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中

北濱海公路 寧靜小旅行

【大紀元2019年06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鄧玫玲台灣台中報導)走完宜蘭博物館的知性小旅行,從多雨的宜蘭市區往台2線濱海公路前行,很快就能看到海了,進入今天的濱海寧靜之旅。

台灣的北海岸,長年受東北季風吹拂,經年承受風吹海蝕的海岸,有著奇岩怪石的特殊地貌。變化萬千的地形景觀,沿途可見陡峭的山岩逼近海面,波濤洶湧的海浪纏繞著山岩,山與海在此交鋒,一步不讓;山挺著胸膛矗立海面,海領著千頃汪洋在山的面前興風作浪。

龍洞四季灣,設置的海水浴場能感受到風浪的波動。(龍洞四季灣提供)

鬼斧神工 千萬年的激盪

這千萬年的激盪,激盪出堅硬突出的山脊,柔軟凹入的河谷,整個北海岸線布滿崎嶇的岬灣,成為著名的景觀公路。

台灣的北海岸,有著奇岩怪石的特殊地貌,變化萬千的地形景觀。(鄧玫玲/大紀元)

因此,北海岸的景點名稱不是凹陷的海灣,就是突出的岬角,翡翠灣、龍洞灣、福隆灣或是野柳岬、龍洞岬、鼻頭角、三貂角等,這段彎彎角角的海岸,無須人工雕琢,就美得叫人讚歎。

如果選個晴朗的日子來看山看海,山會翠綠得出奇,海會蔚藍得耀眼,更讓人驚喜的是天空也會湛藍一片。遊客面對有如此遼闊山海大景,都願意忍受著烈日的煎烤一步步探向海濱,尋找這奇山異海的祕密,怎麼會有這種山連海、海連天?串聯出如此奇幻的美景啊!

金沙灣海濱公園,一片平坦的金黃沙灘。(鄧玫玲/大紀元)

奇岩海岸 出現金沙海灘

如果沒有機會遇到北海岸最美的時刻,其實也不遺憾,沿著濱海公路享受山與海的寧靜溫柔,也是獨特的感受,無人的海邊緘默的山岩,連海濤聲都壓低了聲浪。

來到夏日擠滿戲水遊客的「金沙灣海濱公園」,這位於濱海公路94.2公里處的海岸,不再奇岩崢嶸了,竟然出現一片平坦的金黃沙灘?雖然長度僅約200公尺,卻是奇景中的奇景了。

這一小片淡淡的金黃細沙,分布在周遭大大小小的石頭中,沒有南方海岸沙灘,綿延的綺麗風光,但是小巧的金色沙灘還是讓人想要來散散步,吹吹海風。一旁還有一條小溪流,清澈的溪水流過海灘,這也是很少見的地景,這是北海岸的珍奇小寶貝,值得好好收藏。

龍洞四季灣,有一個偌大的鯨魚結婚廣場,成為海濱浪漫景觀。(鄧玫玲/大紀元)

龍洞四季灣 鯨魚結婚吧

再往東走,依舊是山與海的世界。然而,經過兩隻許諾結婚誓言的石鯨魚時,還是會讓遊客忍不著驚呼,海裡有求婚的鯨魚啊!一行藍色的提問「MARRY ME?」另一行粉紅色的回應「YES, I DO!」

這就是龍洞四季灣,有一個偌大的鯨魚結婚廣場,也有特別設置的海水游泳池,還有專設的寵物泳池,也就是可以和家中寶貝小狗一起來享受水中樂趣的水池。引海水進入的泳池倒是平靜無風浪,另一池臨海的海水浴場,就能感受到風浪的波動。

3個泳池環繞著一座純白的希臘式的建築,這座面海靠山的異國風味旅館,除了住宿也是舉辦婚禮餐宴的地方,每年有近10位新人來此舉辦浪漫婚禮,還擁有一座私人遊艇港,是個私密,但卻很吸引人的海濱景點。

三貂角燈塔區營造了一個西洋風貌的景觀。(鄧玫玲/大紀元)

三貂角燈塔 台灣最東點

車行在濱海公路,總是會有幾個美麗小景點,吸引遊客停下來看海。海總是萬種風情,而山卻是一成不變,綠著臉占領著海的地盤。直到來到台灣最東的燈塔三貂角就不同了,可以往山上去了,把車停在山下的停車場,再往山上爬也行,直接開車上山那更快,幾分鐘的時間就找到那座雪白的燈塔,居高臨下守在高處的海上明燈——三貂角。

三貂角燈塔區民航局的雷達站。(鄧玫玲/大紀元)

燈塔為何有著一個讓人不解的名字——三貂角?這就要遠溯到大約400年前,相傳西元1626年,西班牙人從菲律賓開了兩艘軍艦來台灣跟荷蘭人搶地盤,登陸之後不知道這裡的地名為何?於是將西班牙聖城-聖地牙哥(Santiago)當作地名,還蓋了一個叫作聖地牙哥的迷你古堡,而這個地名被當地人用閩南語念了幾百年,念著念著就成了三貂角。

豔紅婚紗禮服配上三貂角雪白燈塔,把異國風情的婚紗照輕鬆拍攝出來。(鄧玫玲/大紀元)

因為三貂角是西班牙人留下的遺跡,所以在燈塔區營造了一個西洋風貌的景觀。第一眼看到的圓頂白色涼亭,襯著蔚藍的天空,就讓遊客有拍照的衝動了。再望見遠一點的白色黑頂圓柱燈塔,就更有藝術的情境了,至於出現在一旁的白色大圓球則是民航局的雷達站,以白色為主體的3個特色建築物,就這樣佇立在山嶺上,吸引著行駛在濱海公路上的乘客,總想要上山來看看這個浪漫又奇特的燈塔。

尤其是拍婚紗照的新人,穿著婚紗捧著花束來到燈塔前,雖然進入了一個白色的世界,但總有辦法突顯新娘的美麗,常常看到的是豔紅婚紗禮服,配上雪白燈塔,強烈的對比效果,把異國風情的婚紗照拍攝出來。

當然一般遊客也能與遠方的海景一起入鏡,可能拍出希臘地中海的風采喔!結束三貂角燈塔旅程後,可以畫一個小句點,從這裡離開海邊,再上國道5號高速公路,就會慢慢回到高樓林立的喧囂城市了。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