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07月31日訊】按照林鄭月娥,「條例草案是壽終正寢!」雖然該法案正在臨終關懷;更重要的是,儘管發生了大規模及前所未有的示威遊行,與警察發生激烈衝突,以及抗議者反對引渡法案中發生相關的絕食抗議和自殺事件,但政府仍然是充耳不聞。鬥爭持續而艱難!與此同時,香港警務處無意中被處於一種矛盾、嚴峻的境地。真正的重點應放在錯誤估計的罪魁禍首和政客身上,他們正是首先負責協調和提出這項引渡法案。這種意圖很可能是基於試圖取悅中國領導人並獲得這項工作的榮譽。
此外,香港的民主制度正在受到侵蝕和收緊。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區)這個名稱與現實不符。因此,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區)的名稱應考慮改名為香港非特別行政區(香港非特區)。
對自由和民主的渴望普遍是與生俱來的,從根本上說是不可否定的。鬥爭持續而艱難;這條路漫長而曲折。 香港人需要保存精神和身體的能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策略性地應對時事,特別是避免傷亡。因此,我提出一個全面、和平及可持續,然而有力的方法來收集和表達多樣化及真實來自香港各界人士的聲音。 這種方法靈活且流暢,並且根據當前情況允許改變和改進的空間。
我真誠地希望這個框架能夠作為一個集體、基層及傳染性的努力,在香港甚至中國有朝一日實現真正的民主!
倡議的和平、可持續的社會運動表現出團結、信念和希望如下:
兩個陣線(1.和2.)收集多樣化及真實來自香港各界人士的聲音,然後匯集在不同地區的城市祭壇(3.)中作為表達平台和基地;
一個專用網站 (4.)可供香港各界和世界各地人士瀏覽已上載和數碼化存檔的訴求卡及資料;
一個持續、適當的機制 – 香港非物質醜陋文化遺產(5.) – 識別,分類和反思負面社會現象的性質和動機。
1. 為香港長征:每週一次的18區接力,遊行者傳遞一個帶有內置GPS定位器的標誌性接力棒,不斷要求香港政府回應香港人的集體聲音和訴求。 18區接力的細節和元素可以融入奧運會的精神和特點,產生足夠的媒體報導。公眾可以通過在接力路線上聚集、歡呼、加入遊行隊伍和/或向香港政府提交各自的訴求卡,參與並表達對運動的支持和鼓勵。在每個地區收集站完成接力後,相應的遊行者和/或志願者將收集訴求卡。此外,這些真誠的訴求卡在燔祭之前將被數碼化存檔,並在適當的公共平台(如中央城市祭壇)上向香港政府和公眾宣讀。對於那些老年人、身體殘疾或軟弱人士等,他們可以將其訴求卡由其他家庭成員或朋友送到地區收集站。其他關注人士也可以使用跟蹤GPS應用程式,支持和跟蹤接力棒的行蹤和更新。
2. 為香港長征:另一個每週一次的遠足徑接力,遊行者傳遞一個帶有內置GPS定位器的標誌性接力棒,不斷要求政府回應香港人的集體訴求。遠足徑接力的細節和元素可以融入奧運會的精神和特徵,產生足夠的媒體報導。長途徑包括香港徑(長50公里)、大嶼山徑(長70公里)、麥理浩徑(長100公里)和衛奕信徑(長度78公里),可在一個特定時間交替選擇為接力路線。公眾可以通過在接力路線上聚集、歡呼、加入遊行隊伍和/或向香港政府提出各自的訴求卡,參與並表達對運動的支持和鼓勵。在遠足徑的每個收集站完成接力後,相應的遊行者和/或志願者將收集訴求卡。此外,這些真誠的訴求卡在燔祭之前將被數碼化存檔,並在適當的公共平台(如中央城市祭壇)上向香港政府和公眾宣讀。對於那些老年人、身體殘疾或軟弱人士等,他們可以將其訴求卡由其他家庭成員或朋友送到地區收集站。其他關注人士也可以使用跟蹤GPS應用程式,支持和跟蹤接力棒的行蹤和更新。
3. 在18區內倡議的城市祭壇可以作為以下的平台和基地:
•首先,焚燒香港人發自內心的聲音:訴求卡。燔祭將持續到政府願意並能夠適當地傾聽和回應集體訴求為止。
•其次,可以表達、交換、分享和討論諸如香港基層及基本的訴求:一人一票、當前的五大訴求、新訴求等主題。
•第三,更新和規劃社會運動和戰線。
4. 香港之聲:一個專用網站可供香港各界人士,包括警察、政客、公務員、持不同政見者等,以及世界各地的關注人士, 瀏覽已上載和數碼化存檔的訴求卡,每週7天,每天24小時。與連儂牆不同,如果被黑客入侵或破壞,該網站將更安全,更容易恢復。 同時,連儂牆上現有的卡片和材料也應該以數碼化形式存檔並上載到本網站。 然後可以對這些卡片和材料進行分類,以便於查看和參考,反映公眾輿論。
保存和存檔社會運動的材料以供審查、評估、規劃、展示、展覽、教育、紀錄片等是至關重要的。
工作流程:接力遊行者和/或志願者收集的訴求卡(香港人的書面聲音)–> 數碼化存檔並上載到一個專用網站–> 在市中心的城市祭壇上向香港政府和公眾宣讀–> 焚燒訴求卡–> 重複這個循環
燔祭將持續到政府願意並能夠適當地傾聽和回應集體訴求為止。
5. 香港非物質醜陋文化遺產:鑑於並且多虧了這個最近在元朗發生的地方恐怖事件,以及無能、令人失望的政府應對及處理時事的措施,迫切需要並建立一個持續、適當的機制 – 香港非物質醜陋文化遺產 – 以識別、分類和反思這種社會現象的性質和動機。巧合而且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現有的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標準和結構部分幾乎可以靈活無縫地應用於這個機制。在元朗發生的本地恐怖事件,涉及穿著白色T恤衫的人士、某些警察及政客,應列入香港非物質醜陋文化遺產的第一個條目。
這個群體、警察和某些政治家之間特殊、微妙的合作,確實是文化上獨特和錯綜複雜的。隨後,任何負面的社會現像都可以在香港非物質醜陋文化遺產中進行跟蹤,審查和列出。
責任編輯:任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