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是皮膚病後期的泛稱,皮膚發炎卻得不到改善,都有可能成為濕疹。多數罹患皮膚疾病卻長期治療不得法,可能導致表皮或真皮損傷,往往引發濕疹。有時它表現的是過敏的現象,有時又是發炎的現象,有時又混雜不同的病源感染,非常難治;西醫的對治方式,多數是抑制免疫機制的發生,或用止癢藥止癢,或用消炎藥想要殺滅病源,但是濕疹卻非常頑強。為什麼治不好濕疹?
濕疹的常見症狀
濕疹,是個一般民眾很難界定的皮膚科病名,甚至一般醫生也不易立刻界定它。它的最基本臨床症狀,常見組織液滲出的現象,看起來皮膚濕濕的,也許這就是它被叫做「濕疹」的原因?
大部分皮膚科醫生是這樣的說法:濕疹就是表皮與真皮發炎。其它原因例如擦傷和手術所導致的,都不能算作濕疹。如果是來自於皮膚感染、自體免疫疾病、或營養失調等等所致,也不歸類於濕疹。
濕疹的臨床症狀,常見的是紅斑、丘疹、糜爛、滲液、結痂、磷屑。比較輕的,就只是在面頰、前額、頭皮等處見到,比較重的,就在頭面頸部、臂腕手部、軀幹部,甚至肛門周圍、外陰部周圍都出現皮疹。最後進展成慢性的濕疹狀態,如皮膚增厚、顏色變暗,甚至有乾裂,反覆出血。
古代中醫怎麼看濕疹?
中醫的病名裡面,沒有「濕疹」這個詞。但有一些不同的皮膚病名稱,多數屬於中醫的「外科」範疇。全身性的,如浸淫瘡、血風瘡、粟瘡;局部性的,如旋耳瘡(又叫月蝕瘡)、腎囊風、四彎風、乳頭風、臍瘡等。都類似西醫所謂的「濕疹」。
現列舉幾個中醫病名的例子來看:
1. 浸淫瘡:《諸病源候論》說,它的病因屬於「心熱」,症狀是全身都可能見到;云:「是心家有風熱,發於肌膚。初生甚小,先癢後痛而成瘡,汁出,侵潰肌肉;浸淫漸闊,乃徧體。」它表現的病情有輕有重,「其瘡若從口出,流散四肢,則輕;若從四肢生,然後入口者,則重。」它為什麼給叫做「浸淫瘡」呢?「以其漸漸增長,因名浸淫也。」
2. 血風瘡:《婦科心法》說全身各處癢或痛,搔抓會成為瘡的;云:「遍身起如丹毒狀,或癢或痛,搔之則成瘡。」血風瘡的發病原因是「由風濕血燥所致」。
3. 旋耳瘡:《醫宗金鑑》云:「此證生於耳後縫間,延及耳折,上下如刀裂之狀,色紅,時津黃水」。發病的原因是「由膽、脾濕熱所致」。它的發生時間還表現有周期性循環,「然此瘡月盈則瘡盛,月虧則瘡衰,隨月盈虧,是以又名『月蝕瘡』也。」
4. 四彎風:《醫宗金鑑》云:「此證生在兩腿彎、腳彎」,它有每月一發的周期性,「形如風癬」,生成的原因是「屬風邪襲入腠理」而成。證狀是「其瘡無度,搔破津水,形如濕癬。」
濕疹為什麼好不了?
皮膚科的病情,原因很簡單,1)免疫方面說是過敏所致;2)感染方面說是有細菌、黴菌、病毒等感染所致。或許是因為這種看起來簡單的病因,卻混合了難以掌握的其它因素,例如應該抑制還是提升免疫方式、哪種藥物能明確消滅那些致病的病原,所以治療的方向難以正確掌握,而治療也就困難重重。
網路上資訊非常發達,可查到西醫皮膚科常用藥物。其實,皮膚科用藥種類並不算多。局部使用的有類固醇、止癢藥物、抗生素、抗黴菌劑、抗病毒劑,全身使用的有口服抗過敏、口服抗病毒、口服抗黴菌……。
用類固醇治療濕疹,它對於濕疹的作用大致上是消炎和抑制免疫,濕疹雖然是發炎,但類固醇往往不能消病菌或黴菌所致的發炎;抑制免疫是讓病情給壓了下去。
止癢藥物沒有治病效能,只能止癢,也許有一點令人不搔癢的效果,可避免因為搔破皮膚而致進一步的感染。
抗生素是有專一性的,病菌種類繁多,沒有經過實驗是哪一種病菌感染,幾乎不能正確使用抗生素,又怎能殺死病菌而治癒呢?抗黴菌的藥物,也和抗生素一樣不好用,況且黴菌還是最頑強的感染源,根本治療是很難的。醫學界都清楚,病毒至今難以用藥物殺死,而且病毒是多樣性的,怎樣選擇到最適當藥物,有它的困難度。
口服藥物對抗濕疹,和局部用藥的效果同樣,差不了多少。
根治濕疹的關鍵
真正找出病因來,針對病因去治療,這是根治濕疹最關鍵的方法。
中醫找病因,分為三類,簡單地說就是:1)外因,2)內因,3)不內外因。
外因方面,病人本身的體質有「風、火、熱、濕、燥、寒」,天氣有「風、火、暑、濕、燥、寒」。傳統中醫雖然沒有病菌、病毒等等病源的敘述,可它卻注重人體質上的因素,以及天氣「不正變化」的因素之間互相影響。天氣的不正變化就是,該冷的時候不冷、該熱的時候不熱,該燥的時候不燥、該濕的時候不濕……都能令不同體質的人罹患不同的病。
內因方面,病人有偏於「喜、怒、憂、思、悲、恐、驚」的不同情緒特質,外在還有各種觸景生情的情緒刺激,令不同情緒特質的人產生不同的病情。
不內外因方面,例如飲食不正、摔跌受傷、刀刃割傷等等都可能引起發病。
覺得身體發重、舌苔白厚而膩、在濕疹處有組織液滲出、或有些微水腫,是屬濕的現象;到處遊走發癢或發腫的症狀就是風;有皮膚發紅、舌赤或刺粒出現、小便色赤、大便結硬,是屬熱的現象;咽乾、口乾、目澀、都屬燥象。發癢搔抓成瘡有瘀青,屬血涸有瘀有虛熱。
分辨清楚每一種表現,能根據不同的表現用針對治療之方,如祛風、去濕、清熱、補血虛……,常常能收到較好的結果。
中醫如何治療濕疹?
濕疹多數就是濕熱、風熱、血虛所致,針對治療便是最簡單方式。
中醫師用望聞問切的幾種方法,找出人生病的成因,任何病的預防和治療就不是太大問題。
對於濕疹也是一樣通過望聞問切幾種方法,「利濕清熱」針對治療濕熱型,「驅風清熱」針對風熱型,「補血潤燥驅風」針對血虛風燥型的濕疹。這樣的方法,既能治病、也可預防,還能止癢。
寶寶濕疹越抓越嚴重 有方法可解
嬰兒濕疹,會令他們不是「苦不堪言」而是「苦不會言」。筆者曾見還在襁褓中的小娃娃,背部都能被搔抓成瘡流血。
一個滿簡單的處治方式,可以試試看,它是記載於《醫宗金鑑》的方子、用以治療「四彎風」。四彎風現在被叫做「異位性皮膚炎」,是過敏性濕疹的一種。「大麥一升熬湯,先熏後洗;次搽『三妙散』,滲濕殺蟲,其瘡即止,緩緩取效。」這個方式,又能滲濕又能殺蟲止癢,還非常簡單(「殺蟲」相當於現代人所謂的「殺菌」)。
止癢方法:
用大麥1升,煎湯。趁熱時,利用它的蒸汽燻蒸患部,等到冷下來再洗患部。
隨後,再用「三妙散」塗搽患部。(編者按:三妙散,是用檳榔、生蒼朮、生黃柏各等份,共研細末,使用的時候乾撒或塗搽患處。具體使用前需詢問中醫師。)
這個大麥熬湯熏洗的方法,也能應用於其它濕疹止癢,並不是只侷限於四彎風這種類似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濕疹。
· 濕疹是皮膚病後期 中醫教你預防+1藥膳改善
· 濕氣積體內可引發濕疹 中醫師:這飲品最好少喝
· 濕疹擺不脫?中醫:3種湯助痊癒 防復發
責任編輯:李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