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界靜默遊行 抗議警方阻撓採訪
【大紀元2019年07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不少記者在採訪反對香港《逃犯條例》修訂示威活動時,多次被警方無理驅趕、推撞、辱罵、甚至被警棍打傷、被布袋彈擊中。7個傳媒工會和組織今日舉辦「停止警暴捍衛新聞自由」新聞界靜默遊行,由金鐘夏慤花園出發,遊行至特首辦。要求警方尊重新聞自由,並要求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履行競選承諾,捍衛新聞自由,記協表示超過1,500人參與。
發起組織包括香港記者協會、香港攝影記者協會、獨立評論人協會、大專新聞教育工作者聯席、明報職工協會、壹傳媒工會和香港電台製作人員工會。他們在遊行宣言中表示,自6月9日以來,記協收到29宗具名投訴,指證警方涉嫌針對記者使用過度武力及阻撓記者採訪,其中27宗已交監警會調查。記協和攝影記者協會在6月11日,已約見警察公共關係科,要求警方依照警例配合傳媒採訪,但6月12日的大規模衝突,以至夜間的驅散清場,記者多次成為警方驅趕、辱罵以至打擊目標。到最近7月7日的九龍區遊行,記者再次在毫無理由下被警察用盾牌陣推撞。
宣言質疑,記者自身的安全一次又一次受威脅,威脅的主要來源竟是在場執法的警員,傳媒怎樣能夠充份發揮第四權的角色,監察公權力運用?除了驅趕、辱罵、甚至攻擊,他們近日更發現,警方一而再用自行拍片的方式公佈消息,行政長官多次出席活動都沒有通知傳媒,令人懷疑這些做法是為了迴避記者,單方面發佈消息,試圖將記者變成傳聲筒。
他們強調:「記者不願意成為新聞主角,但我們要站出來,用沉默表達我們的憤怒。」今次的遊行是要求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履行她2017年競選特首時,簽署《新聞自由約章》承諾過要捍衛的新聞自由,亦是基本法27條承諾保障的公民權利。他們深信,言論、新聞自由是香港的基石,是不容破壞的核心價值,行政、執法的權力亦必須受到監察。
記協將成立「保護記者基金」
他們要求林鄭以至警隊高層,正視警隊一而再濫用權力,阻撓以至攻擊記者的行徑,儘快由獨立人士作具公信力的調查,徹查警方對傳媒的無理干預是否系統性的指令,林鄭和警隊高層亦必須停止以發稿發片方式單方面發佈資訊,而是應該要站出來面對質詢。又期望林鄭和警隊高層明確回應,而非對求視而不見,或用幾句官話矇混過關,更不是躲在前線警員的防線和水馬後閉門不出。
記協將成立「保護記者基金」,資助在工作中受到不禮貌對待的從業員尋求法律援助。記協主席楊健興表示,多次反修例示威活動後,相信有大量業界從業員需要尋求協助,基金詳細內容稍後公布。
呂秉權:警民衝突始作俑者是北京當局
獨立評論人協會召集人呂秉權表示,今日除了代表獨立評論人協會,亦以傳媒工作者、評論人的身份參加遊行。他表示,傳媒作為第四權,是一個獨立的監察者,對於整個社會的有效運作是很重要的,不論是對官還是民,一個監察的聲音,對一個文明社會都是必要的。他強調,在任何衝突中,記者都不是敵人,即使任何人有情緒都好,包括警員,都不應針對前線記者。他希望,在警民發生衝突時,警方和政府要確保到採訪自由不受到侵害。
呂秉權又認為,「反送中」運動中出現多次警民衝突,背後最大的始作俑者是北京當局,因為《逃犯條例》修訂,北京當局後面的立場比較硬。林鄭月娥本身都有問題,她不能夠體責民意,不能夠做一些緩和社會氣氛的有效措施,例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真正「撤回」。他覺得,如果當局願意這樣做,能緩和對立的氣氛,但是官方相對強硬,不妥協態度的底下,令示威者和警察都成為磨心。
他並指,警察長年累月去處理政治問題,是絕對不恰當的,「因為這是政治問題,需要透過政治和高層解決。示威者不斷訴求,但得不到政府的有效回應,他們只能透過各種途徑去表達自己的意見。」過程中警察也相當疲勞,以及在那麼多次執法累積的互相不滿底下,他相信警察心態和情緒都有對示威者的仇視,而示威者也都有對警察的仇恨,兩者是很不健康的。
他又認為,示威者是有責任,但是警察作為一個專業的執法隊伍,其實他是受過一個相當嚴謹的訓練。「而且他拿了公餉,是納稅人養起一隊警隊,其實應該用一個高度專業的態度,不應該受到情緒的影響,都是應該確切保持政治中立。」他相信這樣有助緩和現時警察和示威者之間的緊張氣氛,警方都應該希望特區政府高層從政治方面去解決現在的爭議,長此下去只會令香港自己內鬥。
籲林鄭用更超然態度處理
被問到覺得遊行有沒有用,呂秉權表示,香港市民的希望其實都很卑微的,用各種途徑表達意見。「我覺得是大家應該去做的事情。有時很多東西計算不到那麼多的,香港人有一絲的空間,一絲的自由,就做一絲的工作。」
林鄭多次的會面,都表達了撐警隊,不出賣警隊。我覺得她作為一個公務員、特首來講這番說話,我明白。「但是她作為一個全香港人的特首,她應該用一個更加超然的態度去看這件事。因為其實這件事根本就是整個政治問題,令市民、警隊都是磨心,她更加應該站在700萬市民這邊,而不是站在幾萬的警隊這邊。她不是警務處長,她是全香港的特首。」
他希望林鄭用更超然的態度去處理今次的事件,亦都是用一個實事求是的態度,既支持警隊,但是任何團體,一個那麼大的團體一定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的。「我認為大家實事求是,如果警隊的做法值得讚揚的嗎,我們要去表揚、肯定。但如果有執法上的問題,例如過份使用武力,例如情緒失控,我們都要處理,不可以用一個盲撐的態度,警隊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對的。」又說:「我們應該看清楚整件事,示威者不是完全對,也不是完全錯。警隊也都不是完全對,也不是完全錯。」
尊子:林鄭錯判形勢 未能平息事件
著名漫畫家尊子今天也有參加遊行,他希望與一些記者朋友表達一些意見,因為記者前線上做了很多的工作,記錄反修例這種中的事件,如受到不公平對待,應該出聲的。
他相信,大家都看政府的反應,然後有一些後續的行動,「如果政府懂得做事的話,早點把那件事平息的話,答應一些訴求,有一些合理的安排的話,這個運動是可以結束的,主動權也是在政府那。」
政府在修例過程中的處理手機,尊子認為反映了政府過往這些年來做過些甚麼事,如何第一時間作出一些最緊急的部署,和解決一些最大的矛盾,後續便是逐步把過往做錯的事平反或改進,例如DQ人,或者是立法會內補選議席的安排等等,其實也是需要處理的。還有西環(中聯辦)在香港的角色,其實也是導致今時今日有這些現象出現。
對於早前林鄭以「壽終正寢」形容《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尊子相信不知道誰幫她出主意,未必是她自己想出來的,以為能夠用這種方法去平息。「我相信也是他們摸索、錯判形勢之下,就以為用這個方法可行,但現在證明她這種公關處理手法,是不能夠平息事件。」
前線記者指採訪環境更惡劣
主辦單位邀請現職或前新聞工作者、新聞系教職員及學生、大專校報編委參加今次的遊行。
前線記者沈先生表示,自己遇到的情況比較輕微,主要是被人搜身,但是看到同事受傷,例如警方在清場時使用盾牌。他又說,一次警方在搜身的時候,會說很多認為是對的事情,例如警察有權搜身,記者在地鐵範圍裏不可以採訪。沈先生指,警方可能是針對一些人,但他們未必一時間可以反應過來,他們未必有這個權力去做這些事。又認為,情理上警方並不是「大曬」,但在現實,記者都要就著當時的情況反應。
他強調,記者的價值是將他看到的東西報道出來,但這件事情是越來越難。例如有時清場行動的時候,記者想去拍攝一些警察執法的情況,警方可能要他們走到很遠,或者用不同的方法使記者很難拍攝現場。
另一前線記者韓先生表示,與2014年「佔領運動」時比較,情況很明顯差了,因為當時雖用了催淚彈,但是警察並不會肆無忌憚地用警棍一棍一棍打下去,但現在可以看到就是他們凶神惡煞,恃著自己拿著警棍就是「大曬」,打所有人,包括記者,情況是差了很多。
他說幸好暫時沒有被警棍打,但是看到有很多記者其實都曾被警方搜身或被警棍擊中,他強調:「不希望發生在任何一個行家身上。」又批評,警方雖然口口聲聲說「記者朋友、傳媒朋友」,但他不相信一個正常人會打自己朋友。
李小姐曾經在報社擔任體育記者。她認為,現在的警察,或者前線的警察,他們針對不單單是示威者,而是前線的記者。從不同的片段可以看到,如果警方說針對示威者的衝擊,但是記者是絕對有需要在前線去採訪,但看到無論前幾次的示威,警方無論是在旺角清場,或者昨晚在上水清場,他們用一個不合法的,或者不需要的武力去衝擊、推撞前線記者,令他們受傷,或者針對性,用胡椒噴霧去噴他們的眼睛,「這件事是絕對不容許。」她又說,一些攝影記者,或者文字記者,已經戴上頭盔,但是他們一直以來已經「硬食了很多拳」,有前線記者反映他們被人打,被人撞,或言論辱罵已變成基本。
雖然有人覺得體育沒有政治,但李小姐說,都會不斷感受到有關係,因為每件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近年更加嚴重,前線的記協不停發聲明,表示新聞自由受衝擊。又認為,罪魁禍首一定是政府,其實香港政府只是傀儡一樣,到最後其實是西環控制一切,這次「反送中」只是一個爆發點。
彭志銘:要捍衛新聞自由
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表示,記者是監察社會和報道事實的,「如果我們一個社會,需要有人監察整件事的時候,而有些衝突的時候,最好的見證者就是記者。最好的記錄就是記者。」他感嘆,警方自己報出來的消息都很偏頗,反而最好的是記者,他質疑警方現在每一次有衝突的時候,都不停粗暴對待記者,是不想記者在現場看到事實。彭志銘說出版社也是傳媒之一,一定要捍衛自己的自由,捍衛新聞自由之餘,捍衛香港人的公民知情權,要彰顯事實。
他認為,香港最近的動亂,始作俑者當然是林鄭月娥,「她的無能,她種種的對市民或對香港的破壞最大。」第二是警務處處長盧偉,現在警方失控達到兩種層面。第一是制度的崩潰,警務處處長盧偉聰所講的東西已經失效,好像警察已經不聽他指揮。第二是現場的警察都有些失控,失常,好像昨日上水遊行的時候,有警員前面沒有示威人,但他都大叫叫人散開,「這些已經有些失常,或者是一個團隊的失控。」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