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糖尿病高血壓都有解!艾灸這些穴位 治6種慢性病

文/李應達(桃園慈航中醫診所醫師)

艾灸能幫助治療糖尿病、高血壓、濕疹等六種慢性病。(Shutterstock)
人氣: 3639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失智症、中風後遺症、濕疹,這六種疾病,都是比較難治的慢性病。而冠心病、高血壓更是來勢凶猛,可能引起生命危險。中醫古老療法艾灸,可以幫助治療這六種慢性病,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艾灸的妙用。

艾灸治療六種慢性病

1. 糖尿病

糖尿病表現為血糖長期高於標準值。糖尿病可分成兩個類型:第一型糖尿病,是胰臟無法生產足夠的胰島素,又稱「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是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功能失常,又稱「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在糖尿病人中,大約有90~95%是屬於第二型糖尿病。 此類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臟是還有能力製造或分泌胰島素,但身體無法有效的利用胰島素,就是胰島素無法有效的代謝葡萄糖,導致葡萄糖滯留在血液中,腎臟無法完全回收,就留在尿液中。

糖尿病得病的原因,有因過於肥胖、飲食不良、缺乏運動,或家族基因遺傳所引起的。症狀為多吃、多喝、多尿、視力模糊、肌餓、疲勞、傷口不易癒合、皮膚搔癢等。

艾灸:足三里與關元為一組,各灸十五分鐘;神闕與腎俞為一組,各灸十五分鐘。

糖尿病艾灸穴位:足三里穴與關元穴為一組。(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足三里:在膝眼(犢鼻)下三寸,也就是膝眼下四橫指處,在脛骨旁一指縫。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重要穴位,也是最重要的長壽穴之一。艾灸足三里能調理腸胃,增加胰臟的功能。艾灸時要小心,不要將穴位灸起泡或燙傷,因糖尿病有傷口不容易好。

關元穴:關元穴在臍下三寸。艾灸關元穴能治糖尿病的頻尿、腎氣虛陽萎,促進四肢循環,常灸關元能治諸虛百損,延年益壽。

糖尿病艾灸穴位:神闕穴與腎俞穴為一組。(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神闕穴:就是肚臍眼,通常是隔薑灸。神闕穴還是調整臟腑、平衡陰陽的樞紐。借助灸火的溫和熱力,能增加腸胃蠕動,溫通經絡,調和氣血,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

腎俞穴:在命門穴(命門穴和前面的肚臍眼平齊)旁開1.5寸,也就是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腎俞是補腎要穴,可強筋健骨,治療腰痛、遺尿、陽萎等,腎虛之症。

2. 高血壓

高血壓是血壓超過正常範圍,收縮壓超過150mmHg,舒張壓超過90mmHg。高血壓的症狀有頭痛、頭暈、眩暈、耳鳴、兩肩痠痛,嚴重時會噁心、嘔吐、甚至暈倒。

引起高血壓的原因有家族遺傳、肥胖、高血脂、晚睡失眠或吃太鹹食物等。高血壓還容易引起心臟病、腦中風、腎臟病變等病。

艾灸:湧泉穴、太衝穴。

高血壓艾灸穴位:湧泉穴、太衝穴。(大紀元製圖)

湧泉穴:在足底,足掌的前三分之一,中間凹陷處。灸湧泉穴能引火下行,治療高血壓、頭頂痛、頭暈、兩目眩暈、失眠等症,因湧泉穴屬於腎經,灸之能補腎、明目、利水又能治耳鳴。左右各灸十分鐘。

太衝穴:在腳大拇趾與足第二趾的趾縫間,往上一寸。太衝穴屬肝經,能清肝火,疏肝理氣,血壓自然就下降。手持艾條,用雀啄法,左右各灸十分鐘。另外提醒一點,高血壓若屬於肝陽上亢的患者,盡量不灸百會穴,除非是醫師把脈診斷為上焦虛弱,造成氣血循環不上腦部時,才灸百會穴。高血壓也可在十宣穴放血。

3. 冠心病

冠心病就是冠狀動脈心臟病,是各種心臟病裡最為普遍的一種,嚴重發作時會突然暴斃。冠狀動脈是負責輸送氧氣及營養到心臟肌肉的血管,若動脈粥樣硬化後,會形成一種類似脂肪的沉積物,使血管發生狹窄或堵塞,造成冠狀動脈的血流量減少,導致心臟缺氧,引發心絞痛,嚴重時會導致心臟肌肉壞死,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甚至猝死。有高血壓、糖尿病、抽菸、缺乏運動者、肥胖者、高膽固醇者、高三酸甘油脂和酗酒等容易得冠心病。

中醫稱冠心病為胸痺,胸痺是以胸部滿悶不暢、有時疼痛有時不疼,嚴重時左胸疼痛如絞、會影響到胃痛、背痛、或手臂痛。本病多見於中年人或老年人。

艾灸:膻中穴、內關穴。

冠心病艾灸穴位:膻中穴、內關穴。(大紀元製圖)

膻中穴:膻中穴在胸骨柄上,兩個乳頭連線的中央點上。艾灸此穴能寬胸理氣,治心臟不適,呼吸困難、胸悶、胸痛等症,灸十分鐘。

內關穴:內關在手內側,腕橫紋上兩寸,兩條筋的中間。內關穴屬於心包經,當心臟病突然發作時,先讓患者平躺,可用指甲直接掐內關穴,可起到舒緩疼痛的效果。能治療心痛、胸痛、心絞痛,心律不整等症。冠心病也可直接用拇指與食指,用力掐抓腋窩前方的大筋。

4. 失智症

失智症是對於自己做過的事,或說過的話,完全忘記,例如患者已吃過飯,問她吃飯了沒,她卻說自己好幾天沒吃了。失智症患者有時會手抖、走路不穩,容易跌倒,出門容易迷路;或出現明顯的精神症狀,例如憂鬱症,突然大怒、大哭,有視聽的幻覺,會聽到已死去的家人跟她說話,或聽到不認識的小孩在隔壁說話,或是有時會看到蛇、蟲等令人感到不愉快的東西,還有作息常日夜顛倒,沒有時間概念等。

艾灸:百會穴、大椎穴。

失智症艾灸穴位:百會穴、大椎穴。(談古論今話中醫/大紀元製圖)

百會穴:兩耳尖往頭頂連成一線,頭頂正中央一凹陷處。百會屬督脈,為百脈於此交會,灸之能提神醒腦,提昇陽氣,治療健忘、失智、中風後遺症、痔瘡、便秘、頭痛等症。灸十到十五分鐘。

大椎穴:大椎在第七頸椎棘突與第一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低頭時,可以摸到脖子後面隆起的骨頭,大椎穴就在下方)。大椎屬督脈,能夠清腦寧神、能退燒、治中暑、失智、氣喘等症。灸十到十五分鐘。

5. 中風後遺症

腦中風是腦內的血流循環障礙或阻塞,或血管破裂出血,造成氧氣無法供應到腦部,而引起部分腦組織的損傷,臨床上中風後遺症包括,口眼歪斜、單邊的手腳無力、行走不便、語言障礙等後遺症。

艾灸:百會、足三里為一組,各灸十五分鐘;懸鐘、合谷為一組,各灸十五分鐘。

中風後遺症艾灸穴位:百會穴、足三里穴為一組,各灸十五分鐘。(大紀元製圖)
中風後遺症艾灸穴位:懸鐘、合谷為一組,各灸十五分鐘。(大紀元製圖)

懸鐘穴:懸鐘穴在小腿外側,外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緣的凹陷處。懸鐘穴屬膽經,治半身不遂、腳氣、下肢癱瘓、坐骨神經痛等症,艾條灸五至十分鐘。

合谷穴:合谷穴在手拇指與食指合併時,虎口隆起最高點處。合谷穴能治面部與口部的疾病,例如中風後遺症的口眼歪斜、頭痛、牙痛、常灸合谷穴,能讓面部美白,又能增加免疫力,預防感冒。艾條灸五至十分鐘。

6. 濕疹

濕疹是體內濕氣太重所引起的,表現的症狀是皮膚紅腫、小水泡、瘙癢和皮膚乾燥等,還有異位性皮膚炎、汗泡疹、接觸性皮膚炎、富貴手等,都統稱「濕疹 」。

艾灸:足三里、神闕。

濕疹艾灸穴位:足三里、神闕。(大紀元製圖)

足三里、神闕穴(神闕穴通常是隔薑灸),都能促進腸胃蠕動,溫通經絡,去除體內的濕氣,增強免疫能力,調整腸胃功能。腸胃健康了,濕氣不積在體內,就不產生濕疹。

※看8月主題:在家就能做的艾灸保健法

(大紀元製圖)

· 頭痛 眩暈?艾灸解決10種小毛病

· 和古人一樣艾灸養生,你一定要先知道這些事

· 教你辨識艾絨和艾條品質!艾灸入門必知這些事

責任編輯:李清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