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英雄」之辨:歷史真實裡的曹操

作者:李智鳴

魏太祖曹操彩像,明人繪。(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5453
【字號】    
   標籤: tags: , ,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短百餘字的《短歌行》,從憂世傷時之情開始,以周公吐哺的胸懷與壯志為終,因天下之故,求才熱誠躍然而出。

史書記載,曹操年輕時「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所以當時的人都不看重他,只有太尉橋玄認為曹操是了不起的人物,是天下大亂之時,能安定天下的「命世之才」。(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在《後漢書.許劭傳》和《資治通鑑》裡,都記載了東漢的許劭對曹操的評論:「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許劭,字子將,是東漢著名的人物評論家,當時能獲得他好評的人,立即廣受士林注目,反之,此人的仕途即呈黯淡。現在把對人的臧否說成「月旦人物」,就是出自許劭與他堂兄當時每月初一進行人物品評,世稱「月旦評」的典故。

曹操像。圖片取自《月百姿》。(公有領域)

也有史籍將許劭對曹操的評論寫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奸雄與英雄相差何止千里!何者更接近真實?

一般認為曹操「奸臣」的形象多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宋代蘇東坡遊赤壁時形容曹操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那時的曹操也還不是負面的人物。而正史《三國志.武帝紀》作者陳壽最後總結評論曹操為:「非常之人,超世之傑!」曾在蜀漢為官的陳壽不僅沒有把曹操當成負面人物,反而甚為推崇讚揚他。這樣看來,許劭將曹操評論為「英雄」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評曰: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然則,怎麼樣的人稱得上「英雄」?因為曹操雄霸朝廷、三分天下,所以,稱曹操為英雄似乎理所當然,然而「英雄」與否真的是如此論斷的嗎?

「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裡知名的故事,雖然這很可能只是羅貫中的文學筆法,實際的故事並不存在,但是《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裡的確有曹操稱「天下英雄僅曹操與劉備兩人」之事,原文為:「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然而曹操對劉備說這些話時,劉備尚無立錐之地,惶然流離,按上述的標準,曹操怎麼能稱劉備為英雄呢?

許劭的名氣雖然不大,但他曾寫下一本《人物志》,這是傳統「識人」學唯一流傳下來的一本書,而這本書裡恰巧有探討「英雄」的專篇,而「英雄」也是全書裡唯一被拿出來單獨討論的人物類型,由此也可看出許劭對「英雄」的重視程度。許劭認為:聰明秀出的人稱為「英」,膽力過人稱為「雄」,也就是稱得上英雄的人,不僅文才謀略具足,尚須膽識與武力相得。

原文如下:「夫草之精秀者為英,獸之特群者為雄;故人之文武茂異,取名於此。是故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此其大體之別名也。

「是以英以其聰謀始,以其明見機,待雄之膽行之;雄以其力服眾,以其勇排難,待英之智成之;然後乃能各濟其所長也。

按說年輕時任俠放蕩的曹操應該自小學武,而且功夫應該還挺不錯。據說他年輕時,曾想刺殺宦官張讓,張讓是當時專權用事、殘害忠良的十常侍之一。他進了張讓的房間,卻被張讓察覺了,幸而曹操「才武絕人,莫之能害」,他以手中的戟擊退前來圍捕的衛士群,然後從容地躍牆逃脫。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孫盛《異同雜語》記載:「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

在討伐董卓聯盟成立之後,袁紹與眾人畏於董卓兵力強大,無人敢發動攻擊,只有曹操奮勇率兵出擊,途中與董卓部下徐榮遭遇,激戰之後曹軍大敗,曹操本人也身受重傷,幸賴曹洪的護持,才得以平安回營。這一戰雖敗,徐榮卻發現,曹操部眾雖少,仍能奮戰一日,因此研判攻打盟軍不易取勝,於是取消原定的攻擊計劃,引兵而回。

曹操雖敗猶榮。在當世傳奇人物諸葛亮的眼裡:「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彷彿孫、吳。」雖然曹操是個武力與膽識具足之人,只是曹操的「雄」力,在他「英」才的光芒中顯得相形黯淡,不為人所重視。的確,陳壽說曹操「該韓、白之奇策」,他推崇曹操用兵猶如韓信、白起,《異同雜語》也說曹操特別喜愛閱讀兵法,還為《孫子兵法》寫過注釋。

然而「英」勝於「雄」的特點才成就真英雄!許劭認為,英雄雖然必須是英才與雄力兼備,但一個真正成事的英雄卻必然是英才勝於雄力才行。他以劉邦、項羽為例,項羽氣力蓋世,然而雄力勝於英識,所以雖有范增,卻未能聽奇採異;劉邦則反之,他的英分勝於雄力,所以群雄服之、英才歸之。

(原文為:「然英之分以多於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則智者去之,故項羽氣力蓋世,明能合變,而不能聽採奇異,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陳平之徒皆亡歸。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才歸之,兩得其用,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

然則英雄多少,能自勝之數也。徒英而不雄,則雄材不服也;徒雄而不英,則智者不歸往也。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英能得英,不能得雄。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與雄,故能成大業也。」)

但曹操不只是個英雄,他其實是多方位天才型的人物!南梁皇帝蕭繹筆下的曹操是這樣的:創造大業,文武並施。御事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晝則講軍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被之管弦,皆成樂章,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擒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六十三頭。及造宮室,繕治器械,無不為之法則。皆盡其意。

於是我們看見策馬挽弓的曹操,也看見談笑擘劃的曹操;曾親自挽袖教導軍隊鐵匠如何製作出精良兵器的曹操,也在山之巔衣履飄飄的賦歌作詩,於是,我們才得以看見山下「建安文學」的曹魏盛世。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魏武帝曹操詩歌有云:「天地間,人為貴。立君牧民,為之軌則。」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其濟世安民、肅清寰宇之志及一統天下的雄心和抱負,躍然紙上。而為了實現這雄心和抱負,曹操憑藉其非凡的政治和軍事才能,金戈鐵馬,歷經三十餘戰,終於統一了北方,結束了北方的分裂狀態,延續了漢王朝的統治。期間,多少英雄歸附,多少豪傑嚮往,多少經典故事流傳。宋代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上說曹操「有大功於天下」。
  • 古往今來,能成其大業者,都必定具有淡泊精神,即收斂「天下唯我獨尊」的物質和精神慾望,而以天下之大業為己任。三國時期的奇才諸葛亮自甘淡泊隱居隆中,之後才有了負天命輔佐劉備成就基業;而身處同一時代的曹操,同樣甘於淡泊,放棄物質享受,並虛懷若谷,從諫如流,廣招人才,實現了其濟世安民、肅清寰宇之志及一統北方的雄心。
  • 《說文解字》中說:「信,誠也,從人,從言。」也就是說,「人言成信」,「誠從成言而得」。要做到「信」,必須說話誠實,言出必踐。三國時期統一北方的魏武帝曹操就是這樣一個「以信待人」之人,天下英雄因而多歸附他。
  • 魏武大帝曹操瑞應黃星,真人下世,撥亂治世,天下莫敵。曹操造就中國文學史上黃金時代之建安文學,使中國神傳文化在長期戰亂、社會殘破背景下得以承傳興盛。其武學巨著及用兵計謀為後世歷代兵家推崇傳揚,故後人稱「言兵無若孫武,用兵無若韓信、曹公」。曹操杜絕官民淫祀,剷除低靈亂鬼,扶持道教初生,致魏國上下習道成風,舉國清平。
  • 于非闇摹《女史箴圖》(局部)。(公有領域)
    曹操拿了幾副精美的耳環讓她先挑選,她選了一副中等檔次的。曹操很奇怪,問她:為什麼不選最好的 ?她說:「如果選最好的,那是貪心;如果選最差的,就是虛偽;所以我擇其中者。」這個女人就是卞氏,曾是曹操的妾,後來成為正妻,後來被尊為王后、太后、太皇太后。
  • 正史中,有二則割髮代首的故事。一位是曹操,一位是陶侃。但他們並不是遭受了髡刑,而是另有原因呢!
  • 說唐高祖即已定都長安,但天下還未一統,群雄割據地方。李淵稱帝,傳檄天下。長安就成了豪雄率先攻打的目標。隴西薛舉想趁著李淵帝位還沒坐穩,就趁機出兵,攻打長安。薛舉雄踞隴西,擁兵十幾萬,聲勢頗為強盛,是李唐的一大勁敵。
  • 李世民與平陽公主率領的大軍集結,兩下會師,共計二十多萬兵將。李世民治軍嚴明,大軍雖眾,但行軍時隊伍並不凌亂,整齊畫一,軍容氣象自帶威儀。凡經煬帝行宮園苑,悉數罷免守官,並釋放宮女回家。
  • 突厥始畢可汗派康稍利率領了五百人,以及二千匹戰馬,和劉文靜一起來到李淵麾下。李淵慰勞有加,稱讚劉文靜可謂是不辱使命。
  • 《三字經》裡說:「夏傳子,家天下。」從大禹把王位傳給兒子開始,中國一直延續著父傳子的王位世襲制度。但是有一個朝代,皇帝竟然把帝位傳給親弟弟,這是什麼原因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