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時政評論

陳思敏:華為禁令連鎖效應背後的員工虛擬股

華為的股權問題所存在的矛盾一下子大規模地爆發出來。這讓原本準備跟進的很多前華為員工被迫打消行動。 (AFP PHOTO/LLUIS GENE)

【大紀元2019年06月02日訊】華為禁令效應擴大,影響陸續浮現,除供應鏈、公司營銷等基本面的風險外,華為虛擬受限股──這被指驅動員工、公司高速成長的體系也恐遭衝擊。

華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對外宣稱100%由員工持股──虛擬受限股(以下簡稱虛擬股),這套體系正常運轉的持續動力,必先來自公司的持續高速發展,一旦公司業績放緩、利潤不足或虧損,虛擬股體系將面臨擠兌風險。這不是沒有先例。

據報導,2000年開始網絡泡沫化,之後華為的成長便減速,銷售收入低增長,股票分紅減少。2002年第一宗股權糾紛案,創業元老劉平離職並狀告華為未按規定(深圳市政府出臺)以淨資產兌現持股。劉平之後,黃燦等多名創業元老也相繼就股權歸屬等問題展開訴訟。華為的股權問題所存在的矛盾一下子大規模地爆發出來。後因劉平、黃燦的判決結果皆敗訴,更重要的原因是取證變得相當困難,深圳市政府的有關批復已經「封鎖」,這讓原本準備跟進的很多前華為員工被迫打消行動。

華為員工持有的虛擬股,在職時,每年可向公司申請回購一部分;離職時,也只能由華為控股工會回購,而且是按1:1的比例計算退股。

假設一個極端情況,理論上也是有可能出現的,當有一天公司發展不好,業務萎縮,分紅未達預期或是沒有分紅,員工大量申請回購,或是大量離職退股,就可能爆發擠兌潮。屆時,這些被回購的逾8萬名員工、上百億股份該屬於誰?實體股東只有任正非一人,回購的股份將由誰實際控制?

諸多公開資料顯示,華為股權變化的歷史沿革,一開始不是激勵員工,是通過員工融資,股權也不虛擬。

1990年華為開始推行大面積員工持股:向員工發行股票,員工付錢購買,當時每個持股員工手中都有華為發給的「股權證書」。在華為資金嚴重緊缺的1997年,華為的註冊資本增加到7005萬元,增量全部來自於員工現金認股。

1997年華為對股權結構進行了改制:工會託管股份,華為及其子公司的員工所持的股份分別由兩家公司工會集中託管。

2000年確立任正非的獨立股東地位:華為公司將任正非所持的3500萬元股份單獨剝離,並在工商局註冊登記他持有股份1.1%,其餘股份全由華為工會持有。時有媒體報導引述員工質疑,既然華為能將任正非的股權從「持股會」中獨立出來作為登記股東,那麼我們也同樣享有法律賦予的股東權利。

2001年、2002年華為股票在虛實之間的悄然轉換:華為2001年通過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虛擬股票期權計劃暫行管理辦法》,2002年實行後,「股權證書」轉換為「參股承諾書」,華為員工所持有的原股票明確變為虛擬股;同時在治理結構上,已經從一家號稱全員持股公司變成由2個股東(任正非、工會)控股。

2003年華為設立一個全新公司「華為控股」作為持股的主體:用意被指清理股權後好預備上市,因離職員工多爆股權糾紛,為此大規模清理股權,全部按比例兌現後置換成「華為控股」股票好方便以後上市。可見任正非早就動念華為上市,當時有媒體報導這麼寫道:相比之下,上市融資非但可以有效避免由於業績不理想而可能導致的內部股擠兌潮帶來的風險,而且可以把內部股這個包袱讓資本市場來消化。

華為迄今未上市,近年,任正非等高管公開談及華為不上市時,總是一副不屑資本運作的口吻,輿論也直指原因,華為內部員工融資(其實還靠中銀、工商、建行、平安四大行貸款購股)超過上市圈錢,還避免了上市要財務、工會持股等信息公開與透明。

在「華為控股」成立後,這種由任正非(1.01%)與華為公司工會(98.99%)並立的股權結構一直延續至今(目前持股比例可能因增發有所變動)。

今年4月25日,華為董事會首席祕書江西生在深圳總部接受多家外媒採訪,其中一個關於華為股權制度的問題,江西生回答說:員工離開公司時公司會回購,如果滿足一定的條件時,離開公司可以保留股票。

雖然現場沒有記者追問「一定的條件」是什麼?以及誰是這種情況?但這至少意味不是員工卻持有華為股票的情況存在。

事實上,媒體披露過一個案例,2011年重慶移動原總經理沈長富受賄案,案外案是華為通過沈長富的兒子行賄。據報導,2003年11月沈長富之子沈俊成(又名沈力)留學歸國到華為上班兩個月後離職。但自2003年末到2010年,華為以發放工資和福利待遇等方式,給早已不在華為上班的發放131萬餘元所謂的工資、獎金和公司股票、分紅,直到沈長富案發。

華為虛擬股這個問題,估計幾乎沒有幾個高管能說得清楚,包括這次外媒聯訪記者會上的江西生和2012年在美國聽證會上的丁少華。

股權問題、華為工會持股信息,一直是華為的一個核心機密、最高級機密,當年華為就劉平等案向廣東法院提出不公開審理。據報導,因為一旦披露,將會在華為引起極大的震盪,也將受到各界的關注及可能的指責。

由於《深圳市公司內部員工持股規定》在2001年才出臺,早幾年推出的華為虛擬股合法性備受質疑,甚至被指非法集資。任正非曾說過,「我們虛擬受限股的實行是有紅頭檔的,是合法的。歷屆中央首長都在關懷過問這件事情,看其能否促進產業發展,稱其為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種嘗試。我們也經常去北京彙報執行情況。」

2014年12月18日北京一場活動上,原國家體改委副主任、參與起草中共「十五大」報告的高尚全演講提到,華為定性的問題解決「真的不容易」,最後在中共「十五大」報告中特別加入了「新興的股份合作制是以勞動者的勞動聯合和勞動者的資本聯合為主的集體經濟的一種實現形式,應該予以支持鼓勵」這一提法。

難怪2003年時就有媒體報導華為股權的變化時,寫道「受到包括政府因素以及其非常資源與人脈在內的種種厚愛」。

披著民營外衣而有背景的企業太多了,如中國最大民營金控「明天系」資產規模高達3萬億,掌門人肖建華後台一票紅色權貴,級別高至前中共黨魁江澤民心腹曾慶紅。

總而言之,華為全員持股、虛擬股的籠統說法,顯然不能解釋這家公司的真正所有人。據《任正非正傳》,華為內部真正了解公司股權結構的人,包括任正非在內可能也就兩三個人。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