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香港「反送中」戳破中共貿談謊言
【大紀元2019年08月15日訊】近來在香港「反送中」相關報導中,一個屢被提及的話題是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可能受到衝擊。
根據2018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報告,香港緊跟倫敦、紐約位列第三,依然是亞洲第一金融中心。香港能成為並且一直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原因,最簡潔的答案如香港立法會議員楊岳橋受訪時說的:「仰賴於國際社會的信任,是信心問題,信心兩字,代表一切。」
若要說香港被國際金融信賴的具體條件,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3月騰訊旗下媒體專訪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他表示至少有三個最關鍵的因素:一、完整的法律體系──英國普通法(這種法律體系使得全世界所有市場經濟,基本上都在一個法律背景下運作)。二、寬鬆的信息流通環境(金融是瞬息萬變的,有阻礙不透明影響決策判斷甚鉅,這包括政府發布的信息、統計數字等,也包括媒體是主要的一塊)。三、留住人才(包括生活條件、文化和教育、自然環境等,如北京霧霾影響健康令人待不下去)。
在3年前的這篇採訪中,丁學良也使用了通俗說法來概括法律、信息、人才這三大因素以及其他重要因:「金融中心很重要的一點,是人家把錢放在你這兒放心,政府不會用什麼方式來搶奪人家的財產。」
如今香港政府罔顧程序欲將「送中條例」強行過關,接受媒體採訪的香港資深對沖基金經理人、曾擔任全球最大型倫敦上市對沖基金Man Investments 地區主管錢志健從商業的角度評論:法案通過後,記者不能報導,分析師不能發布任何對中國不利的報告,他們可以用各種理由構陷你。你可能是華為的競爭對手,可能是中國研發的電動車的對手。一個從賓士(汽車公司)來的,從福斯汽車來的,即使不用入境,只要轉機,他們就有可能被中國帶走。而且中共與香港政府已經做過這種事,他們有很多不良紀錄。
《經濟學人》在封面故事〈香港的法治〉(The rule of law in Hong Kong)報導,「送中條例」已不是單純的引渡罪犯問題,因為香港作為「一黨專政的中國」與「自由全球市場」之間的脆弱橋樑,很可能因為這個條例的修正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因為中共是黨治大於法治。
一個簡單的事實,香港過去已經和20多個國家簽訂長期的引渡協議,這次的「送中條例」引發百萬港人上街怒吼,歸根究柢是因為不信任中共的法治。這一點其實國內民眾心有戚戚焉。曾有中國媒體人投書台灣媒體表示,從辱母殺人案到四川中學生遭虐殺案,暴露出中國司法、警察單位本身就是非法的、不正義的以及壓迫全民的利器。無數冤案讓中國年輕人逐漸清醒,這不是司法問題,而是中共的黨國體制。
所以不是香港民眾「反送中」抗議會讓香港失去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而是一旦「送中條例」被強行通過,最可怕的是在香港過境就等於身在大陸,沒有任何跨國金融會把重要的人員、資金與業務放在一個隨時可能被「合法綁架」的地方。
香港「反送中」是在維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這個香港價值,當香港警察暴力鎮壓這些手無寸鐵的香港市民時,7月20日中共金融委高調宣布「金融11條」等一連串所謂進一步對外開放金融的政策措施,被指有意推進中美貿易談判,實際上還是騙取談判的空頭支票。香港發生的一切顯示,中共毫無誠意遵循普世價值和國際通行規則。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