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06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盧曉雨悉尼報導)如果一天早上起來到邦代海灘散步,會看見沙灘佈滿了潮水帶上來的鞋子、寶特瓶和塑膠袋等廢棄物,你是否會覺得這個地球處於垃圾危機,世界末日要來臨了。
這樣真實的情況就發生澳洲西南外海的科克斯(Cocos)熱帶島嶼上,每天都有上千件的塑膠垃圾被衝上岸,彷彿是大自然對人類無聲的抗議。
近日,刊登在《科學》期刊雜誌上,刊登了一篇由維多利亞大學生態學博士芬格(Annett Finger)博士所進行的研究報告,該報告估計在印度洋上的科克斯島被海浪沖上岸的垃圾高達238公噸,其中包括97萬7千隻鞋子和37萬7千隻牙刷的塑膠製品。
接受大紀元採訪的芬格女士表示,像這樣人口稀少偏僻的小島,海灘上堆積的塑膠碎片垃圾量正是在世界海洋惡性循環的縮影,這是人類的危機。「我們保守預估有4.14億件塑膠垃圾堆積在柯克斯島上,他們大多是一次性使用的塑膠廢物,例如寶特瓶蓋、吸管、大量的鞋子和拖鞋」;「依此推斷全球海洋中大約有5.25兆的塑膠碎片」。她比喻這種情狀就如同「煤礦中的金絲雀(意即危險的先兆),警告我們要立即付諸行動解決全球海洋垃圾的問題」。
塑膠製品好用後患無窮
不知你是否看過一張怵目驚心的照片,一隻死在海灘上的鳥胃裡滿是五顏六色的塑膠碎片。海鳥和鯨魚因誤食塑膠,營養不良而死亡。2018年澳洲資源回收報告(2018 National Waste Report)提到,「很可能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膠會多過魚類」;「微塑膠(microparticles)會經由海洋生物進入人類的食物鏈」。這麼一來,未來的人類要吃海鮮、魚蝦可能都有食安的虞慮。
拉維爾女士解釋:「吸管、塑膠袋、手搖杯甚至是外帶的咖啡杯(有一塑膠層抗熱)都是一次性使用、不可回收的塑膠垃圾,人們在很短的時間內用完後丟棄,它們並沒有消失,可能被衝到大海中上百年後變成小的微塑膠,然後被海底小魚、蝦當食物吃掉,同時塑膠吸附的有毒物和重金屬進入它們的體內,小魚又被大魚吃掉,最後大魚終將變成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餚」,被丟棄的塑膠,最後可能轉移到人類身上。
她也提醒大眾「研究也發現塑膠遇熱(例如保麗龍常用作免洗杯,polysterene)會釋放有毒物質(塑化劑),是導致人類癌癥的元兇」。值得思考的是,方便好用的一次性塑膠物品,在短暫被使用後丟棄,卻在地球環境中「存留」上百年,無法回收或再利用,甚至對生物及人類造成威脅。廉價的塑膠產品卻讓大自然付出昂貴的代價,甚至讓我們子孫的無安全的魚蝦可吃,長遠看來可說是「賠本生意」。
頃全球之力減塑膠製品計劃
海洋垃圾的解決方法,除了各個政府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以及促進更好的資源回收利用,更仰賴於個人的減塑膠製品習慣,從日常生活做起。
目前,全球有超過60個國家禁止使用塑膠袋。歐盟內成員國在2021年前禁用包括塑膠餐具、吸管、攪拌棒、塑膠軸棉花棒、氣球桿、保麗龍餐盒和杯子等一次用塑膠製品,同時減少對產品的過度包裝。
英國從明年四月開始,將禁用塑膠吸管、攪拌棒和塑膠製的棉花棒,並推廣環保材質的使用。印度更是直接喊出2022年要全面無塑膠製品。哥斯大黎加更積極,計劃在2021年成為全世界最先禁用所有一次用塑膠製品的國家。日本環境省也訂出2030年前減少25%塑膠垃圾的目標。除限制用一次性塑膠外,臺灣從去年7月起,不得販賣六大類含塑膠微粒之化妝品及個人清潔用品,為全球首例(此信息由綠色和平組織提供)。
澳洲塑膠製品回收率低
芬格說:「過去的10-20年,塑膠垃圾大量的產生。有大量的塑膠製品在製造的同一年成為廢棄物」,她表示塑膠製造容易、使用生命週期短,卻難以回收利用。據2016-17年澳洲塑膠資源回收調查報告(2016-17 Australia Plastics Recycling Survey)顯示,澳洲每人每年製造103公斤的塑膠垃圾,其中回收率佔12%,其餘87%的塑膠廢物則透過掩埋來處理,僅1%的回收垃圾可當能源來使用。報告中指,塑膠回收率不高,但如果能確實分類與清潔乾淨將能改善塑膠回收率。
為了提陞垃圾回收率,新州政府早在2017年12月推出「空瓶換零錢」(Return & Earn)的措施。衹要是空瓶子包括塑膠瓶、玻璃瓶、鋁罐、鐵罐和裝飲料的紙盒送回全新州680個特定的點,每件可以退還10分錢。迄今在新州這個措施已經回收了超過18億件垃圾,減少超過33%的一般垃圾。政府預期在2020年將一般垃圾降低40%。所以朋友們,舉手之勞不但可以做環保還可以換零錢喔!
在各大媒體和政府的環保宣導下,除了新州之外,各州均立法實行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袋和塑膠吸管,相信新州很快也會通過立法跟進,所以鼓勵民眾儘早養成減塑的生活習慣。澳洲政府也正在對化妝品業界淘汰使用微膠珠(microbeads,微塑膠的主要產物)作出努力。
減塑膠製品生活小地方做起
使用購物袋
去年七月各大超市開始實施自備購物袋,此舉使澳洲每年減少超過32億個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我們每個人都出了一分力。Woolworth總裁班達西(Brad Banducci) 也曾表示,「希望這個措施將拯救全球10億條生命」。你知道嗎?家中的軟塑膠包裝都是可以回收的資源喔。例如餅乾包裝、米袋、麵粉袋、豆乾包裝等,衹要是可以揉成一團的塑膠包裝都可以收集後,送到Woolsorths超市門口的紅色回收桶(REDcycle),將其再製成塑料製品,例如戶外傢具。
自備環保杯
一反大眾的認識,外帶的咖啡杯,杯子與杯蓋都是不可回收的一般垃圾。有習慣在外喝咖啡的朋友,可以自帶個可重複使用的咖啡杯,現在全澳有超過四千家咖啡店有「自備飲料杯打折」的優惠,包括星巴克、麥當勞和咖啡俱樂部等咖啡店,帶杯一律折扣大約50cent。真是省錢、環保又健康!環保杯KeepUp的創始人福賽斯(Abigail Forsyth)先生表示,每年KeepUp在全球銷售超過5百萬個環保杯,估計拯救了35億個一次性杯子遭掩埋的命運。
向塑膠製品說「不」
塑膠吸管、醬油小魚塑膠管(吃壽司用)和外帶食物的塑膠盒等,這些都是外出最常見的不可回收塑膠製品,盡量不要使用。現在越來越多人自備兼具衛生和環保的餐具。吸管、牙刷甚至是棉花棒都可以買到代替塑膠部分的天然材質,例如紙吸管、竹製牙刷及棉花棒,這類環保產品大多結合時尚、實用與美觀於一身。在外點餐也可以盡量吃新鮮的不外帶,現在有些餐廳也可以自備外帶的容器 。
另外,芬格提醒民眾不要購買宣稱「可生物分解的(biodrgradable)」塑膠袋,它其實混有塑膠成分,衹是裂解成為更微小、更難處理的微塑膠。
再者,洗面乳或沐浴乳成分中含有Polyethylene (PE)、PET和Nylon,均有添加微膠珠,民眾要睜大眼睛拒絕購買,為減塑出一分力。
芬格女士分享,「看到美麗的海灘淪為垃圾場是令人心碎的」。為解決全球塑膠垃圾危機,她建議,比如衹是對商家提供塑膠袋說「不用了,謝謝」。另外,「如果你需要甚麼用品,看看可否拿到二手的,不然再看看能不能借來用;如果真有需要,購買一個品質好、耐用長時間的物品;如果是東西壞了,看看能否修好它或者也可以試著租一個來使用」,這也是珍惜資源愛地球的表現。
芬格一家三個人,現在每週製造的一般垃圾總重3-5公斤,與新州民眾每戶平均製造23.6公斤垃圾相比,垃圾量幾乎衹有其他人家的1/6。她真心的鼓勵大眾,「希望每個人,一次衹要做出一個(減塑膠製品)改變,我們一起努力,並且現在就開始行動」。
有意願加入「不塑之客」行列的朋友,可上網參加「七月減塑膠製品」活動。一次一個改變,為我們為海洋生物的生存而戰。◇
責任編輯:宗敏清