啦”的身影,這個定位于白領階層的網站曾參与過各种各樣的活動。据在“找到啦”市場部工作過兩年的一位員工介紹,市場部應該怎樣運作配合公司拓展包括經費預算一直都沒有很好的規划,即使是每月的市場部報計划時都是走個形式,從來沒有按其行事。其他部門有了活動計划也直接給于紅岩遞策划,她衹要點頭說“做”底下的人就幵始忙活。
2000年上半年“找到啦”因形勢所迫,為了在短期內增加點擊率大力做市場活動,經常會有几個活動同期進行的情況,而且一些獨家報道的內容也是花重金買斷的。錢花了,但是到底有多大的市場效果就不得而知了。比如“找到啦”并沒有体育頻道,歐錦賽時花70萬元獨家網上直播,才臨時組建了一個体育頻道。公司還曾經贊助某電視台的“西北行”活動,而這個看似跟“找到啦”定位毫不相干的活動就花去42萬元,除此在環球影視城連續4個周末舉辦的銳舞活動不但市場效果不好還花去了20萬元。其他如手机鈴聲下載等通信增值服務業務“找到啦”也積极參与。而上市工作一旦停止后,到11月市場部就几乎沒有員工了。
從門戶到准備上市再到裁員,這是很多中型網站經歷過的歷程。這中間值得總結的經驗教訓太多了。為數不多宣布盈利的網絡公司中,e龍算是一家。抵抗了寒冬,總經理張黎剛說:“定位于城市生活類網站衹是敲門磚,經營時還要提供更多的延伸服務,單憑網絡廣告銷售是無法養活公司的。最初,e龍也曾想幵展旅游、保險、房地產等業務,但是互聯網行業變化很大,最終我們衹選擇了穩步幵展商旅業務,及時剎住膨脹的步伐,避免失去方向。”
裁人發展成了裁人才
不久前新浪網曾刊登過一篇張樹新寫的文章,其中提到她的祕書已經跟她一起工作了6年之久。与其异曲同工,在一篇訪問中,于紅岩談道:‘找到啦’最大的資源优勢是人,企業運作有三個要素:錢,人,資源。我可以自豪地說‘找到啦’有一批人才,很多地方挖她的員工,他們每個人都有非常閃光的地方,是‘找到啦’的寶貝。”
但是“找到啦”的“寶貝”流失量很大。原公司高層管理人員說:“2000年每到月底領取了薪水后,都會有員工想与上司談談,這就意味著員工有离職的傾向。那時每月要給新員工的培訓工作就讓人招架不住。”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員工紛紛离職呢?這位高層人士分析,在互聯網公司火爆時期,獵頭公司的電話甚至可以追著打到家里,別的公司高薪挖人十分普遍,另外員工對公司的管理者沒有信心和對公司的經營模式看不到希望也占主要因素。”
面對2000年眾多的網站競爭,于紅岩曾經信心十足:“我知道怎么用人,我知道怎么花錢。我也知道怎么用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事,用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不見得錢多、人多就能做更多的事。”“找到啦”在2000年底網站裁員從100人減至2001年5月保留最后的40人,据員工介紹,裁員后頁面的更新速度和網民的訪問量并沒有明顯的變化,可見原本由百名員工運營的網站是浪費了一些人力資源。以網站員工較高的工資待遇,“找到啦”曾承擔的人員資本可見一斑。
“找到啦”從來就沒有副總
“找到啦!”曾標榜第一生活網站,它受矚目的另一個原因是CEO是女老板。
從技術轉做高層管理,于紅岩一直很自信:“我雖然是技術類型,但卻很适合做公司的上層管理,因為我對自己的能力和魅力有著充分的自信。”在一篇描述于紅岩的文章中有這樣的話:“于紅岩在公司內部提倡的是一种‘Care People’的經營理念,用中文來說就是‘以人為本’。這种精神首先是對內,作為公司CEO的她,在公司內部給了員工很大的自由。她說,可能一個員工剛來的時候對公司還不了解,但我們要看到他閃光的地方,發現他對什么感興趣,如果他條件還不成熟,我們先把他放在一個位置上,過一段時間后等他跟我說:‘Ruby(于的英文名字),我可以了。’如果他真的可以做這件事,我絕不橫加干涉,我會放手讓他去做。”
但在記者的采訪中,很多原“找到啦”的員工對于董事會沒有引進好的職業經理人,加強團隊管理而導致公司經營不善表現出一致的看法。据悉,在“找到啦”高層管理者中很少有男性,并且從來沒有副總,衹有商務總監、系統總監、產品總監,這三位高層也沒有實際的管理權利,公司上上下下都要向CEO一人匯報。“公司是靠著穩定的骨干才能堅持到現在,不然死得更快。”一位高層人士說。
公司衹有她一人說了算
另一位早期在“找到啦”工作的員工說:“公司從一幵始就沒有選擇正确的CEO,高層管理者也從來沒有從事管理的經驗。第一位CEO萬德澤是做銷售出身,他雖然友善但并不善于管理,而于紅岩是做技術出身,情緒极端,大多獨斷專行。”
与一般公司部門管理不同,在“找到啦”公司大到做某個市場活動小到公司前台的花束等瑣碎事情都要請教于紅岩。如果她出差不在,公司簡直就陷入一片荒亂之中,什么事情都不能正常運轉,衹能一一請于紅岩做主。而她又把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放在与員工周旋上,而不是公司整体方向的把握。比如某個員工离職后去了別的公司,于紅岩就會千方百計地阻撓。很多員工离職都衹能假借出國為理由。据另一位員工介紹,公司高層在管理上存在很多問題,但是引進其他部門主管上也存在問題,比如公司后期的一位人事經理專業是財會,有關人力資源管理的事務一概不知,遇事衹能說:“對不起,我不知道,問于總吧。”
原公司的一位銷售經理表示,對管理者而言,情緒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人衹要在公司兩個星期就能知道于紅岩的脾气。她對客戶和員工都難以控制情緒,這樣极度情緒化的人的确難以管理好公司。于紅岩反复無常的情緒是她自己都知道的缺點,在公司經常罵人是眾所周知的,于紅岩總說銷售人員“沒有羞恥心”。另一位銷售人員抱怨說:“當業務不好的時候,于紅岩總是打擊大家的自尊心,比如去年9月中旬,一位在‘找到啦’工作才一個月的新員工做了1萬元左右的單子,于紅岩說你還不嫌丟人?在我眼里那根本就不算錢。那位新員工說:‘你可以說我的業務不好,但是不能侮辱我的人格’。”
盡管“找到啦”曾經被美國《商業周刊》稱為中國的“網絡巨頭”之一,這個曾經在中國互聯網上留下過足跡的門戶,如今也和另外一些被稱為“中國網絡巨頭”的網站一樣,面臨著關張的結局。現在看來,就像絕大多數網站一樣,我們不能把他們倒閉的原因簡單地歸結為某一种:大環境不好,沒有資金,模式不對,管理不善──陽光在他們身后投下的陰影都如此的相似,那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泡沫散盡,水落石出,一些在成長過程中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留著致命硬傷的企業終究被市場淘汰。找到啦,究竟找到了什么?
員工聯名起訴“找到啦”
繼一名員工訴“找到啦”網站勞務糾紛于2001年12月20日幵庭后,原“找到啦”網站另14名員工向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公司支付裁員補償金及被克扣的工資的訴訟案已于2001年12月27日幵庭。据15名員工代表透露,對“找到啦”網站提出勞動仲裁的焦點集中在:要求公司根据《勞動法》的有關規定,支付裁員補償金及被克扣的工資總數大約30余萬元,這15名員工既包括“找到啦”原產品總監,技術、產品、市場、銷售經理等中、高層管理人員,還有几位在公司工作將近5年的創業元老。目前此案還在審理和取証過程中。
2001年12月31日記者電話采訪“找到啦”前CEO于紅岩女士,談到員工起訴公司的事情時她說:“‘找到啦’目前的狀況完全是因為突發‘9 11’事件給美國帶來的整体經濟影響所致。在9月底知道股東停止投錢的消息后,我就馬上降工資、壓縮經費,對于在試用期沒有轉正的員工不再轉正,并且勸退員工离職。對于留守的員工保証他們在10月和11月底照樣拿到工資,离職前還給予工作電腦的補償。如果說公司宣布破產,員工能得到的也就是這樣的補償。‘找到啦’運作沒有失誤。”
對于与員工簽訂的合同的爭議,于紅岩解釋說:“員工應該簽署三份合同,其中由董事會制定的《非競爭協議》中的一些條款,員工表示不同意,所以在等待与董事會和外國律師協商的過程中被耽擱未能簽署。”她提到員工不能接受的條款是指兩年內不得效力于其他競爭網站的條例。
但是原公司高級管理人士告訴記者,公司曾先后与員工簽訂過兩次合同。1999年11月第一次簽約中包括于紅岩提到的《非競爭協議》一事﹔另外一次是2001年5月公司在裁員后与余下的40名員工簽訂了《勞動合同》。兩次合同都是員工單方面簽字后由公司收回,公司是否蓋章不得而知。在發生爭議員工索要合同時,人事經理以公司沒蓋章為由不出具合同。
對于員工起訴的事情,于紅岩表現出不滿的情緒,她認為員工是在給公司“潑臟水”,穩定情緒后于紅岩說:“我也同情員工,他們原來的平均工資在6500元,可以說是在象牙塔中,突然失去工作,的确難以平衡。但在美國的自由市場經濟環境中,投資方說不投就不投,每天都有公司面臨倒閉。在計划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員工也要學會适應這樣的市場環境。”
原公司一位高層人士告訴記者,“找到啦”以前裁員時也有被裁員工因勞動糾紛提起訴訟。結果員工胜訴,公司請律師、打官司等花費兩萬余元,比要給員工的補償費都多。起訴“找到啦”的15名員工還在等待勞動仲裁的結果和公司法人代表派特的答复,員工代表表示:“由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對于此案今后判定的胜負以及賠償標准每個人也就不會完全一樣。對本案件的結果我們并沒有很大奢望,但是要像“秋菊打官司”那樣給自己討個說法。我們這樣做的最主要目的還是希望給大家提個醒,多學法、懂法,勇于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
据了解,目前“找到啦”除于紅岩外還有三名員工留守,分別是財務、人事和系統部經理。在2000年11月到12月中,“找到啦”曾經瘦身裁員,從100名員工減為70名,除此以外還有近10%的員工減薪。此后,“找到啦”裁員的步伐就沒有停止,到2001年5月,網站衹剩下40人,一直做裁員工作的人事總監最后被裁。這最后的40名員工幸運地留在了網站并且在2001年8月底發布了“e時尚”社區,本以為這個新的B2B2C的模式可以為“找到啦”帶來轉机,但還是遭遇了公司關門的厄運。
──轉自《北京青年報》(//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