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時政評論

袁斌:為何當今國人撿到錢包不還居世界第一

【大紀元2019年06月24日訊】拾金不昧是中國人熟知的成語之一,它出自於清代《客窗閒話》一書。書中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位叫何岳的窮秀才,曾經在夜晚走路時撿到200餘兩白銀,但是不敢和家人說起這件事,擔心家人勸他留下這筆錢。第二天早晨,他攜帶著銀子來到他撿到錢的地方,看到有一個人正在尋找,便上前問他,回答的數目與封存的標記都與他撿到的相符合,於是便把錢還給了他。那人想從中取出一部分錢作為酬謝,何岳說:「撿到錢而沒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東西了,(我連這些都不要),又怎麼會貪圖這些錢呢?」那人拜謝而走。

在中國歷史上,類似窮秀才何岳這樣拾金不昧的道德君子歷朝歷代都不乏其人,可以說拾金不昧一直都是深入中國人骨髓的一大傳統美德,即便到了五六十年代,如果誰撿到東西不歸還失主據為己有,都會被公眾劃入另冊。

然而,悲哀的是,老祖宗傳下來的這一美德在當今中國早已丟失殆盡,今天的中國人已經成了世界上撿到錢包歸還概率最低的人,位居世界第一!

我這麼說可不是信口開河,而是源於《Science》(科學)期刊6月21日發表的一項實驗結果。

據法廣報導,一個研究團隊在40個國家355座城市進行了大型實驗「全球公民誠實度(Civic honesty around the globe)」,觀察各國人撿到「有錢的錢包」和「沒錢的錢包」後的反應。這是至今針對經濟和心理連結點所進行的最嚴謹研究之一。

美國與瑞士的研究人員製作了一萬七千多個同樣的錢包,裡面含有鑰匙、購物清單與名片,名片以當地語言書寫,顯示錢包主人是當地人。有些錢包裡沒錢,有些裝有錢。

之後研究助理走進這些城市的郵局、飯店、警局、銀行、博物館等處,將錢包交給櫃檯人員,稱在街頭撿到錢包,因趕時間想麻煩對方處理,然後離開。

結果顯示,無論錢包中有錢沒錢,瑞士國民的歸還率都高居70%以上,挪威、荷蘭也在70%左右,為榜單上前三名;以色列、葡萄牙、英國則位於榜單中間19到21名處,歸還率在40到50%左右。

而倒數前三名是祕魯、摩洛哥、中國。不管錢包有沒有錢,這三國的歸還率都在25%以下。在中國,內無分文的錢包該比率不滿10%,裝有錢者則不及20%;被評為倒數第一。這也就是說,當今中國人撿到錢包不歸還的概率位居世界第一!

這真是一個把中國人的臉都丟盡了的試驗結果。我相信,換了民國時,如果有同樣的試驗,中國肯定不會是這個名次。而在更早的時期,就更不會是這個名次了!

那麼為什麼當今中國人撿到錢包不還的概率會位居世界第一?換句話說中華民族拾金不昧的美德究竟是怎麼丟失的?

這事老百姓有責任嗎?當然有責任,但罪魁禍首卻非中共莫屬。

中共對傳統文化不余遺力的毀壞徹底顛覆了中華民族對神和天的信仰,而這種信仰恰恰是包括拾金不昧在內的中華傳統美德的根基,根基被連根拔掉了,在這個根基上形成的傳統美德還能存在嗎?當然就不可能了。

改革開放後,中共又從禁慾主義轉向一切向錢看,特別是江澤民時期,鼓動中共官員悶聲發大財,貪官污吏們想方設法撈錢,甚至利用手中的權力直接侵吞國有資產,化公為私,中共徹底墮落成了一個撈金黨、腐敗黨。其結果上梁不正下梁歪,帶動著全中國的人也都跟著向錢看,突破道德底線的人比比皆是,以至於在許多人眼裡拾金不昧成了呆傻,撿到錢包據為己有反倒被視為聰明。試想,這種社會氛圍下,拾金不昧的傳統美德怎麼可能不丟失呢,撿到錢包不還的人又怎麼可能不越來越多呢?

這也從一個角度說明,只有割除中共這個寄生在中華民族體內的毒瘤,中國人才能找回丟失的傳統美德,才能重塑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道德形象。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