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中國小劇場歌劇《再別康橋》上周六移師北大百年大講堂,1900多名北大師生觀看了演出。
把小劇場歌劇搬到能容納2000多人的百年大講堂這種簡單的舞臺“放大”,雖然在技術上存在一些冒險性,但由於歌劇主人公徐志摩、林徽因、陸小曼以及梁思成、胡適、金岳林等這些20世紀中國學術界、文學界的名流與北大的“血脈親緣”,使得這部初創的中國小劇場歌劇有了與此前那25場商業演出完全不同的意義。該劇和北大學子血脈中的浪漫氣質和在人生追求上有共鳴;而在北大學生當中也很快引發了對這些一代名流的關注,早在演出開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北大校園網上便有不少熱心於徐志摩的同學開始了對徐志摩詩歌的討論,以後又發展到對林徽因、胡適、梁思成等人的討論,“三角地”還挂滿了林徽因的照片,和有關她的各種介紹文章。開演前,每位觀眾都有著他們自己心目中的徐志摩和林徽因。
看過小劇場演出的人在百年大講堂會感到巨大的反差,大舞臺使演員感到難以適應,對觀眾也失去一些小劇場裏的親切感,但近2000人的喝彩聲使得臺上的演員們感到特別過癮。這是一部劇情並不複雜但樣式新鮮的小歌劇,五件樂器組成的室內樂隊巧妙地代替了龐大的交響樂團,使得歌劇的音樂富於優雅的文人氣息和詩人的浪漫情調。這部歌劇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旋律動人,尤其是主題歌《再別康橋》,在謝幕的演唱中已經可以聽到觀眾席中不少同學在應聲和唱。演出結束時不少同學和老師都表示了對這部歌劇的興趣,有同學已經做了現場錄音。不少觀眾對王靜飾演的林徽因相當認可,但對徐志摩就感到一般了,樂評人金兆鈞認為是由於大量的唱段選自徐志摩詩作,反而使得道白部分缺少了詩人的風流倜儻和追求至上的性格刻畫。而“三角地”也立刻有人感慨——大講堂丟失了小劇場至純的味道。
(《北京晨報》 2002-1-07)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小劇場歌劇《再別康橋》 萬古人間四月天 (12/21/2001)
- 歌劇大師 — 韓德爾 (10/25/2001)
- 悉尼(雪梨)歌劇院落成 英王伊麗莎白二世剪彩 (10/20/2001)
- 威爾第逝世100周年紀念 (10/6/2001)
- 若韋伯是狼 中國人該如何對待? (9/14/2001)
- 免持聽筒 (8/17/2001)
- 歌仔戲的形成 (8/17/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