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07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伊璉澳洲悉尼編譯報導)雖然兄弟手足間的衝突在當下讓人感到筋疲力盡,但從長遠來看,它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益處的。當手足因不和而彼此間感到不開心時,他們會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從而減少衝突。當父母幫助孩子掌握這些技巧並能平等地對待每個孩子時,孩子們會有一個公平的家庭環境來應對童年時的矛盾。
赫爾利(Katie Hurley)是兒童和青少年心理治療師,她認為,家庭中兄友弟恭,彼此和睦會有很多益處。研究表明,手足關係可以增加同情心,這可以促進其親社交行為,如幫助和分享。在培養子女之間的友愛關係中,父母要教育幼兒要善待他人。
孩子之間的衝突是成長的一部分,但父母總能鼓勵孩子們彼此相親相愛,並從衝突中學習一些重要的生活經驗。以下是赫爾利分享的六個要訣。
一、當孩子們發生爭辯時,家長應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們為了爭搶玩具而情緒激動很自然,面對著打成一團的小傢伙們,此時的家長恨不得把造成孩子衝突的玩具扔出窗外,再把他們分開,一屋關一個讓其自省。但是家長要明白,在解決衝突和應對情緒激動時,精明的小傢伙們會對父母留意。如果你快速拿走玩具,用隔離法讓孩子們冷靜下來時,孩子會將負面情緒這種不好的信息內化,將其隱藏。
此種情況下積極的作法是教孩子深呼吸(吸氣數四下,屏住呼吸數四下,呼氣數四下)。使用「我感覺」這種句式來開啟解決問題的程序,或者在著手解決之前給自己一些時間來處理這種情況。例如:「你們在家裡大喊大叫令我很生氣,我得想想怎麼幫你們,讓我們做三次深呼吸,然後嘗試解決問題好吧。」
二、鼓勵孩子們之間相互友愛。
赫爾利分享自己的經驗時說,每天上學前,她都要對女兒耳語一凡,「好好照顧弟弟」,然後,她同樣對兒子說,「好好聽姐姐的話呀」。當我們教育子女,告訴他們要「兄友弟恭」時,他們就會理解,手足之間就是要無條件的關愛對方。
當家中有個孩子受傷時,要鼓勵其他孩子去照看她,當某個孩子需要幫助完成某項作業時,其他的孩子要出手相幫。當他們為某事爭起來了,家長要幫他們用「我覺得」這種句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他們就會學著傾聽他人,理解對方。
三、預留專屬孩子們自己的時間。
我們關注親子時間,但是,手足之間也需要固定的足夠的時間來強化彼此間的關係。每週算出孩子們一起玩耍的時間,讓他們鬧成一團,鼓勵他們融合各自的「好主意」,看看用這些好主意是否能做出點什麼,然後放手讓他們去嘗試。
四、開發家庭活動,放手讓孩子主導一切。
孩子們有時為了贏得家長的偏好而「耍小脾氣」,而化解這種矛盾的好方法是開發家庭活動,障礙賽和尋寶是家庭最常見的遊戲,但是注意的是,在玩這種遊戲時讓孩子們負責一切,這樣他們在一起策劃活動內容、制定規則過程中會彼此傾聽,最終形成一個方案,通過這個過程,促進彼此關係。
五、通過孩子們睡前固定活動加深彼此的關愛。
孩子們喜歡這種晚間活動,最小的一個會比別人多帶一些自己的「小東東」來。鼓勵孩子們一起讀個故事、輪著唱一首歌,睡前相擁擊掌,晚上誰感到害怕了別的孩子會幫著他壯膽。
六、彼此間相互鼓勵加油。
孩子們有時會互相「叫勁兒」,有些情況下,他們會互相學,有些情況下,他們會冷眼人人傍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相同」,任誰都有自己過人之處,要讓孩子們明白,只有大家的智慧凝聚在一起時,才會創造奇蹟。
教孩子們互相歡呼、互相幫助、彼此欣賞。在小兄弟姐妹們還很小的時候就教給他們這所有的一切,將來長大後,他們不僅會彼此間相親相愛,還會將友愛惠及到他人。
責任編輯:瑞木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