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戰老兵教美國退役軍人拍電影療創傷

人氣 190

【大紀元2019年07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劉菲洛杉磯報導)7月4日又快到了,全美各地都將舉行獨立日遊行歡慶國慶。在遊行隊伍中一個不可缺的部分就是歷次戰爭的退役老兵們。當他們走過時,人們都會各種方式致以敬意。與此同時,美國人的反戰情緒卻越來越濃。

如在上週舉行的第一場民主黨2020年總統大選初選辯論會中,代表夏威夷州的民主黨國會眾議員圖爾西•加巴德(Tulsi Gabbard)就因其堅決反戰的立場而名聲鵲起。「長期以來,我們的領導人都令我們失望,把我們從一場政權更迭戰爭帶到另一場,導致我們進入新的冷戰和軍備競賽,耗費了數萬億納稅人辛苦賺來的錢和無數的生命。」加巴德的一席話讓她的名字在谷歌搜尋中次數驟升,反映了美國大眾厭倦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希望遠離戰爭的心情。

戰爭不僅帶來生命損失還有難以恢復的心靈創傷。根據美國退役軍人部統計,從2005年到2016年,每年有超過6000退伍軍人自殺,比平民高出1.5倍。所謂的PTSD(創傷後遺症)在退伍軍人中是常見的現象。

據專家分析,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從戰場回到平民生活的心理落差——目睹了戰爭的殘酷之後,身邊不再有相依為命的戰友可以分享,感覺和社會格格不入,陷入孤獨與抑鬱。走出抑鬱的辦法很多,如打坐、學習一種樂器、培養一種愛好等等。

曾去伊拉克參戰的資深製片人克里斯·高爾(Chris Gahr),則為退伍軍人提供了一個戰勝PTSD的新途徑:拍電影。

「很多退役軍人經歷了很多,他們想把自己的故事講出來。」他在6月7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說,「而我們的社會變得越來越視覺化,人們不再有過去那樣的閱讀習慣,讀的時候也通常是互聯網上的隻言片語。所以退伍軍人要講他們的故事,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電影。」

高爾曾在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服役,作為步兵參加過2次戰鬥,還曾駐軍德國。參軍前他在賓夕法尼亞州西部的一家當地電視臺工作,學會了電視的製作和剪輯。參軍後繼續學習攝影,並在西柏林的美國電視臺和廣播電臺工作過。

為了幫助退役軍人,他創立了非營利組織VetFilms.Org,通過教退役軍人拍電影來幫助他們發出心聲、戰勝創傷後遺症。

創作極具療癒性

「創造角色,設定情境,在情節中加入逆轉——所有這些創作及編寫一部好劇本的元素都是有治療性的,可以幫助一位正在與創傷後遺症鬥爭的老兵表達思想和情感,因為他們與人交談有困難。」

今明兩年,VetFilms計劃拍攝三部電影,其中包括一部具有東方元素的電影《26尊佛像》(26 Buddhas)。這部驚險動作片取材自一個上了頭條的新聞事件。一個泰國老婦人帶著村裡世代相傳的金佛像,為躲避走私販的追逐走遍了四大洲。她的女兒破譯了一連串線索後找到母親,母女二人聯合,靠智慧擊敗了走私者。

高爾說這個故事是受到美國作家約翰·斯坦貝克的1948年出版的著名短篇小說《珍珠》的啟發。小說描寫了一對貧窮的印第安夫妻採到一顆稀世珍珠,想賣個好價錢給兒子治病,但珍珠卻勾起城裡人的貪婪和邪念,對他們進行追殺,年幼的兒子也因此喪命。最終他們不得不以拋掉珍珠來重新求得安寧與純真。

高爾和他的團隊不僅想把《26尊佛像》拍成一部驚險片,也想通過影片折射出當代社會的問題,即:對世界文化遺產的破壞以及人們對返本歸真的追求。

談到這部片子,讓高爾想到中國及其失傳的文化,那些在文革中被毀的雕塑、藝術品故事和文學作品。

「多麼令人傷感啊!」他感嘆道,並由此聯想到當今的美國:「什麼是組成一個國家的三元素?文化、傳統和邊界……我們的邊界受到襲擊,我們的語言和傳統受到襲擊,我們的文化也在受到襲擊。」◇

責任編輯:孟文瀾

相關新聞
中華民國退伍軍人協會9月南加開成立大會
聯盟黨承諾撥款幫助退伍軍人重返社會
預謀長灘大規模恐襲 退伍軍人就逮
美國退伍軍人回憶看坦克人直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