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歷代文人

清朝書法家出使琉球 遇海難幸得神救助

清朝謝遂《職貢圖》之琉球國官員和平民。(公有領域)

古代在台灣和日本九州間有一個島國叫琉球國,其疆域包括琉球群島及其周邊海域。雖然今天琉球國的領土大部分隸屬於日本,但早在1372年中國明朝統治時期,琉球諸國就成為明朝的藩屬國。1429年,統一後的琉球國仍一直與中國保持著宗藩關係,往來頻繁。1609年,日本薩摩藩率兵入侵琉球國,逼迫其向日本進貢。

明朝滅亡後,琉球國繼續向清政府朝貢。1663年,琉球國王正式被清王朝冊封,從此琉球國使用清朝年號,向清朝納貢,而且歷代琉球國王都向中國皇帝請求冊封,從未間斷。

史載,清代派遣大臣前往琉球的冊封活動共有八次,歷次冊封活動派出的使臣或隨從者大都留下文字,記錄琉球國的風土人情和冊封活動。其中乾隆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1756年7月7日)以從客身分參加冊封使團的書法家王文治,用詩歌形式記述了出使經歷和所見所聞,其後結為詩集《海天遊草》。

《清代學者象傳》第一集之王文治像。(公有領域)

王文治其人與受邀出使琉球

王文治(1730—1802),清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他出生在今天江蘇省的鎮江,少年時即懷有奇志,喜好遠遊,詩歌和書法聞名於當地。乾隆十八年(1753年),他獲拔貢,來到京師參加廷試。此時的他「負氣好奇,立定欲取天下異境,以成其文」。但是進京後,王文治在乾隆二十年參加的第一場考試卻落榜了,這對他是個不小的打擊。不過,乾隆皇帝對其卻大加讚賞,朱批:「似能辦事,學問也好。」

恰巧,此時發生了一件事,王文治得以受邀以從客身分出使琉球國。原來琉球國王尚敬於乾隆十六年(1751)去世,其世子尚穆在乾隆十九年派使臣前來上表奏請襲封。乾隆二十年十二月,乾隆皇帝下達諭旨:「琉球國世守藩服,恭順有年,今世子尚穆承祧繼序,奏請襲封,已命侍講全魁充正使,編修周煌充副使齋詔前往。予故琉球國中山王尚敬致祭如例。」

按照慣例,冊封使團允許正副使帶從客、醫士等,正使隨從20名、副使隨從15名,經禮部奏請備案。由於琉球人質樸好文,以往前去琉球國的使臣經常被索要詩文,因此此次冊封的正使全魁、副使周煌認為,隨從中善於詩文者必不可少。而在這兩個方面都非常擅長的王文治,受到了二人的邀請。

王文治欣然接受了邀請,而且相當興奮,但是他的幾位好友卻以路途艱險為由極力勸阻。王文治不為所動,賦《將往琉球留別諸同學》詩一首,作為臨別贈言,詩中有這樣的句子:「平生滄海心,十載困羈紲。京華緇素衣,策蹇行蹀躞。迫隘思遠遊,煩渴成內熱。何當懷抱寬,暫使樊籠脫。琉球東海東,世界隔潮汐。重譯求分符,亦足美皇業。……」詩中透露的是王文治對十多年的讀書生活已有「樊籠」之感,因此內心渴望「遠遊」,來滿足自己的「滄海心」。

清朝王文治行書五言聯。(公有領域)

冊封船化險為夷顯神蹟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二月,冊封使臣全魁、周煌及從客王文治等,從京城出發,途經直隸、山東、江蘇、浙江、福建五省。每到一處,王文治都留下詩作,或借景抒懷,或描繪沿途美景,或書寫對親朋好友熱情迎接、挽留、相送的情景。

四月二十四日,王文治一行抵達福建,當地官員早已準備好了冊封船,冊封船分為一號船和二號船,供使臣和隨行的兵役、工匠、船夫等四百餘人乘用。其中一號船「船長十一丈五尺,寬二丈七尺五寸,深一丈四尺,加上棚六尺,前九艙,中八艙,後七艙,水櫃二,水桶二,共受水六百二十石」。二號船略小一些。

出發前一天,王文治寫下了《渡海前一日觀劇口占》一詩,表達自己的激動心情。詩中寫道:「把酒休辭玉盞深,扁舟明日東海潯。吳兒天一夜銷魂曲,棖觸中原萬里心。」

六月初二,王文治隨冊封使臣全魁、周煌乘坐一號船,從福建出發。航行之初,一帆風順。看著一望無際的大海,身懷滄海之心的王文治詩興大發,在《渡海吟》一詩中,其中有這樣的詩句:「海門一揚帆,浩蕩不能止。地維天軸乍低昂,老魚屈強潛虬起。元氣頃刻風雨驚,天外罔兩陰陽爭。眼中誰辨路遐邇,耳邊但聽擊雹陣雷聲。」

孰料就在冊封船抵達琉球西南方界上鎮山的姑米山,距離岸邊只有三四里時,船隊遭遇颶風。一號船觸礁,礁石透入船腹,二號船漂回福建(後在十二月重返琉球)。正在一號船上的眾人驚恐不已、呼喊爹娘之際,突然看見桅杆頂部出現神火,海面上還出現了一股煙霧。眾人高呼:「天妃救生矣!」過了一會兒,在神火的照亮下,冊封船稍稍向岸邊靠攏。有船夫放下小船,全船二百多人相繼獲救。

這次冊封船在颶風中化險為夷,既是奇蹟也是神蹟。雖然帶來的貨物或濡濕,或損爛,或漂失,王文治隨身的典籍、個人用品等也落於海中,但他依然十分樂觀,並將此次獲救歸功於神的護持。他在詩歌《海舟為颶風所敗》中寫道:「十日颶母虐,纜絕不可收。是夜海雲黑,萬鬼聲颼颮。陰風扇腥雨,怒鯨斗潛蚪。洪濤排連山,上下相躪蹂。巨艦觸礁石,似臼以杵投。頃刻胥及溺,自斷今生休。珠燈起天末,金光燦星游。若非神扶持,全活可幸求。」

姑米島(古米山,今沖繩久米島)。明朝蕭崇業、謝杰撰「使琉球錄」插圖。(公有領域)

琉球見聞

在神的護佑下得以逃生的冊封使臣一行,上岸後受到了琉球當地官民的熱情款待,王文治記述道:「夷官勤職事,咄嗟命豆區。頦面得暖湯,館粥還相賙。」而島上淳樸的民風和美麗的景色同樣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姑米固窮島,民愚俗未偷。既欣禾稼登(琉球人以九月種稻,四五月收穫,當年是個豐收年),況有林塘幽。翼日轉晴霽,碧海如潑油。暮景獨散步,鳴蟬綠陰稠。何啻無魏晉,浩然忘殷周。」

琉球國夷官和官婦。清朝傅恆、董誥等纂,門慶安等繪《皇清職貢圖》插圖。(公有領域)

告別姑米島官民後,一行人乘琉球國的海船繼續前行。七月八日,抵達那霸港,世子尚穆親自率領百官在港口迎接。尚穆聽說眾人所帶貨物和隨身物品或濡濕,或損爛,或漂失,立即下令在發放五千兩銀子撫恤的基礎上,再加兩萬兩,同時派醫官給患病者看病。使臣們被安排住在「天使館」,館驛名稱表明琉球國對上國天朝的尊崇。

八月二十一日,冊封大禮在首里王城舉行。王文治目睹了冊封禮的整個過程,並以詩歌的形式記載下來。

冊封日當天,黎明時分,法司等官都穿著吉服迎接詔敕於天使館外,前導入國門殿下,禮官唱禮,宣讀官宣讀冊封世子尚穆為中山王。冊封使還代表乾隆皇帝贈國王、王妃緞幣。各項授禮完畢後,國王率百官行三跪九叩禮,此時禮樂齊鳴。然後國王跪請留詔敕為傳國之寶,法司官手捧前代詔敕一一呈驗,冊封使驗明後,同意所請,由副使周煌捧詔敕授予國王。法司官捧舊印授給國王,國王轉交給正使全魁。禮成後,冊封使告辭,回天使館。

八月二十四日,國王率眾官員在中山王府內行北面謝恩禮,感謝清朝皇帝,二十六日國王率眾官員到天使館拜謝冊封使。至此,冊封使出使琉球的主要任務完成。

冊封使的任務雖然完成,但王文治傳播文化的使命則剛剛開始。通常,冊封使在琉球要待上半年,但因為這次冊封船受損,需要重新打造,所以王文治一行在琉球國生活了229天。使團成員在琉球繼續傳播中華醫學、文學、書畫、音樂,甚至飲食文化。

琉球國夷人和夷婦。清朝傅恆、董誥等纂,門慶安等繪《皇清職貢圖》插圖。(公有領域)

比如王文治,在此期間,除了參加例行的典禮飲宴活動外,還到各地參觀,了解琉球的風土人情,並與琉球王公大臣唱和詩文,以文會友。每到一處,他都題字作詩,傳播中華文化。他的詩文和書法贏得了琉球各界人士的喜愛,同時也受到兩位冊封使臣的讚許。全魁稱讚他「爭誇客有鐘王筆,敢說仙同李郭舟」。

日本漢學家外山軍治在《書道全集‧中國》(平凡社)中說:「王文治乾隆二十年(1755年)隨遣為琉球國冊封使全魁赴琉球,其時僅二十六歲,然琉球人視其書為家寶而予以珍視。」

歸國中探花 中年信佛

從琉球國出使回來後,王文治於1760年考中進士,而且是第三名探花。其後授翰林院編修,升侍讀,1764年出任雲南臨安府知府,後罷歸,遂絕意仕途。1771年曾掌教杭州崇文書院。王文治後來的閒章一方「曾經滄海」,幾乎見於他的所有書畫,可見這段渡海經歷之銘心刻骨,寄託了他年輕時的美好回憶。

中年後,王文治篤信佛教,「嘗自言:吾詩字皆禪理也」。大概琉球遇險得神助的經歷也是原因之一。

史載,王文治書法深得大書法家董其昌精髓,因此被稱為「淡墨探花」、「談墨翰林」。他與翁方綱、劉墉、梁同書齊名,並稱「清四家」。他書寫的三十五行《渡海吟》傳世墨跡,現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今沖繩縣立博物館也藏有王文治其它墨跡。@*#

清潘恭壽畫山水,王文治書《朱子穎送劉虛白入都詩》。(公有領域)

參考資料:

1. 《清史稿‧王文治本傳》

2. 《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

3. 周煌:《琉球國志略》

4. 《解讀新清宮檔案》,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責任編輯:李婧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