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07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龍芳台灣台東報導)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為驗證日本祖先有可能來自台灣,自2017年開始與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合作,進行「跨越黑潮-復現3萬年前的航海實驗計劃」,希望驗證「日本人的來源路徑」是由台灣跨越黑潮進入沖繩列島的可能性。
實驗計劃主持人海部陽介推測,從台灣划船到日本與那國島,是日本人祖先移民的路徑之一,因此計劃以造舟航行來驗證3萬年前日本祖先,在沒有現代航行設備下,從台灣移民到日本的可能性。
經過多次實驗,最終由日本製造仿古圓木舟,進行跨越黑潮挑戰。圓木舟2019年7月7日從台東長濱烏石鼻港出發,5名划手不用現代儀器,僅靠著觀察星象和風向,經過46小時的人力划行,最終於9日上午成功抵達日本沖繩與那國島。
跨越黑潮實驗計劃成功劃下完美句點,也間接證明舊石器時代人類可能具有跨越黑潮航海的能力,以及日本祖先來自台灣的可能性。
模擬舊石器工具 製成仿古圓木舟
實驗最初的獨木舟是由台灣阿美族竹筏工藝家賴進龍,用阿美族傳統技法製作,分別作出竹筏IRAI號、IRAII號,實際航行過程發現,IRAI號竹筏速度弱於黑潮,IRAII號竹筏不耐巨浪沖擊,竹管易受損滲水,最後獨木舟改為在日本製作。
日製圓木舟以日本能登所產雪松,由日本考古學家山田昌久監製、工藝家雨宮國廣模擬舊石器工具實驗製成。圓木舟身長7.6公尺、寬0.7公尺、高0.6公尺,舟身重量約350公斤,可乘坐5人。
圓木舟於2019年5月24日運抵台東,經過11天划手訓練,並等待天候,於7月7日中午1時30分正式由台東長濱烏石鼻港出發,航向日本與那國島,進行挑戰。
全人力划行 星辰風向決定航程方向
自台東烏石鼻到日本與那國島航程直線距離為205公里,5名划手在不換人的前提下,完全以人力划行。航行時不使用羅盤、時鐘、智慧型手機等現代化設備,完全以星辰、風向等自然元素來決定航程方向。
5名划手各有特質,其中4名划手為日籍。原康司曾以獨木舟征服世界各大海域,有「海霧男」稱號,意思是能克服海上濃霧勇往直前。鈴木克章是經驗豐富的獨木舟導遊。村松稔個性冷靜具有持久力特質。唯一女性田中道子有21年獨木舟經驗,對野生動物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台灣的宋元愷,則是獨木舟資深老將和傳奇人物,多次獲世界級長距離比賽冠軍。
為記錄實驗航海探索計劃,圓木舟前後都配備攝影機,船尾360度攝影機,全程記錄海上划行過程,作為日後科學研究及教育活動。
由於圓木舟空間有限,划手只能在腳下放置飲水和糯米飯糰,因為圓木舟必須一直保持動力前進,否則會被黑潮帶走,所以疲累時也只能輪流趴著睡個30分鐘,連上廁所也只能在圓木舟上坐著解決。
幾度迷航 靠經驗及潮流幫忙
在將近2天的航行過程中,划手們曾因天候無法辨別方位,幾度發生迷航,但靠著大家多年的經驗,從觀察太陽夾角、觀測星象及海流等輔助下,成功修正方位,最後正確的往與那國島方向前進。
圓木舟抵達與那國島時,島上人員熱情迎接,完成壯舉的5名划手,儘管已精疲力盡,卻難掩喜悅,田中道子更開心拭淚。台灣伴走船「晉領號」上的工作人員,也高興的拿出中華民國國旗與划手們合照。
海部陽介表示,此次航行226.08公里,與直線距離差距約20公里。航行時間也在原預測航行時間內,表示划手們的辨位能力很好、體力耐力也都在巔峰,才能完成如此艱鉅的任務。
海部陽介說,航程剛開始的時候浪有點高,但還好後面潮流都是往與那國流動,所以划手們運用了他們的感覺與力量,靠著潮流的幫忙前進。他強調並不是每次航海都能平安到達,這次航行非常幸運。
復現3萬年前航海 探索精神古今相同
史前館表示,跨越黑潮實驗計劃締造成功紀錄,未來史前館將與日本科博館合作規劃特展,將實驗計劃的成果分享給全世界。
仿3萬年前的古人航海,也讓人思考,今人和古人的差異?古代沒有氣象分析,如何判斷天候?史前館副研究員林志興說,古人可能是使用更簡單、更有效率的方法。
3萬年前人的體能和感官統合力,可能比現代人要好得多。現代人過度依賴現代工具的結果,造成體能退化,同時,與自然界互動的能力和判斷力也幾乎消失了。遠古時代,人類的感官非常敏鋭,現代人過度使用3C產品,連視力都在快速退化。
林志興也認為,在復現3萬年前人類的實驗航海中,展現了兩個不同時代的人,擁有一樣的探索精神。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