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08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景燁威斯頓鎮報導)8月2日和3日,北美「四海書院」第三屆筆會在麻州威斯頓鎮舉辦,麻州「蘭亭雅聚」參與合辦。來自多個地區的約60位中國傳統書畫愛好者齊聚一堂,展示各自作品並探討書畫技藝。著名中國書畫研究者何雪麗博士( Shelley Hawks)、白謙慎教授亦蒞臨開辦講座。
「抵制的藝術」
2日晚,研究中國書畫數十年的何雪麗與聽眾們探討了「從潘天壽、石魯、李可染、李苦禪的藝術中探索繪畫與書法之內在聯繫」。
講座中,她談到了潘天壽、石魯、 李可染、李苦禪、黃永玉、萬青力等中國近現代書畫家的生平和作品。這6位書畫家都曾經歷過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甚至遭受過批鬥和關押。但是,他們的作品又一直展現著藝術家的獨立精神。
何雪麗引述石魯「藝術長青,書畫同樂」這幅書法作品,表示中國傳統書畫之間的內容和技法聯繫。石魯在文革期間曾遭受毆打,後來更是精神失常,但又在這樣的精神狀態下創作出許多後來著名的書畫作品。
文革時,官方只允許人們創作少數特定主題的書畫作品,而潘天壽則在一些作品中表現出對這種「窒息的」政治氛圍的不滿,以及走自己的路的願望。在大躍進期間,官方要求把他的藝術學校改為工廠,潘天壽則奮起抵制。李可染曾有書法作品「可貴者膽,所要者魂」;李苦禪曾有夜晚偷偷作畫,白天隱藏作品的經歷;黃永玉詼諧描繪貓頭鷹的作品「益鳥也」曾被江青斥為諷刺社會主義;萬青力則是何雪麗訪問的多位藝術家中,首位敢於與她討論文革時「秘密藝術」的受訪者。
通過與多位中國書畫藝術家及他們家人的交流,何雪麗於2017年出版了「抵制的藝術-在毛時期的中國燭光下作畫(The Art of Resistance – Painting by Candlelight in Mao’s China)」。
何謂經典?
3日上午,曾在波士頓大學執教藝術史和書法、現在浙江大學擔任文化遺產研究教授的白謙慎與聽眾們探討了他對何謂中國書法「經典」的思考。
白謙慎問到,中國歷代書法都要臨摹前輩的經典,然而這種學習方式「前」到什麼時候,所謂「經典」是否會改變?
他談到,據現有考證,漢代已出現依據藝術價值收藏書法作品的行為。後來東晉王羲之開創新體,用筆更加簡潔明快。大約在此時, 文獻中開始出現書法評論,以及「古」、「今」書法的概念。
白謙慎說,所謂「經典」,通常具有較廣泛接受度,常被用作教材,在集合作品中收錄,以及被人視作寶物而重視、收藏。隨時間推移,書法作品常經歷「範本」、「楷模」到「經典」的演變過程。
但是到了20世紀,中國的書法理論受到現代藝術研究理論的影響,出現一些新狀況。例如,明顯為古代兒童練字的作品卻被收錄進「敦煌書法」,有些書寫技術不高的古代碑帖亦被稱作「趣味」,當作範本來臨摹。
對此,白謙慎提出「無古無今」和「與古為徒」的概念,即不論時代如何,書法初學者的作品都具有一樣的特徵,但人們往往只重視古代作品。於是他問道,為何古代的兒童書寫能成為今日的範本,而現在的初學者作品卻沒有受到相同禮遇?
講座後也有聽眾提問,如果話語權掌握在「以醜為美」之人手中,那麼中國書法的未來在哪裡?白謙慎答道,儘管現代藝術評論在媒體上的聲音很大,但市場上賣的最好的帖子,還是傳統技法高超的作品,可見人們從未放棄過傳統經典。
傳承中國書畫
本次筆會主辦方「四海書院」和「蘭亭雅聚」皆致力於在北美傳承中國傳統書畫。
四海書院院長李躍林是物理博士、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研究員,又研習中國書法數十年,發表多篇書法相關論文。他談到,四海書院自2017年在芝加哥成立以來,匯集諸多北美書畫愛好者在網上交流,也曾舉辦書法課程及兩屆筆會。
同時,了解到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館收藏了中國書法史上許多經典之作,四海書院也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欣賞這些作品。
蘭亭雅聚成立於2012年,匯集了麻州諸多書畫愛好者,亦曾舉辦書法史講座、書畫展、鄭洪教授「南京不哭」報告會等活動。會長齊雅明說,他自己就是蘭亭雅聚的受益人。「沒有蘭亭,我拿不起筆來,也不會認識表弟(李躍林)。」他說。通過考證家譜,他發現他與李躍林的祖先在清代道光年間同出一宗。
齊雅明還表示,蘭亭雅聚為民間自由往來的組織,重視多元文化。「蘭亭就是一潭活水。在這裏可以長期潛水,可以偶爾冒泡,也可以浪擊飛舟。」他笑言。今年,齊雅明將卸任會長,此職位由宋向陽接任。◇
責任編輯:馮文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