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1月14日訊】台灣過去40年先後取得近百項產品外銷王國的美譽,但近年產業外移,MADE IN TAIWAN威名逐漸褪色,受最近一年多來經濟不景氣的打擊,台灣世界第一的產品可能僅剩下筆記型電腦等不到十項產品。
據經濟日報報導,政府播遷台灣初期經濟凋敝,台灣外匯大半來自蔗糖出口,當時台糖公司是台灣待遇最高的企業,位於台北北門附近的台糖總公司,總見許多員工搭剩三輪車上班。當時,台灣也是全球最大蔗糖出口國,進台糖是當年大學畢業生的第一志願。
民國49年政府實施19點財經改革措施,推動出口導向的產業政策後,工業產品逐漸成為台灣外銷主力。50年代初期台灣以農業為基礎,發展出洋菇、鳳梨、蘆筍罐頭等食品加工業,台中大甲的草帽、草席,也曾是日本客戶的最愛。
60年代後,台灣開啟外銷產業的黃金時期。靠著勤奮的勞工,台灣拿下洋傘、耶誕燈飾、運動鞋等一大串外銷王國的美譽,美國成為台灣最大的外銷巿場;後來,電子業逐漸抬頭,RCA、德州儀器、艾德蒙等美系電子公司都在台灣設廠。通用電子台北新店廠在70年代初的員工數,曾高達1萬6,000人。
70年代初石油危機和新台幣快速升值,一度重創台灣的外銷工業,當年經濟部長趙耀東發動「提高生產力運動」,成立自動化服務團,讓台灣的外銷競爭力脫胎換骨;加上新竹科學園區成立,逐步建立了台灣資訊工業王國的地位。
但80年代後,台灣備受產業外移所苦,先是傳統產業,近兩年高科技產業加速外移。遠見雜誌社長高希均分析,國際上稱東亞四小龍是消失的中間帶 ,因為四小龍都面臨前有強敵、後有追兵的困境,逐漸被大陸和東南亞取代。
尤其過去兩年多來,台灣製造業風雲變色,不但自行車、手工具機、螺絲等許多維持20年以上世界第一的產業都岌岌不保,連監視器、個人電腦、光碟機等登上世界頂峰不到五年的新興高科技產業,也正迅速消失。
這兩年,台灣僅有宏廣多媒體公司因為美國狄士尼代工卡通動畫,使台灣成為全球最大的卡通動畫外銷國。中科院將國防用途的鈦合金加工技術,移轉給復盛等民間企業,讓台灣成為高爾夫球頭王國。
經濟部工業局長施顏祥大嘆,產業變遷的速度快得讓政府只能在後追趕。工業局計畫推動「雙兆計畫」,希望在五、六年內使台灣的半導體和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 (TFT-LCD)兩大產業的產值超過1兆元,確保台灣製造業的最後一線希望。
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張寶誠認為,未來20年全世界製造業都無法贏過大陸,即使台灣現在最強的晶圓代工業都會搬到大陸,台灣的製造業不能再走以量取勝的路線。
高希均說,台灣無法自絕於世界,四小龍中的南韓、新加坡、香港都想盡辦法和大陸掛勾,台灣也不要違背世界潮流,自絕於大陸之外,應和大陸策略聯盟,把製造業移往大陸,本地則加強研發行銷。因此,政府一定要拿出具體行動改善兩岸關係。
因應產業型態變,過去以輔導廠商自動化聞名的中國生產力中心,已將重點放在協助廠商推動知識管理。張寶誠說,台灣的製造業只有往量少質精多樣的高附加價值領域發展。例如全世界大多數的網咖店,幾乎都採用台灣北軟公司開發的恢復軟體,但北軟也在大陸成立了兩個研發中心。
上個月生產力中心董事長許勝雄組團赴大陸,和大陸生產力協會敲定合作協議,計劃協助大陸產業提升競爭力。因為對台灣的企業而言,台灣不可能永遠只靠製造生產,只有掌握大陸的生產基地,才有可能在台灣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產業。
──摘自《經濟日報》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