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紀的香港政改:鮮為人知的史實
【大紀元2019年07月11日訊】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選舉問題出台「8·31決定」,限制民眾的參選權利,直接導致了「雨傘運動」。
儘管在過去一個月期間,香港前前後後有大約四百多萬人上街遊行,反送中以及要求特首林鄭月娥下台,但是林鄭月娥仍然穩坐特首寶座,也拒絕完全撤銷《逃犯條例》修訂案。這引發了重啟香港政治改革的討論。其實,香港的民主改革計劃在1940年代就提出過,但是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沒有實現真普選。是誰在阻擋港人的真正自治呢?
最早提出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方案的是英國駐港總督楊慕琦(Sir Mark Aitchison Young)。他在1946年提出這個方案時,希望香港市民有更多責任去管理自己的事務。方案包括建立市議會,三分之二議員為民選,三分之一則是委任。這個方案被稱為「楊慕琦計劃」(the Young Plan)。
由於各方意見不統一,加上楊慕琦不久離任退休,所以這個改革計劃被擱置。
1950年代中共建政後,港英當局似乎再度提起「楊慕琦計劃」,但是遭到北京的反對。
周恩來阻止港英政府的民主改革
美國知名刊物《大西洋月刊》曾報導,英國政府解密文件顯示,英軍中校及鐵路工程師肯尼斯·坎特黎在給英國首相哈羅德·麥克米倫(Harold Macmillan)的信中披露,他在1958年和中國(中共)總理周恩來談到港英政府希望香港進行更多自治的計劃時,周恩來「希望麥克米倫先生知道,任何將香港變成自治地位的舉動都會被中國(中共)視為不友好的行為。中國(中共)希望香港繼續現在的殖民地地位,不要有任何改變。」
《大西洋月刊》的文章還援引坎特黎的密信說,1960年中國(中共)政府當時負責海外華人事務的廖承志說,如果英國人允許香港自治,中國(中共)領導人會毫不猶豫地解放香港。
中共黨史專家、《晚年周恩來》一書的作者高文謙說:
「他們最大的考慮是保留香港現有的地位,使香港成為一個下金蛋的雞,不要殺雞取卵。」
1949年中共建立「新中國」後,遭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禁運封鎖。高文謙說,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大陸可以從香港獲得很多緊缺的物資、外匯等,所以他們不希望改變當時的現狀。
中國(中共)擔心香港走向獨立?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學教授孔誥烽則有不同的解讀。他說,英國政府在1950到1960年代,允許當時的殖民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實行自治,最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走向了獨立。中國政府擔心,香港也會步他們的後塵:
「當時很多香港的殖民地官員都是從新加坡調過來的。中共看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的狀況,他們也是擔心英國人在香港推動政治改革,然後香港會慢慢走向獨立。」
中國(中共)將香港和澳門從UN殖民地名單中刪除
孔誥烽還透露,1972年中國(中共)政府恢復聯合國席位後馬上做的一件事,就是將香港和澳門從聯合國的殖民地名單中刪除。因為按照聯合國的規定,殖民地人民有權對事關自身利益的大事進行自決。把香港和澳門從這個名單上刪除後,這兩地的人民就沒有了自決權。
時間快進到1980年代。英國和中國兩國政府決定在1997年將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香港特區《基本法》承諾,普選將是「最終目標」,但對出台時間含糊其詞,使北京可以決定其進展速度。
末代港督彭定康雖然試圖進行一些選舉制度上的改革,但是由於中國(中共)政府的反對,新選出的立法會沒有過渡到1997年主權移交之後。
「林鄭下台」還是「真普選」?
「雨傘運動」的核心訴求「實現真普選」再次出現在今年的反送中示威遊行中。很多人認為,只有實現真普選,香港的問題才能真正解決。不過也有人說,只要中共執政,實現真普選的目標就遙不可及。反送中運動的短期目標應該是要林鄭月娥下台。不過,香港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不認同這種說法:
「爭取一個特首下台,和爭取香港民主化相比,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停留在特首下台(這個目標上)也不是好的辦法,因為一個下台之後,再來一個由不民主的方式產生的,中國(中共)政府欽點的人上來,可能比現在更差。」
中國(中共)政府同意將普選寫進香港《基本法》的目的之一是做給台灣看,為以「一國兩制」的方式統一台灣做準備。《香港商報》前助理總編龍鎮洋說,如今普選遙遙無期,香港陷入動盪不安,給台灣做出了非常負面的示範:
「我覺得它的(中共)政策缺乏連貫性,缺乏邏輯性。它在澳門香港搞成這樣,怎麼能叫台灣人放心,怎麼能叫國際社會對它有信心。」
最近,隨著香港大規模遊行一個接著一個,對現任港府不滿的民意洶湧澎湃。不僅是抗議示威者要實現真普選,連建制派也在考慮政治改革。香港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最近在接受採訪時提到,要重啟政改,重新建立與市民溝通渠道,重燃港人對落實普選的希望。
香港已經有人提出一週一遊行,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現在的局勢確實是對中國(中共)政府高層政治智慧的嚴峻考驗。
(轉載:自由亞洲電台)#
責任編輯:林詩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