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節氣生活.養生

夏天養生要「養長」不損陽氣五則五要

作者:容乃加
夏天養生要「養長」,不損陽氣讓生命亮麗起來!(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083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夏天裡萬物蓬勃生長,同時暑氣鬱鬱蒸蒸,溼氣超過其它季節,處在這樣的夏季怎樣養生呢?吃冰喝凍飲真能消暑嗎?

一、《黃帝內經》:夏天養生在「養長」

夏天是萬物生長最旺盛的季節,對應到人體也是一樣,屬於陽氣發揚的季節。蘊藏「天人合一」養生智慧的《黃帝內經》說夏天養生在「養長」,不要錯失、不要傷害生命在一年中蓬勃發展的好時機,讓生命亮麗起來。

《黃帝內經》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

從以上這段話,來說說夏季養生原則,要掌握哪些保健的原則:

1. 生活作息宜晚睡早起

早上比太陽早起,在清涼、清朗的晨光中早早開始一天的生活,讓一天的心情在舒暢、踏實中展開;入夜天地清涼澄淨些時,臥床安眠,此時較容易睡著、睡好。

2. 不生氣不動怒

夏天很熱,人很容易因為周身出汗溼熱而心浮氣躁、容易發怒。可是,動怒卻傷「心」,埋下秋天得病、冬天病重的病根,傷害生命的根本。怎麼養生?記住「不生氣」!隨時提醒自己調整自己心情,保持清靜、平靜,以平常心過夏日。培養一些令自己專心致志的正向興趣,是度過夏日時光的好方法。

3. 調節動靜 忌久坐久臥

《黃帝內經》教人「若所愛在外」,是一種夏天「養長」之道。調節心理,不以熱為熱,不抗拒夏天的陽光,適當利用陽光以養護身體的陽氣。例如,在每天陽光溫和的時段,做一些喜好的戶外活動,例如清晨煉功、運動、蒔花、種菜、賞景。

在冷氣房裡久坐、久臥會降低新陳代謝能力和免疫力,適時動動身體,可以帶動五臟循環,抒泄體內之氣,增長積極樂觀的活力,展現出生命亮麗光彩。動動身體,還可以排解濕氣。夏天濕氣高於其它季節,而「濕」被中醫視為萬病之源,要排濕就要動,適度運動也能降低罹患「三高」現代病的機率。

《抱朴子》說:「無久坐,無久行,無久視,無久聽。……體欲常勞,食欲常少;勞勿過極,少勿至飢。」常常勞動對健康有好處,只要不勞動過度,動與靜態活動要調節恰到好處;至於飲食則不要多、不要餓,就是保健的好狀態。古人的智慧針對現代人的冷氣病和三高症都是很好的對策。

享受夏日亮麗優雅好時光。(Shutterstock)

4. 不損害體內陽氣

夏天養生要「養長」,養陽氣。陽氣對身體起到保衛和防疫的作用。現代生活中,常見哪些損害體內陽氣的事?像是日夜都窩在冷氣房裡,運動後一身汗立即冲洗冷水澡、吹冷氣,還有吃冰品凍飲,吃生冷食物等等。

夏天吃冰解渴好嗎?《本草綱目》錄:「不可食之,雖當時暫快,久皆成疾也。時珍曰︰宋徽宗食冰太過,病脾疾。」冰食凍飲滿足人在炎熱中一時的快感,卻是「養長」的一大障礙。凍飲涼一時,百害著一身,它讓脾胃運化功能變差,體內濕氣日漸累積,傷了陽氣,疲乏就日日年年揮之不去,久了也要成疾。

要保護陽氣,就儘量利用自然條件,降低室內的熱氣,多利用涼爽時刻和環境進行活動,然而,養陽的運動還是在白日為宜。同時,戒掉飲用冰品凍飲解渴的習慣吧!

5. 五行的保健要則

夏季裡萬物「華英成秀」,展現盛陽、亮麗的風采。對應到人體,夏天正是讓人展現紅潤、秀麗風采的季節。

五行和季節、五臟的關係,簡單的說春天為木,在人體為肝;夏天為火,在人體為心;長夏為土,在人體為脾胃;秋天為金,在人體為肺;冬天為水,在人體為腎。

夏天和五行的對應比較特別,以夏至為界,夏至前一個半月對應的五行是火,夏至後稱「長夏」,這是一年中暑氣最旺之時,對應的五行是土。落實到夏天飲食養生的要點就是「夏天養心,長夏養脾胃」。

五行對應五臟和五腑的關係圖。(Wikimedia Commons/大紀元製圖)

二、夏天養心、長夏養脾胃的要點

1. 心平氣和、少思念強心氣

中醫學所稱的「心」不僅是心臟器官,同時包括大腦、心血管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及精神情緒調節等功能。

酷暑令人損耗汗液,夏季心氣最易耗傷,心氣耗損導致心神無主,容易昏沉嗜睡。所以炎炎夏日裡天特別要重視心神的調養。《抱朴子》說:「多思則神散,多念則心勞 」,教人「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樂、少愁、少好、少惡、少事、少機」,以保全人天生的本質,心平氣和、淡泊寧靜的處世態度對保護心氣不損耗尤其受用。

除了精神上的鍛鍊、增長自我控制的功夫,也可以學習打坐,這是全面放鬆身心同時增強免疫能力、專注力的好方法。

另外要健腦明目、促進好眠安心神可以試一試中醫建議的清涼枕,用「苦蕎麥皮、黑豆皮、綠豆皮、菊花、決明子」等清涼退火的材料作為枕頭的填充物,長期使用可以清腦熱。

2. 善待消化系統養脾胃

暑熱容易造而胃口不佳,保養脾胃就是保後天之本,在《黃帝內經》裡有「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的說法。脾胃一體,又是人體的攝取轉化營養的前線,內傷脾胃,則其它內臟器官也無法得到養護,百病叢生。

長夏養脾胃是強身的關鍵,清淡生津的飲食,消渴又降低脾胃、心血管的負擔,對保健大有益。同時,脾臟是排除濕氣的重要臟器,冰涼生冷的食物反而會在體內累積濕熱無法排除,溫熱食物有益脾胃的保健作用,又可促進發汗排出體內的垃圾。比如民俗中就有夏至到了食用夏至麵養生的作法。

養生美饌:立夏吃蝦麵。(Shutterstock)

《抱朴子》說:「不飢勿強食,不渴勿強飲。不飢強食則脾勞,不渴強飲則胃脹。」「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飽食。」這些都是善待脾胃以養生的要點。

3. 夏天養心、長夏健脾胃祛濕的飲食重點

養心以紅色食物為強,長夏以黃色食物養脾胃正是時候。 中醫認為苦入心、甘入脾。《黃帝素問.五味》說︰「心病者,宜食麥羊肉杏薤」,這些食物屬苦味,是心之穀。《本草綱目》說小麥做的食物「養心氣,心病宜食之」。還有桑葚、葡萄柚、胡蘿蔔、番茄、紅棗、紅豆、紅薏仁等紅色食物,都有益氣養血、降血脂、改善心血管和血液循環的功效。

黃色、甘味的食物入脾, 五穀雜糧和根莖類食物中的澱粉質的自然甜味就是甘味,有裨益於健脾胃。例如:糙米、燕麥、小米、薏仁、黃豆、花生、腰果、核桃,還有南瓜、黃色地瓜等等。 長夏的黃色蔬果有黃色甜椒、黃豆芽、鳳梨、芒果、木瓜、香蕉等等都很適合養脾胃。另外,冬瓜、絲瓜、苦瓜、蓮子、紅豆、薏仁、山藥等,都是利尿去濕的食物。

黃地瓜有裨益於健脾胃、補脾虛。(Shutterstock)

4. 啜粥健脾胃養生

暑氣蒸盛的夏季,多汗是必然的,過多則耗損人體的津液,因此要注意補充水分,多啜稀粥是夏季補充體液、體力的好方法。熱的稀粥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糊化的澱粉,好消化吸收,便利補充水分,同時還能護胃和補充能量。中醫建議食用粳米粥,食粥的方法講究慢「啜」勝於速食。

5. 藥食同源的保健良粥

藥粥在中醫藥史上歷久不衰,是「藥食同源」的保健良方。中醫建議益夏的粥品,其材料都是容易得到的,加入粳米中煮成粥,常常食用就是經濟又有效的保健良方。

雞汁粥治身體勞損虛弱。(米芝Gi提供)

這裡引用《本草綱目》所集的一些個方子,供作參考:

綠豆粥:解熱毒,止煩渴。
赤小豆粥:利小便,消水腫香港腳,辟邪癘。
薏苡仁粥:除濕熱,利腸胃。
蓮子粉粥:健脾胃,止泄痢。
菜粥:健胃益脾。
芹菜粥:去伏熱,利大小腸。
松子仁粥:潤心肺,調大腸。
生薑粥:溫中辟惡。
茴香粥:和胃治疝。
胡椒粥、茱萸粥、辣米粥:並治心腹疼痛。
竹葉湯粥:止渴清心。
羊汁粥、雞汁粥:並治勞損(*過勞衰弱)。
牛乳粥:補虛羸(*身弱)。
酥蜜粥(*酥:用油和麵粉等製成的鬆脆食品;蜜:蜂蜜): 養心肺。

中醫的醫療觀,是養生重於治療。《黃帝內經》說:「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夏天養生以「養長」為重,這是順應天人合一的道理。夏天是陽氣十足、萬物茂發的季節,莫忘此時也是人體「養長」的季節,要讓體內的陽氣充沛旺盛起來。

夏天不養長,傷害陽氣「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就會傷害到生命之根本,可要謹慎對待,養生勝於醫病,預防重於治療喔!
@#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當 一個人沒有病痛,會認為健康是必然的,不會知道健康的重要;只有失去健康的人,才真正了解健康的可貴。許多人想用金錢換取健康,只可惜萬萬不能。健康不只是個人的事,一個人的健康關係到全家的幸福。健康是財富買不到的,但是擁有健康可以「不吃藥、不花錢」,那要如何做到呢?
  • 睡眠品質不良是現代人所面臨的困擾問題之一,即使尋醫就診也未必能完全解決。台灣中醫師從中醫角度來談睡眠對養生重要性,建言把握晚間9時至隔日凌晨5時黃金睡眠時辰。
  • 時令菜的味道總是最好,寒冬天氣裡的也不例外。許多冬季時令蔬菜耐過一番霜凍味道更佳。這是因為隨著氣溫下降,植物會將儲存的能量分解成糖,使其滋味更甜香。這樣說來,下面這七種蔬菜是最好吃的冬令菜,故而也是年終食材的理想選擇。
  • 春分剛過,近日天氣多變,台灣中醫師吳明珠說,春天養生重點為養陽氣、注重養肝,建議作息要早睡早起,多吃綠色蔬菜,且因肝經起於足、開竅於目,多散步、賞花有助養肝。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 冥冥中有定數!唐代書生靈魂離體入了冥府,預知三年前程,還陽後果然靈驗!書生靈魂離體所見,只預見他此生未來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觸發我們深入追索:命運安排的根據為何呢?那麼命運不好的,又怎樣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問孝,孔子強調孝以恭敬為本(孝在於內心的敬愛);子夏問孝,孔子強調的則是外形(容色)的和悅。孔子的這些說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側重點不同,相互補充的,要貫通理解。
  • 「我以前,捉鮑魚在全個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門老一輩的人說起我的名字都認識,就是最會捉鮑魚那個!」年屆七旬的塔門原居民黎雄(雄哥)回憶童年時光,語氣頓時興奮了起來,「我們沒有東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魚、蝦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門島,千帆競發,漁獲滿滿,「我們吃不起麵包的,是吃鮑魚、吃海膽長大!」原來那時候的塔門,麵包比鮑魚還矜貴,真是讓筆者大開眼界。
  • 孔子為學日深。相傳孔子與南宮敬叔至周問禮於老聃,問樂於萇弘。孔子在齊聞《韶》樂,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學《易》,窮理盡性,知天命之終始。這個時期,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逃往齊國,孔子也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但齊景公不能用孔子,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魯國。經過這些磨練,孔子對人生、時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說「四十不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