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從英中衝突看西方各國面臨棄共選擇
【大紀元2019年07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簡綜合報導)是應該支持《中英聯合聲明》中所記載的自由,還是為了從北京獲得商業利益而對人權問題默不作聲?英國正面臨如何應對中共的兩難境地。然而英國的境況是全球各國的縮影,是否要放棄中共,成為擺在所有西方民主國家面前的重大選擇。
英國外交平衡法的崩潰
在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貿易戰愈演愈烈,以及歐盟對中共的「戰略競爭對手」定位,英國一直試圖在外交的鋼絲上保持平衡,不偏向任何一邊。
然而本週,英國失去了平衡。
現在,倫敦和北京捲入一場全面的外交爭吵,並且不斷升級。英國和中共官員互相警告會有「嚴重後果」,中方近乎謾罵和人身攻擊,而英國外交部不僅召見了中共大使,英外交大臣還表示,不排除對中共實施制裁,或驅逐中共外交官。
事件回放:這場爭吵的起因是香港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活動,港人反對港府對「逃犯條例」(又稱送中條例)的修訂,該法案將允許把嫌犯引渡到中國大陸。
英國外交部對中共的批評不斷升級,要求保障香港「一國兩制」的治理模式。7月2日,英國外交大臣亨特(Jeremy Hunt,侯俊偉)嚴厲警告中共,如果違反保護香港自由的《中英聯合聲明》,將會產生「嚴重後果」。他還說英國「堅定支持」香港人民。自從香港的主權1997年從英國手中移交給中國後,英國極少使用如此強硬的語氣。
第二天,中共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召開了一次罕見的新聞發布會,譴責英國對北京內部事務的「嚴重干涉」,稱中英關係已遭到破壞,除非英國停止干預,否則會有「嚴重的後果」。
同一日,中共外交部駐港公署官網發布言辭激烈的聲明,把英國的支持行為解釋成「公認美化暴力犯罪行為,包庇縱容暴力犯罪分子」,還稱亨特「荒謬」和「虛偽」。
當天英國外交部傳喚了劉曉明,要求他解釋對香港問題的言論。在7月4日的媒體採訪中,亨特沒有否認英國可能會制裁中共,或者驅逐中共外交官。
經濟利益和人權價值之間的權衡
美國之音記者Jamie Dettmer 7月4日發表分析文章說,英國跟中共的爭吵似乎來得不是時候,眼下,英國正在尋求跟中國的經濟合作,因為面臨著跟歐盟關係的破裂,英國迫切希望在脱歐後加強與中方的貿易聯繫,因此一些英國官員狂熱地要重建「中英關係」。
在美國遊說盟友放棄華為的時候,英國政府仍然在4月臨時決定,允許華為參與建設部分英國5G移動網絡,讓外界猜測,這都是英國為討好中共進行的「外交攻勢」。6月,中共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來英國,簽署了所謂「滬倫通」,加強雙方的金融合作。分析人士表示,英國脫離歐盟後,如果單獨挑戰中共,英國本身沒有太多槓桿,面臨的損失也會更大。
Jamie Dettmer分析說,對於英國而言,情況比較複雜,英國作為《中英聯合聲明》的簽署者,不能冒著失去聲望和西方自由主義價值觀的危險,事實上,在香港抗議爆發之前,英國政府都沒有找到對付中共的合適角度。今年4月,英國議會外交委員會表示,中共的「外國政策」是由「服務於共產黨的利益需要所決定的」。委員會促政府不要將「經濟考慮因素放在其它利益、價值觀和國家安全之上」。
當被問及英國是否會跟中共對立、是否會導致太多的經濟利益受損,亨特表示,一個國家的價值觀更為重要:「如果你問我貿易關係和我們民主原則之間的權衡,歸根究柢,我們一直捍衛我們所信奉的價值觀,我們認為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原則,即國際協議得到尊重。」
全球國家都面臨棄共選擇
不少外媒分析,中美已經進入了新冷戰,美國已把中共政府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在經濟、政治、外交、軍事等各領域也正在對中共進行全面反擊。而全球各國也必須在美國和中共之間選擇。
Jamie Dettmer分析說,英國在中國問題上並不孤單。英國面臨的困境反映了其它西方國家的困境,一方面他們渴望與之做生意,但是另一方面中共不允許任何批評,也不分享西方民主國家的自由主義價值觀,還企圖在全球治理中占據上風。目前英國的兩個保守黨候選人(未來的英國首相將在兩人中產生)亨特和約翰遜(Boris Johnson),都表示出對香港人民的堅決支持。
英國《金融時報》的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拉克曼(Gideon Rachman)3月11日撰文說,美中緊張關係日益加劇,正在創造一個新的地緣政治分界線。世界各國越來越清楚地表明,「究竟是與華盛頓站在一邊,還是站在北京一邊。」
中共推出的「一帶一路」、華為公司在全球推廣其5G產品、香港問題等,恰恰給世界各國提供了一道又一道的選擇題,也是一個又一個的機會。
香港經濟日報日前發文分析說,如果中美兩國「冷戰」來臨,西方國家最終會拋棄中共,因為其一,中共的價值觀與西方絕大多數國家南轅北轍;其二,西方國家大多在安全防務方面與美國休戚相關;其三,美國政府對眾多在美國開辦分公司的跨國公司擁有長臂管轄的權力,這些因素決定了這些國家在新冷戰中必然會取美捨共。#
責任編輯:李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